努尔哈赤定国号为后金,皇太极改成大清,为了压制明朝?

明朝末年,辽东地区的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间是1616年,但是接替努尔哈赤即位的皇太极却在1636年将国号改为大清。坊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明朝属火,后金属金,根据五行相克理论,火克金。改大清后,大清属水,可以克火,就能压制明朝,取而代之了。皇太极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去改国号呢?

我们先看看努尔哈赤以后金为国号的来历。女真人古称挹娄、勿吉、黑水靺鞨等,历史上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女真之名最早出现在唐朝初年,辽朝时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的讳,改称女直。

辽朝统治时期,对女真人压迫过甚,引起女真人的反抗。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称帝,建立金朝。之后金朝和北宋联合灭了辽国,转头又把北宋灭了。

到了明朝时,东北地区的女真归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管辖,属于羁縻性质,朝廷对那里的管理相对松散,女真又重新崛起。由于有李成梁拥辽东铁骑坐镇,女真不敢造次。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由于机缘巧合得到李成梁的赏识和扶持,并发展壮大,统一女真各部。李成梁去世后,努尔哈赤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

古代国号以单字为尊,二字次之,从商朝到宋朝基本上都遵循此规则。大家常说的大汉、大唐等,在国号前加“大”字是以示尊崇。如东晋、西汉、南唐、北宋、前秦、后赵等, 在国号前面加“东”、“西”、“南”、“北”、“前”、“后”等字是后人为便于区分加上去的习惯用法,并非国号。努尔哈赤却很特别,用了两个字“后金”作为国号,大概是认为和女真老祖宗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一脉相承,意思是后来的金国。

其实,两字国号早有先例,元朝和明朝也都已经用过了,元朝的正式国号是“大元”,明朝向元朝学习,定的国号是“大明”。在朱国祯《涌幢小品》中记载:“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实,皇太极在改国号前,很少用“后金”,而是代之“金”或“大金”。

皇太极继位后并没有马上改国号,而是在十年后的1636年才改国号为大清。因此,用五行相克压制明朝的说法过于牵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皇太极一即位就改岂不更好,何必拖到十年后呢?

有人说,金朝欺负宋朝,中原人有靖康耻,皇太极改国号是为了统战,可以更顺利入主中原。其实并非如此。1626年皇太极即位时,明朝虽然衰弱但也不是后金能够撼动的,当时后金根本就无法正面攻破山海关防线。

皇太极也有自知自明,他曾说过“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砍之,则大树自仆”,意思是一点点的削弱大明。从1629年开始到1642年,后金(大清)四次绕过山海关,入关劫掠,都是抢完就跑。也确实抢了不少好东西,比如1638年第三次入关劫掠,就掳走近五十万人口以及四千多两黄金和近百万两白银。

有件重要的大事刺激到了皇太极,使他决定修改国号。1634年,蒙古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去世,其子额哲继任可汗。1635年,在多尔衮等率军攻击下,额哲携大元传国玉玺归降后金,漠南蒙古诸部皆臣服,奉皇太极为博克达彻辰汗。这件事激起了皇太极的野心,称帝、改元、改国号势在必行。

“大清”的满语为【daicing】,来源于蒙语【daicin】,读作“代青”或“岱青”,本意为战争、善战者,多尔衮就曾被封为“墨尔根代青贝勒”。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满蒙都熟悉这个词的涵义,有满蒙联合的意思。后来【daicing】翻译成汉语就成了大清,也算是循了大元、大明的旧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