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可以打败元朝的蒙古铁骑?

前言

无论是永嘉南渡之后的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还是靖康之变后的南宋,这些朝代都发动过北伐,然而无一者成功!由此,给人一种南方政权无法统一天下的感觉。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却告诉我们,南方政权一样可以!朱元璋不仅实现了由南至北的开天辟地,还打败了曾经号称世界第一骑兵的蒙古铁骑。

那么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呢?元朝自身实力的下滑和朱元璋的努力都是主要原因。元朝是不断走下坡路,朱元璋是不断走上坡路,双方呈现出的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

曾经打遍西方无敌手的蒙古铁骑

一、走下坡路的元朝

1、 内讧不断

终元一朝,内部的斗争就没消停过。初期的儒臣派和理财派之争,中期的仁宗系和武宗系之争,后期的反后党和后党之争,就算是天下大乱了还有伯颜乱政。元顺帝刚继位的时候,武宗系的燕铁木儿虽然去世,但是其家族的权势依然很大,顺帝不得不通过重用伯颜来搞平衡。

燕铁木儿之子唐其势不满顺帝此举,遂预谋诛除伯颜和顺帝,阴谋败露之后,唐其势一不做二不休,率军犯阙。然而伯颜是早有准备,唐其势败亡后,燕铁木儿家族势力被大肆清洗,伯颜也因此坐大。伯颜在权倾朝野后,一番神操作,把元朝局势搅得越发混乱,诸如把国库当作自家府库,肆意滥用,废除科举,禁止太子学儒学,禁止南人手持寸铁等。

曾经鼎立天下的元朝

伯颜甚至连顺帝这么傀儡都不想要了,他和太皇太后密谋废掉顺帝。顺帝得知消息后,就联合伯颜的侄子脱脱,双方经过精心准备之后,放逐了伯颜。脱脱主持朝政之后,废除伯颜制定的各种弊政,锐意改革,时人称其为贤相。然而脱脱在因病退养期间,以别儿怯不花为首的武宗系残留势力再次抬头,意图击垮脱脱势力集团,然而没过多久就因脱脱势大而败。

脱脱还朝之后,再不复当初的宽仁,对武宗系大臣进行各种打击报复,对帮过自己的大臣是不断加以重用,不管人品、才能,就算是只为他说过一句好话,他都加以提拔,其中就有心术不正的哈麻。哈麻在脱脱讨伐陈友谅期间,联合太子、皇后等人,将脱脱毒杀。自此,元朝内讧依然没有结束,就算是在朱元璋的军队抵近大都之时,顺帝势力还在想办法剿灭权臣扩墎帖木儿(又名:王保保)。

元顺帝画像

2、 内斗促使军事实力削弱

元顺帝在位三十六年,元朝内部势力之间的斗争几乎一天都没停止过。除了驱逐伯颜于国有利之外,其他所有斗争的性质都是争权夺势,于国是百害而无一利。各派皆不思国家利益,只考虑自身利益,导致吏治败坏,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反元义军遍地开花。

不仅如此,各派为了打败竞争对手,纷纷拉拢军队,导致元朝军队也是乱象丛生,整个的军事体系相当于被分裂了。比如实力较强的察罕帖木儿军和孛罗帖木儿军。因为孛罗帖木儿收留了顺帝太子的政敌,太子一怒之下逼着顺帝罢黜孛罗帖木儿,结果把孛罗帖木儿逼得率军进驻大都,太子被迫逃到王保保(察罕帖木儿之子,察罕帖木儿遇赐身亡后上位)军中,并且联合王保保讨伐孛罗帖木儿。

元末形势图

顺帝担心太子借题发挥,就把孛罗帖木儿给杀了。太子却并不满足,意欲让王保保助他直接上位,王保保不听,因此太子和王保保之间也开启了斗争。王保保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孛罗帖木儿,就逼着顺帝让他率军征讨义军。不料,王保保因为关中四将不听调遣,兵锋转向关中,双方打的是难解难分。

结果,王保保账下的几名大将因为他不南征而转投到了朝廷。顺帝和太子都认为这是打击王保保的最好机会,就下令各军联合讨伐王保保。王保保堪称名将,以少胜多,把之前背叛自己的大将都给擒获了。顺帝眼看形势不对,急忙恢复王保保名誉,并让他回防大都,但是王保保已经对朝廷失去信心,坐视大都被朱元璋攻陷而不救。

元顺帝逃离大都

二、 走上坡路的朱元璋

1、 正确的战略规划

朱元璋在发现红巾军内部斗争和元朝一样严重后,他另起炉灶,并团结到了一批杰出人才,诸如李善长、朱升等人。朱升给朱元璋送上的九字真言,正是人们所熟知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正是靠着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九字战略,方才定鼎天下。所谓高筑墙,简单说就是将现有地盘建设好,守护好。

当时,朱元璋已经有了一块地盘,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中心,覆盖皖南、赣东北、浙西等地,西边与徐寿辉接壤,东南边与张士诚接壤,北边是刘福通,南边和东边都是元军。朱元璋处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招敌,姿态摆得很低,一心搞发展。

反元义军势力分布

所谓广积粮,就是发展经济,毕竟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再勇猛的军队,也需要经济支撑,就像汉武帝打匈奴。再不行的军队,有了经济支撑,也能守住战斗力的底线,比如南宋抗蒙。朱元璋一改往日义军的强盗作风,通过明令禁止各军向百姓强征粮食,保证百姓的劳动积极性;通过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提高粮食产量;通过推行军屯,减少军粮负担;通过禁酒令,减少粮食消耗。如此下来,朱元璋的家底是越来越厚。

所谓缓称王,就是闷声吃老虎。就在朱元璋快速发展的时候,西边的徐寿辉被陈友谅所取代,东南的张士诚占据了长江下游,另外还有日益强大的方国珍和陈友定,这些势力几乎把朱元璋团团围住。不管他们中的谁称王,朱元璋都不称王,坚决不当出头鸟,一直到战胜了他们中最强大的陈友谅后方才称吴王。

缓称王的朱元璋

2、 朱元璋的军事实力稳步提升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虽然有很多,但是从军事层面来说的话,主要有五点。除了战略之外,还有军事制度、将帅能力、士兵素质和武器装备。军事制度方面,朱元璋在发展军屯的时候,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耕战一体化的军事制度,此制不仅保证了军粮供给,还有助于提升军队的管理水平。

所有士兵从屯田到训练、作战都以集体形式进行,士兵与士兵、将领与士兵之间的配合度是直线上升,甚至这种军事化管理制度都被延伸到社会层面,比如寡妇营。将帅能力方面,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位拥有卓越的军事统帅,他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将领,比如徐达、蓝玉、朱文正、李文忠、常遇春等。

徐达北伐

士兵素质方面,朱元璋招募的主要是淮西流民兵,这种流民兵就像刘裕的北府兵和曹操的青州兵,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并且很是勇悍。武器装备方面,因为元朝在江淮地区建了不少马场,朱元璋得以拥有大量战马。除了战马之外,朱元璋还结合战场经验,下令研制了专克元朝骑兵的长枪,用以建立彪悍的长枪兵种,长枪兵的规模一度占据朱元璋军队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

另外,朱元璋还大力发展火器,诸如手持的火铳、较大口径的火炮和使用方便的火蒺藜等,并且在军中大力推广使用。战略正确、军制合时宜、将帅能力优异、士兵素质过硬,再加上武器装备既先进又有针对性,朱元璋的军事实力还不得蹭蹭地往上升。

朱元璋鼎定胜局

结语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元朝上层斗争剧烈,丝毫不见团结,由上及下,经济、军事和政治都受到严重影响,国力不断下滑。朱元璋是反元之道而行之,注重民生,积极发展经济,团结人才,壮大实力。此消彼长之下,朱元璋的综合实力超过元朝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朱元璋和元朝之间的问题,最后还是需要通过战争来解决。朱元璋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拥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充足的后勤补给、优秀的指挥将领和素质不错的兵源。元朝受国力影响,难以建立强军,只得依靠各地军阀,导致军事力量分散,军事实力不升反降。由此而论,朱元璋打败元朝是顺理成章之事!

参考文献:

《元史》

《明史》

《元末农民起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