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梁占峰,飞过的鸟是什么颜色?

20世纪70年代陈永锵与梁占峰

1961年,13岁的陈永锵到了一间由广州工商联办的广联中学读书,这间学校现在改名为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

有一天,上学路上,他拾到了一团纸,打开一看,是广东画家通讯录的某页。其中有梁占峰老师的地址,离他住的海珠区同福东路很近。之后,每次路过梁占峰老师的家门口,他都站在那儿看一会儿,但不敢轻易进去。

梁占峰生于1924年4月,原名梁伟鸿,广东肇庆人。1946年后从事中学美术教育工作。1960年任广州州搪瓷厂美术设计,广东画院专职画家。作品《热带鱼》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后赴苏联展出;《英雄树》入选1956年第二届全国国画展;《白梅》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

已经“劳动改造”归来的父亲,觉得自己这几年欠了家人好多,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知道儿子喜欢梁老师的画,就通过一个熟人引荐,带着儿子到梁老师家登门拜师。

陈永锵的速写金鱼

第一次见面时,梁老师要考他的绘画能力,画一条金鱼。陈永锵家里正好有一个茶壶上有金鱼图案,他已经在家里临摹过好多次。听梁老师说要他画条金鱼,心中一喜,三两笔就画了出来,梁老师见状,夸他灵,当即同意收他为弟子。

第二天,梁老师就赶到陈水锵的家里,手里拿着一个红包,对陈志伟说:“我收锵仔为徒,是因为他聪明,学费就免了。如果这钱不收回去,那么锵仔就不要来了。

说完,放下红包走了。

原来,昨天拜师见面成功后,陈志伟临走时在梁占峰老师的的画桌上偷偷留下了一个小红包。

锵哥现在回忆起这件事,感慨万分:“梁老师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不但教我画画,还送我很多画册,重要的是他教我如何诚实做人。”

陈永锵的早期习作

有了老师指导,锵仔学画的热情更加高涨,每天上午放学后,就到梁老师的家里看老师画画,然后自己学着画。有时他拿着毛笔,老师就从背后抽走看他执笔稳不稳。梁老师习惯中午睡个小觉,睡前会拿些他珍藏的书让锵仔看,等到钟时叫老师起床。

每到周末,锵仔还跟着梁老师到公园或郊外写生。

有一次,一只鸟从他们的头上飞过,梁老师就问他:“鸟是什么颜色的?”答对了,梁老师很高兴,夸他色感强,能够捕捉景物瞬间的变化。

梁老师经常请他看电影。夏天,看电影前,在路边喝五分钱一碗的王老吉凉茶。冬天,看完电影后,到小店吃五角钱一盅的兔肉汤。这样的情景,用现在的话来说,幸福死了。

陈永锵的早期习作 自画像

这个14岁的男孩,非常认真地跟老师学画,还细心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看老师怎么调色、怎样落笔。他发现梁老师画木棉花,光红色就调四五种。他还发现梁老师翻看画册,非常小心,先用左指头把纸翻松,再轻轻地把页面翻开,看画册没有一点声响。有些画册已经看了好几年,还像新的一样。

这对师徒关系亲密无间,师母也非常喜欢他,还想等他长大后,把他招为女婿。

陈永锵作品《儿时的歌》

梁老师热衷于研究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画。他嘱咐锵仔:“要经常到文德路的旧书店看看,一有这类画册就全买回来,钱向三婆要。”三婆是梁占峰老师的妈妈。

有时书买重复了,梁老师就送给锵仔。

记得第一次到书店为梁占峰老师侦察图书情报时,发现了一批日本画册,好几块钱一本。

他对销售员说:“能不能全留给我,明天我再拿钱来买。”

“后生仔,讲话要算数啊,如果我留下,你不来买怎么办?”售货员半信半疑。

最后,锵仔说是帮梁占峰老师买的,售货货员愉快地答应了。

梁占峰老师爱书,每次来书店买书,他小心翼翼的翻书法,已经给书店的所有员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道他是个爱书如命的人。

在贫穷的岁月里,锵仔家没有那么多钱为他买书,好多书都是周末到书店去看的,他也学会同梁老师一样,小心地翻书,售货员都认得他了,即使他在书店里看一天的书,一本也不买,也没有人再赶他走。

不过,跟梁老师学画,进步很快,锵仔飘飘然起来。

陈永锵作品《知足常乐》

1964年报考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时,他自我感觉是十拿九稳的。每场考试,他都争取第一个交卷。验色谱时,老师指着红色问他:“什么色?”他故意卖弄知识,答“朱砂”。老师指着蓝色,他说“花青”,老师拿出绿色色,他脱口而出:“石绿。”老师看出这孩子的卖弄,轻轻笑了。

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更深的原因,可能是父亲的劳改问题。

真正的艺术大家,不能有做气,但一定要有傲骨。16岁的锵仔,那个年纪,真的还分不清楚什么是傲气,什么是傲骨。

陈永锵作品《兴高采烈炸牛屎》

梁占峰老师下放到五华县之后,又把陈永锵介绍给黎葛民,希望带出他的爱徒。可惜,跟老师学画时的画作和写生稿,在“文革”时的三次抄家中,被撕毁、吐痰、踩踏之后,用来生火煮饭,足足烧了两个星期。他还心里傻傻地想这些被称作“封资修”的东西,就让它们消失吧。

文化生态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多么可怕。

编辑 | 渔公子

图文 | 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