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药却让中国的文字历史提前了千年
文┃倬琰
一片兽甲,一柄刻刀,一把烈火,知天地、晓未来、卜凶吉。浅浅地刻画纹路,虔诚地烟熏火燎,上天的意见逐渐显现。因为这些图像,商王朝打了不知多少战争;因为这些图像,商王朝从亳到殷历经六百载而不倒。
┃悄悄地出现
光绪二十五年,西历1899年,离八国联军入京只有一年,但此时的中国刚刚从甲午的失败中慢慢平和下来。担任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国家最高学府校长的王懿荣在操持帝国教育事业的同时,因为得了疟疾而难过不堪。
【王懿荣】
求医过后,派下人前往药铺抓药。由于王懿荣懂得医术,因而每次自己吃药的时候,都会亲自查看一番药方。结果他发现其中有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与众不同,上面隐隐约约地有图画,好像'字'的感觉。
本就在金石、历史等方面颇有建树的王懿荣认为这些'龙骨'绝对不简单,这些'图画'也并非随便刻划上去的。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王懿荣立马派人将那家药方的所有'龙骨'尽数买下。同时,他还让下人或者自己亲自在各处搜寻,动用自己的人脉和关系,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收集了近一千五百片'龙骨'。
能看出残片上的图画非同寻常,并有能力大量解读,王懿荣自然不是等闲之辈。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籍孔孟之乡,自幼勤学苦练,拥有很好的文化底蕴。虽然聪颖过人,但不屑拘泥经学注疏,反而对金石文字学非常喜好。
【甲骨】
光绪六年(1880年)王懿荣考中庚辰科二甲进士,光绪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一年,入直南书房,署国子监祭酒,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国家最高学府校长。甲午战争开始后,日军占据威海,登州大震。王懿荣请求归乡操练乡勇,马关和谈之后返回京师,补祭酒。两年后,又遭母丧,守制后复起故官。
王懿荣在几年间三任祭酒,'诸生翕服',是受到当时学问界称赞的文史大家。王懿荣酷爱金石,喜欢收藏古董、珍玩,帝师翁同龢、军机大臣潘祖荫皆曾称其博学。著有《福山金石志》、《天壤阁杂记》、《汉石存目》、《求阙文斋文存》等书,都是其多年来对金石、古董、历史等方面的研究。
因而,在对收集到的上千片'龙骨'进行研究之后,依靠自己深厚的文史知识,王懿荣认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字'就是殷商时期人们的'刀笔'字,这些刻画得比籀文更为古老的文字,因为'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在后来被称为'甲骨文'。
可惜的是,一年之后,还未等王懿荣更加深入地研究,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作为文官的王懿荣与侍郎李端遇同被任命为京师顺天团练大臣。王懿荣指出:'拳民不可恃,当联商民备守御。'但形势已无法挽回。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攻入东便门,王懿荣率众抵抗失败,回家对家人道:'吾义不可苟生',服毒自尽。未死,在墙上题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的绝命词,投井自尽。
因此对甲骨文的最初研究不得不暂停了下来,但王懿荣的发现和研究,依然在当时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向前提前了一千多年。殷商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也是因此才被当时以及后世的研究者们知晓。
【甲骨文】
事实上,这些原本被当做药材的'龙骨',其面世的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当时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河水决堤,导致很多兽甲被水冲出。由于远古动物的骨骼化石,中医认为其可以入药,于是这些龟甲兽骨也就被当做治病的'龙骨'而被卖给了药商。
其实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之前,这些甲骨已经被当做药材许久。因为可以售卖换钱,当地很多人甚至以此为业。所以在甲骨文的研究价值被发现之前,大量的甲骨被打碎磨粉,成为了药材。事实上已然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由于王懿荣的发现,才让人们知道这其实是'历史文献'。
┃无意的伟大
王懿荣不经意的一场病,无意间的看了一眼,不但保留住了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物,更是为历史以及历史文字的研究发现并保留了重要资料。
王懿荣死后,对这些甲骨的处理便成为王家后人的重要问题。由于无人能继续研究,王懿荣之子原本打算将其尽数卖掉。幸好王懿荣的好友、清代文学家刘鹗有意愿也有财力,便把王懿荣生前收集的千余兽甲都买了下来。
【商朝大致疆域】
由于之前王懿荣都是自己闷在家里独自研究,其实对于'甲骨文',社会以及学界都知之甚少,为了能让甲骨文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刘鹗撰写了《铁云藏龟》这本书,将这一千多枚甲骨上的内容编撰成书。由此,更多的人知道了甲骨文的存在,也有更多的学者开始了对甲骨文的研究。
甲骨文的发现和公开,引发了民间对甲骨的搜寻热潮,古董界、收藏界、学问界,纷纷收购甲骨。几年时间,已有数万片甲骨分散在中国各地,成为甲骨文研究的重要资料。
在王懿荣之后,对甲骨文研究最深入、最著名、也最有成功的是四位清末民初的著名学问家。由于他们名号中都有一个'堂'字,而被称为'甲骨四堂',他们分别是罗振玉(罗雪堂)、王国维(王观堂)、董作宾(董彦堂)和郭沫若(郭鼎堂)。
之前说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位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这就是金石大家罗振玉经过对甲骨文内容的辨析和对殷商历史的研究最终判断出来的。当时由于大量的人求购甲骨,导致甲骨价格升高,很多持有甲骨的当地人或者古董商故意隐瞒出土地,以垄断渔利。是罗振玉确定小屯村是正确出土地后,才让大量的甲骨得以进入学者的手中。
【罗振玉】
王国维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对文学、历史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甲骨文问世后,对其的研究也是王国维最为着重的研究方向之一。写作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成为甲骨文发现后第一篇近现代学术论文。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王国维整理并排列出了商代诸王的传承顺序,在纠正《史记》中的错误同时,也证明了《史记》的严谨性和可信性,因为根据王国维的整理和考证,《史记》中对商朝诸王次序的记载只有少数几个错误而已。
甲骨文的出现,除了在文字上把中国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以外,也带动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对殷墟的发现和发掘。根据对甲骨文的研究和甲骨出土地的判断,在安阳附近发现并确定了甲骨文外研究商朝最重要的东西——殷墟。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创办人傅斯年很快提出殷墟发掘计划。董作宾便是主持、参与殷墟科学发掘的最主要执行人。抗战爆发前夕,前后共进行十五次发掘,获得有字甲骨24918片,其中董作宾参与的就有九次之多。其提出的'分期研究十项标准',为甲骨文的研究定下了准则。
这么多年,对于甲骨文的研究,与常人印象中的不同,看似难懂、随意的甲骨文其实是一种成熟的成体系文字系统,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文字。当然,它也确实非常'难看',即使从王懿荣发现到如今已百余年,大部分的文字依然无法破译出来。
【王国维】
同时,近代有研究将甲骨文无数的单字、成句乃至全版释读例证,来说明甲骨文是殷商政府及商王室文档。认为甲骨文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最初人们认为的占卜'卜辞',而是有很多的甲骨是史书一样的'录辞'。但无论如何,甲骨文都是记录殷商历史的最原本资料。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无意中的相见,让甲骨文这个研究商代的最重要资料没有完全成为药末。如果不是王懿荣的发现,对于远古历史的研究可能要推迟并滞后很多年,商朝这个无比神秘的时代头上的面纱可能仍然非常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