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立冬阴雨下大霜,明年要唱太平歌,准吗?为啥?

盼望着,盼望着,立冬到了,燕雀南飞,稚兔归林,天空变得澄澈光亮,就如有人特意清理了一番。自从几日前知道立冬将至,就开始在网上淘买各种过冬物资,七七八八算是赶在立冬前完成了采购。今早刚起,父母就准备好新鲜出锅的饺子,立冬吃饺子是家里十年不变的习俗。

相信俗语:“立冬阴雨下大霜,明年要唱太平歌”有些人听过,意思很简单:立冬当天是阴雨天,且下霜的话,明年就会是丰收的大年,仓廪充实,人人都会唱着歌谣来歌颂太平盛世。

俗语的基本逻辑落脚点分析

俗语意思很简单,核心就是三点:一是立冬下雨;二是立冬下霜;三是庄稼丰收。因此想知道准不准要分析三者存在关系:冬季下雨会导致气温下降,气温下降会形成霜,人们根据这样的天气现象推断冬季是冷冬。只要是冷冬,庄稼丰收概率会增大,丰收后百姓吃穿不愁,自然会感觉生活在太平盛世。

冷冬对农业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极端寒冷的天气,农作物会被冻伤,根系可能会被冻坏,春季无法正常复苏;二是相对寒冷的天气是积极影响,农作物会正常生长,且积雪会形成保温层,会给农作物补充水,田里的病虫害会被冻死。因此,冷冬只能说丰收概率增加,依然存在降质减产可能性。

俗语基本逻辑落脚点合理性分析

俗语是根据立冬当天天气来判断整个冬季的气候,很明显是不合理的,主要有三点不合理:一是气候具有复杂性,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包括天气,天气只是表现,纬度、地形等都会影响到气候的表现;二是气候具有偶发性,突发性因素会引发气候变化,比如拉尼娜效应的形成就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冲击;三是气候的预测尚不能做到如此精准,现代科学根本上还是概率学,只不过这种概率会相对大。基于以上三点,俗语本身逻辑落脚点是有错误的,只是一种传统经验的体现,不能当成规律或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恐怕都没有科学家能根据一天天气对整个冬季气候做出预测,何况是古代社会。

如今看来俗语:“立冬阴雨下大霜,明年要唱太平歌”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起码在逻辑的缜密性上不符合。在如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管是下大霜,还是大晴天,我国的粮食供应都有保障,老百姓年年都在唱太平歌,感谢生活在伟大的新中国。

现代农业中影响农作物是否高产的因素不止有气候变化,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一是品种选择,好的品种是高产关键,品种选择不好,半年都是百忙;二是水肥管理,水肥就是农作物生长的驱动器,做好水肥管理,农作物自然能高产;三是病虫害管理,病虫害管理有利于降低不确定因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总结:立冬当天的天气不能决定整个冬季气候,不会影响到农作物产量,掌握现代农业管理技术是高产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