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宗金鉴》里,翻出治乳腺增生的专方!今天仔细讲一讲
本文理论依据:《外科正宗》、《医宗金鉴》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看到后台上的朋友给我留言,说希望我能谈谈,关于乳腺增生的事儿。
其实,围绕这个病,我还真就有一条经验。
这条经验,说老实话,也不是我自己的,而是在业界广为流传的。至少说早在30年前吧,我国河南省汝南县那边,就有老中医在应用了。
这就是两个配伍,一个内服,一个外用,相互配合,调治常见的乳腺增生。
内服方,我写一下,你记住——
青皮、穿山甲、陈皮各15克,金银花12克,连翘18克,全瓜蒌30克,甘草6克。这是基本配伍,可以随症化裁。怎么加减,我一会儿用医案给你讲。
还有一个外用方,很特别,你也记一下——
准备新鲜的鲫鱼一条,大概60到90克即可。内脏不要去除。同时,准备生山药60克,去掉外皮。这两个,放在青石板上捣烂成糊,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手指随便往上一摸,感觉不到刺儿。到这程度后,把它摊在白布上,加入麝香少许,外敷患处皮肤上,每天换药一次。
这两个配伍,都有名字,前一个叫做复元通气散,后一个叫做鲫鱼膏。它们都出自《医宗金鉴》。这是清代的一部医书。
我可以说,这两个,是古代治疗乳腺增生的专方。放在今天,也有实用价值。
我得知这个经验,源于对中医先贤的学习。擅长这么做,是当时河南省汝南县的一个老中医,姓郭。具体名字,我就不提了。围绕这个办法,还有一张医案。我说一说,咱们一起感受一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28岁,姓王。大概是从2年前开始吧,她就感觉自己的右侧乳房很胀,但是痛感不强。当月事过去以后,症状就消失了。
但是,最近这半年,逐渐感觉症状加重。不只是行经,即便是劳累以后,右侧乳房胀痛垂坠之感就出现。后来,她到医院做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右侧乳外上侧有1.5cm×2.5cm和1cm×1.5cm的包块。这包块,质地似乎很坚韧,椭圆形,边界清楚,可以移动。
当时,患者吓坏了,因为按照医生的建议,这时候得手术治疗。
患者不肯,于是改投中医。
刻诊,见舌淡红,脉弦涩,形体瘦小。自述多年来婚后生活不快。
怎么办啊?医师给开了配伍,方见——
柴胡、郁金、青皮、陈皮、王不留行、穿山甲、橘核各15克,金银花、浙贝母各12克,全瓜蒌、丹参各30克,连翘18克,橘叶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外用鲫鱼膏。
结果,药用7剂,膏贴4张,结块明显减小。到最后,前后用药22剂,膏贴10张,肿块消失,触摸不到,诸证悉平。
现在,你可以对照一下,医案里用的配伍,其实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复元通气散的加减,无非是加上了柴胡、郁金、橘核、浙贝母、丹参、橘叶。
这里头,到底有什么学问呢?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
中医讲啊,这个乳腺增生,它的形成,基本就考虑是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就是说,患者往往有肝郁的问题。肝郁,则气滞。气滞则津血不行,于是生痰生瘀。痰瘀互结,就形成了肿块。你看上头这个女子,脉弦,说明肝郁气滞。脉涩,说明气滞血瘀。结合婚史,可以断定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无疑。
这时候怎么应对呢?无非就是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复元通气散,就是这个意图。结合医案里的用法来分析,就是柴胡、青皮、陈皮、橘核、橘叶疏肝解郁行气,郁金、丹参活血化瘀,王不留行、穿山甲通经活络,连翘、金银花、浙贝母清热散结。全瓜蒌一味,涤痰散结,为治疗乳腺增生的常用药。这就是基本意图。
至于说鲫鱼膏,则比较简单了。鲫鱼这个东西,中医食疗学认为它可以活血、消肿、利水。外用它,是中医治疗包块肿胀的常规操作。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有需要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也供中医同仁们来做个参照。
其实,乳腺增生的证型还有很多。不见得每一个患者,用这个思路都好用。但是,它代表着一种临床经验,而且有充分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所以我觉得它是好的东西,该拿出来分享。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我也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
转自 小药养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