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交点在第九宫(北交点在第三宫)
文章出处:《昨日的天空》
作者:StevenForrest
翻译:Lucia等
在学校里,孩子们学习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在哥伦布之前,人们相信地球是平的,如果在海上航行太远,就会在世界边缘坠落。哥伦布打破了这种恐惧。即使历史真相远比传说更复杂,但是这种孩童般的想象代表了一种发自肺腑的信仰之力。信仰是如何创造了我们的现实经验——这也是第九宫代表的。
如果我们“相信”什么事物,我们就能有非凡的成就。信仰令人有力,就像“什么都不信”会让人弱小一样。南交点在第九宫,这个人的灵魂记忆是被强大的、能改变人生的信念塑造的。
考虑到人们的历史,我们可以做另外一个推测:大多数重塑了文化的信仰体系在本质上有一部分是宗教的。那么,我们可以确信,在过去世宗教曾经给这人打上了强大的、不可磨灭的烙印。他或她是在“神圣的秩序”之下么?这是可能的。我们可能会从观察出生图上的其它维度来确认——南交点的守护星体是否在第十二宫(寺庙、修道院)?如果是这样,就很可能。但是,我们不能假定这个人曾经在修道院生活。宗教可能会以很多其它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比如通过社区、家庭——甚至是通过历史悠久的对宗教战争的狂热。
让我们把另外一个第九宫的维度带入画面:旅行。也许,这个个体的业力模式与宗教毫无关联——但是,在我们抛下宗教转向旅行的时候,先考虑一下,在历史上,宗教是多么频繁地促使人们长途跋涉,体验其它的文化。想象一下十字军东征,或者去麦加、罗马、马丘比丘(译者注:著名的前哥伦布里斯的印加帝国遗迹,位于南美洲的秘鲁)、贝那里(译者注:Benare,佛教圣地)朝圣。我们也可以想象清教徒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到新大陆,摩门教徒的 西移,犹太人的流离失所。
教育是第九宫的另一种可能性。比如,可能过去世曾经有在大学里的经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类机构会在现世让这个人感觉很舒服,很有吸引力。我们回忆一下就知道,近几个世纪来,那些学术界人士常常带着不可一世的自负,轻易就淘汰和取代了曾经的教育。学术界多多少少也是一种宗教。
我们还是带着质疑的眼光看待南交点,南交点常常代表了过去世的阴暗面,我们要寻找那些限制或歪曲今生经验的事实。对信念的需要蒙蔽了我们看到真相的能力。和那些“真正的信徒”争论是不可能的,他们通常无法想象他们自己可能是错的,不管有什么样的证据。这样的人会成为凶手,无视他人也是人类的事实。他或她也会否认他们自己的感官给出的证据。这样的人宁愿驾船坠落到世界的边缘,也丝毫不考虑自己的愚蠢。有多少19世纪的物理学家曾经嘲笑过爱因斯坦?有多少寻找黄金七城(译者注:16世纪时的传说)的征服者最终只是抛骨荒野?有多少朝圣者和十字军成员曾命丧异域?在过去世,这个人曾经被自己的热忱蒙蔽心智。
或者压抑人性的教条礼法曾经紧紧束缚住这个人。没什么比宗教哲学更能驱动我们疏远自己的身体和自然本性了。
那么,由过去世带入今生的核心问题在于:在这个人的世界里,他曾经执着于一种错误,至少是不完全正确的观念!出于“信念”,在过去世他丢弃自然直觉和常识。
北交点在第三宫,代表这个灵魂的进化意愿在于只相信那些基于他个人经验的证据——收集越多这样的证据越好!那么,开放的心态就成为强大的进化驱动力。他需要回归到一手的知识、基于感觉的智慧和发现。好奇心可以引领方向。这个人从学习经验中受益——尤其是令人迷惑的经验!这可能听上去很奇怪,但是简而言之:如果他或她遇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老师,这个人同时也需要很快寻找一个基督徒、穆斯林或科学家当老师。无止境的探索是关键因素,所有信仰必须保持实验性——可以拓展,能够经得起质疑。有帮助的策略在于和那些有不同见解的人交谈。
鉴于人生的复杂性,对于这个灵魂来说,和信任的朋友们时常沟通,交换意见,不设禁忌的话题和观点,是康庄大道。这里的目的在于学习与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共存,思想开放,不固执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