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新经典 | 童雁汝南:回溯源头
0211220 41cmx33cm 布面油画 2002
0602100 41cmx33cm 布面油画 2006
库:您如何看待绘画的“真实”?
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对“真实”的理解都不一样。在读书时,我们所追求的“真实”是比例准确以及形态结构等。在以后的阶段,我们又有了对“真实”新的理解,它随着你对世界的理解的变化而变化。我认为,在绘画中捕捉真实的方式就是当你面对对象时,要忘掉所有的信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真实才会呈现,你的心与手和模特之间才会呼应。
库:对一个母题如此长时间的关注和挖掘是否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巨大挑战?
童:或许在一些艺术家看来,自我突破、创新的最简单方式就是换一个方法或题材,亦或创作最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我采用完全相反的方式,更像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比如我描绘的内容多是人物的正面,所选择的绘画方法也避免过多的变化,选用的画作尺寸基本都接近于A3 纸的大小。我在一个不起眼的尺寸,最常见的题材,最不惊人的技法中,坚持自己的创作。我希望将所有的主动选择都去掉,去发现还能剩下什么?当你注入所有的精力向“纵向”推进,这种贯穿力才会更强。
库: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是“写意”,讲究“澄怀味象”,这种中国美学精神对您的创作是否也有所影响?
童:虽然我使用的媒材是油画,但对西方的学习只是我的一个台阶和过程,对我艺术价值观产生最深影响的还是中国传统的精髓。但艺术无论东西方,其最高处都是相通的。但很多时候看起来越像中国的,离中国美学精神越远。
库:您如何看待“肖像创作”这种朴素而古老的艺术行为,在当下语境中所具有的可能性和价值?
童: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艺术最核心的东西是科技无法替代的。艺术要往回追溯,回到人性原初的最深处,去寻找人与天地之间对话的可能性,这种状态其实更接近宗教或哲学。艺术在源头之处直指人心,如果说它是“往回”的力量,那么摄影的发明就是“往前”的力量,它们的指向是不同的。没有“往回”的反思,人类的历史进程会危机重重。
Nicola Bolognesi 41cmx33cm 布面油画 2017
1705271 Donata Malipiero 41cmx33cm 布面油画 2017
130903 牛保荣 41cmx33cm 布面油画 2013
“童雁式的观看”—— 众家评述
肖像这个传统,人像这个传统,在西方现代艺术系列里已经研究得很深,从弗兰西斯·培根开始,我们就看到人像成为一个很大的现代性课题,后来到弗洛依德,到格哈德·里希特,到意大利的“3C”,属于人像这个系统中有非常多的表达。我觉得很可贵的是,童汝雁南找到了跟艺术史已有风格不同的格式,甚至有一种语言上的专利。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第50、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摘自“庖丁解牛”今日美术馆研讨会发言
童雁时时处在一个散漫的状态之中,去承受这些蓦然出现的浑沌一团的“像”。这种“像”是不允许太清晰的,是需要一种生命的“漫态”去与之遭遇的。童雁与这些群像彼此塑造,把自己塑成匆匆一瞥的心灵漫游者。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一群群无声息的,纠结着沧桑的笔触,浑然的影调的肖像之时,我们同时所面对的是童雁式的观看,或者说是那种漫游中的心灵。
—— 许江: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博导,中国文联副主席。摘自《南山、丘壑与漫游——童雁汝南绘画》
0710031·塔什库尔干 41cmx33cm 布面油画 2007
塔什库尔干(局部)
如同莫兰迪其实把静物当做风景画来画,童雁汝南则把肖像当做山水画来画,其笔触的块面按照自然的呼吸性与生长性建构起来,有着不同的侧面,似乎看起来像这个人,但似乎又有着奇怪的变形,并不走向漂亮的诱惑,而是走向色彩的内在真实性,斑斓而沉着,重新获得平面的平衡感,且具有内省的品格。
——夏可君,批评家,哲学家,策展人。摘自“面孔与静物:绘画的亲密性——莫兰迪与童雁汝南对话展”
童雁汝南选择了一个稳定的结构,置自身于画外,基于所有相同的非宏大的尺寸,基于人像姿势的正面性,基于平衡人物形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他选择的是彻底的去语境化。基于肖像创作的基本规则,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肖像画捕捉一种全世界通用的语言,理论上是无穷无限的,因为出于某些原因一个人的肖像是值得被纪念的。但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会发现,艺术家自身的情绪状态甚至是紧张感才是肖像画本身,培根把它定义为“气场”, 他认为这是肖像画唯一被信赖的表达方式。
——弗拉明奥·古尔多尼: 意大利艺术史学家、艺术评论家。摘自“时间的形状:莫兰迪和童雁汝南作品展”
他画的非常好,很成熟,有自己的风格。我当时非常高兴的是,他可以去到莫兰迪的家乡去看画,青年时期的我可没有这样的机遇与境遇。可是这位童雁汝南,他做到了,我很羡慕。而今天他带来一个更令我高兴的消息,他最近又去了博洛尼亚待了一个月,用他的肖像画为莫兰迪的研究者、研究馆的馆长画了像,还和莫兰迪的画作一道办了一个对比展,试图找到他和莫兰迪之间的联系。
青年艺术家能走出国门,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去和他们著名的艺术家一起办画展,这是中国艺术上巨大的前进。
——陈丹青: 画家 文艺评论家 作家。摘自讲座《陈丹青谈基里科与莫兰迪》
童雁汝南“肖像”作品 1997-2017
童雁汝南“肖像”作品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