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家庭教育中的阅读培养
闲聊家庭教育中的阅读培养
一、关于大语文和传统语文
其实在认真看了关于学而思大语文的课程理念及设置之后,我并没有认为它在传统语文教学基础上有多么革命性的改变,无论哪种语文教学理念,核心是阅读。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于基础,如拼音、识字、组词、造句、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等,方向侧重于语文考试。大语文则在传统语文基础上(并非另起炉灶)将学习对象扩展到历史、艺术、哲学、文学、文化等方向,而事实上,没有传统语文打下的良好基础,大语文难以为继。所以说,大语文可以看作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大语文理念我是十分认同的,毕竟应试并不是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我个人认为,语文就是教会人用文字来描述一切。
二、核心是阅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文字拥有量的多寡,决定了最终语文学习的成就,既然语文学习是要使学生用文字来描述一切,首先得有足够多的文字积累,然后需要组织应用这些文字。而这个积累,只能靠大量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而汉字,则为阅读扫清了障碍,区区数千汉字,便可无压力应对生活中的文字应用。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人在阅读上的巨大优势,以最小的数据量完成信息存储。例如吃饭,在中国人词汇中,其实涵盖了早中晚餐,而不必如英语一样还有区分breakfast,dinner,supper等,当年学习英语,对这些单词极为痛苦。
而阅读,显然不仅仅是语文的事儿,只要从外界接收信息,就和阅读有关,而学习,就是从外界接收信息的过程。可以说,阅读是一切学习的根本,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教育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没办法完成如此大的阅读量,当然,如果是对孩子要求不高,那么学校的阅读量也勉强够用。
因此,家庭教育中阅读培养的主阵地。
三、家庭教育中的阅读培养
早期阅读,由于识字量还未上升到足够程度,绘本阅读是主要素材,逐渐由图画阅读过渡到文字阅读,而显然,文字蕴含信息量远超过图画,毕竟汉字就是浓缩的图画嘛!(象形文字的特点)
在小学二年级以后,儿童识字量渐渐达到一定高度,便可以进行文字较多的书籍阅读,在小学四年级,这种阅读积累呈快速发展趋势,至小学毕业到最高峰。这并不是说在初中阶段就不进行阅读了,恰恰相反,初中生的理解力远超小学,正是阅读的重要时期,但受限于目前越来越激烈的学习竞争,学生阅读教材、教辅的时间远超过课外读物。因此我十分羡慕在初中阶段仍有大把时间进行阅读的学霸学神们,仅就阅读积累而言,他们就达到同龄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好在国家教育部对小学阶段的作业进行了明确要求,低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高年级作业量不得超过一定时限,同时对初中阶段作业也作出了规定,虽然少有学校会严格按规定办事,即使学校按规定办了,家长也不会。
于是,家庭教育中的阅读培养,压力山大。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高效进行阅读,从而更早完成识字量的“原始积累”呢?家庭成员的引导示范作用便显得极为重要了。
亲子阅读,便是我找到的一剂良药。
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分享各自在阅读中的体会心得,在亲子交流中观察孩子的阅读成果。在阅读过程中,父母拥有比孩子多得多的识字量以及生活阅历,因此对文字的理解自然更高一筹,交流时,不妨针对某一段文字进行精彩解读,用父母更高超的文字理解能力,帮助孩子“看”到他看不到的部分。
例如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经常模仿赵子龙拿根棍子当长枪,在家里乱挥,父亲却冷不丁问我,你知道赵子龙在长坂坡几进几出吗?这下子我被问住了,连忙去翻书,那一回的所有文字一一查看,还拿支笔记序号,然后告诉父亲七进七出,本以为已经读得够细了,结果父亲接着问我,那赵子龙打败了几员曹军大将?我又懵了,只好又去翻书,将人名一个个圈出来,然后告诉父亲是五十四员。
在上例中,父亲对我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养成了我后来看书注重细节和统计的习惯,用现在的眼光,这叫深度阅读。
我现在教初中数学,这正是深度阅读大显身手的地方。在数学学习中,审题这一步很关键,数学题中的文字,并非都可以忽略,尤其是描述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的文字,每句都要仔细揣摩。好多学生在解题中所犯的错误,或者在寻求解题思路时遇到的障碍,多半源自于阅读不够深入。
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和家长息息相关,一般而言,家中书柜中的书,便是阅读的主要来源,一旦养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自己在家找书看,最顺手的肯定是书柜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