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的风水概念解析及风水的全新认识理解
《辞海》的风水定义是:
“风水.也叫堪輿,旧中国的一种迷信;它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吉凶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看出,它指出风水有多种名称,而不单有一种表述;定义指明风水中有明显的迷信因素;定义指出风水按其应用对象可分为阳宅风水与阴宅风水。
阳宅风水即阳宅相法,专司生人居住的城镇、村落、住宅的择址布形;
阴宅风水即阴宅相法,又称相墓之法,专司死者的陵墓坟冢的择址布置。
1、认为风水只有“堪舆” 一种别称是不确切的;
在历史上,风水有多种别称,有“形法”、“堪與”、“地理”、“阴阳”、“青囊”、“青乌”、“相宅”等说法。
堪舆,堪为天,舆为地;
堪又与“勘”、“坎”有相通之义,汉代就有了以堪舆为职业的人。
《史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奥家曰不可;可见,堪奥家有择时的方法。
《汉书·艺文志》载有《堪舆金匱〉,也是说风水方位之书。
可见“堪興”为风水又一别名,且为学术界所公认。
“堪舆” 一词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堪舆徐引,雄以音知雌”。
上下文义,是谓天地运行之道,致月令有阴阳变化,有相冲克之时,也有和舍之时,前者凶,后者吉。盖“堪與”之义,实为“天地之道”。“堪舆” 一词的释义,东汉许慎注上引《淮南子·天文训》的“堪舆”时说:“堪,天道;與,地道”,则“堪與”是谓天她之道。但他在说文解字则释“堪與”为:“堪,地突也”,“與,车與也”,即为地面高低起伏之意。
在中国古代,“地理” 一词更是“风水”的同义词。
北大某教授认为:“地理有书始于黄石(秦末汉初),续于郭璞(晋),盛于杨公,厥后伪书杂出,假昌名公。”文中所说黄石,曾为张良之师,为军事理论家、风水家;郭为晋代大文学家、风水家;杨为唐代风水大师。这些风水大家的“地理”之书就是风水之作。
中国最早以“地理”命名的第一部著作,为班固所编的《汉书·地理志〉。书中班固收编了《周礼〉中的风水“形体之法”。
由此可见,古代地理就是风水,或者说“地理”中有关“人居环境的论述,就是风水。因为人类对生存发展极为重要的栖息之地的选择,就是当时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地理之书也就理所当然的是风水书,“地理家”也就是“风水家”。
2、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是错误的
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
3、将“风向水流”等形势因素视为断住宅基地或坟地吉凶维一标椎的说法是错误的。
在风水发展中形成两个主要流派,即形势宗和理气宗。
形势宗判断宅基地或坟地吉凶,主要看龙(主山)、砂(局小山)、水、穴(宅基或坟地所在地点)、向(朝向)五个因素;
理气宗则以方位理气为主,主要利用阴阳五行、后天八卦、紫白九星、命相八字、干支生肖等判断阳宅或坟墓的朝向和方位的吉凶。
从形势宗风水角度看,某所住宅的某一方位采光、通风良好,凭窗外视也没有碍眼的东西构成“形煞”来扰人,按理说这应该是比较吉利的方位了。但若以理气宗技法省察,风水师可能会告诉你,这一块地方今年凶星飞临,不吉,或说你的命相属东四命,而你所说的那个方位在住宅平面的卦位分布上属西四卦,因而对你来说它不是吉方而是凶方。
4、风水不乏迷信色彩,但不可全盘否定
多数学者认为,风水中存在迷信色彩有其认识和社会方面的根源,但不能因此就将风水一概冠之以“迷信”。
我们不应苛求古人,而应对风水中的封建迷信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风水不加研究就否定,这本身就是一种迷信。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法是直观感性的和实用理性相结合的,当我们站在以西方思维模式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考察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时,便会感知它的科学特点。
然而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又是整体的、系统的,风水理论淡建筑空间,从来就是与人的因素和时间因素综合考虑的。
这种思维特点的整体性和思维方法的直观性,虽然不乏经验科学的理智,却也给风水理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并为大量明显属于巫占的迷信活动提供了容身之地,故此李约瑟称之为准科学。
准科学的概念包含科学的实质,又掺杂了伪科学的内容。这样,既指出了风水术中迷信成分的存在,又划出了二者的界限。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积累中,即使对自己生活环境产生了较为合理的感知,但总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也总会不可避免地对之加以假说性的甚至荒谬的解释。
同时也应看到,即便是那些模糊的猜测成分,如天、地、人之间的感应,就目前科学发展的水平也难以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但却不能否认这种联系的客观实在性。
在医学界,就巳经开始注意到交叉科学的研究,如环境医学、医学地理学、医疗气象学等,探讨天文、气象及地质、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据科学统计证明,一个人出生时的天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于此人一生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至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于住宅及居住者的命运有何作用和如何作用的,现代科学也不能做出明确的解释。
由此看来,如果只看到理气宗的闸释方法难以纳入现代科学的思维模式中,就一概冠之以“迷信”,也并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
风水理论中“迷信”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巫术活动的历史积淀。巫术较科学而言,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虚妄的反映,但科学发展的相对性,即是巫术存在的必然性。
巫术是人们在现有的知识和科学技术不能完全控制逆境及机会的时候产生的,目的是想动播及转变自然的秩序,它是人们对自然及命运的一种抗衡。
作为理论研究与採讨,从历史角度挖掘其产生的根源,也要运用当代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武器以批判的态度去审视、剖析其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还要以发展的眼光,为现实生活、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这样才是真正的唯物论的态度。
风水理论以传统哲学观念与方法为基础,架构起理论思维体系的框架,在历史上确立了其存在的价值与作用,在今天亦被当作可以再发掘的一门学术,但在肯定它的时候,也必对其迷信成分持以清醒的认识和舍弃、批判。
风水理论应当研究,也值得研究,这是不言而喻的。
风水理论不乏迷信色彩,和一切传统文化一样。
尤其在风水的一大流派理气宗,在民间流行的风水术中,更其如此。
但历史上,风水从来就有流派之分,如形势宗和理气宗;也有雅俗之分,正同中国古代历来有士文化与民俗传承,有宗教迷信和无神论一样。
素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优良传统的中国古代士人,事实上也每每涉入风水理论,一面无情批判其迷信无稽之说,一面也弘扬其合理内涵,促进了它的发展。
自汉以来,如张衡,王景、郭璞、萧吉、李淳风、吕才、一行、王洙、朱熹、蔡元定、刘基,及至晚清的魏源、翁同稣等大学者、大文人致力于风水,就是典型。
今天研究风水理论应当尊重古人而不苛求古人,以今天的科学认识论为武器,去发掘和掲示传统建筑文化的奥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实际创作,为崭新的当代中国建筑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5、风水理论中有着的科学的道理
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順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皆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正是基于这一基本追求,在风水理论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事的实际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集中而典型地代表和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科学与艺术的历史真知,非其他学术可以取代。
这一理论体系,更以其世俗化,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实际上能对传统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起到指导作用,以至于上至京都、皇家宫苑、陵寝,下至山村、民舍、坟垄,都曾统一在风水观念下,一气阿出,与传统的营造学、造园学互为表里,对中国传焼建筑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彩响。
风水理论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比如微地形对小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极为风水所重,概括成有利的选址模式,比喻为“穴”,如针灸中人体上的穴,一般是三面或四周山护,地势北高南低,背阴向阳的内敛型盆地或台地。这种“穴”的典型模式,被认为是“藏风聚气”、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内气萌生,外气成形,风水自成;
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
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形象。
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
所谓定向,就是在自然或社会存在中定自身的存在、自身的位置,获得“存在的立足点”,亦即“住所”;
所谓认同,即人赋予环境以意义,人与环境相统一,人对环境有“归所盛”。
宇宙中的气能“遇风则散,遇水则界”。
气来到地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就会出现吉凶之兆,那种能阻挡风的环形山,能拦截气的弯形水流,便是好的环境,也是人们常说的风水宝;
地气所形成的一种气场的自然现象,不仅影响到人们居住的周围环境,也会对人的健康发生影响。因而,古人很看重阴阳宅的“风水”。
一般阴宅指坟地,阳宅指住宅。
人的住宅无论宽敞豪华或狭小简陋,其凶吉与地理环境休戚相关。
如“屋对门,痈疳长存。”这是环境卫生对人体的影响。
住宅对着堆满粪便垃圾的场所,处在臭气集人,生蚊蝇的环境中,难免要得皮肤病及其他疾患。“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住室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流通新鲜,这种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利,不是吉吗?反之,无阳光照射的室内,湿度过大或过于干燥,势必影响健康,那就是凶了。可见,古代的风水术中看重阳光、空气、水分这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还是可取的。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人口密度的増加,林立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人与建筑、人与绿地、楼与楼、楼与绿地的间距,以及使用的建筑材料等,也有一个“风水”方面的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筑材料新产品达数百种之多,如石料、塑料、合成物、人造纺织品等,用于建筑、室内装修后会释放出氨、氨、甲醛等污染物,加上楼内空气不流通,微生物在卫生间等潮湿环境中繁殖,使空气变得污浊,引发大楼病症。
城市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这里更要重视“风水”这一地理环境因素,创造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将生态设计应用到工农业中去。建设花园式的城市,注重绿化、生态林业和生态园林,不同植物群落产生的互补,起到净化城市环境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各种植被以它们的质感,色彩和形体的变幻,不仅増添了城市的环境美,而且有益于人们的心身健康。研究“风水”,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环境地理学,它以科学知识来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使生态文化景观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
6、风水和科学不能完全划等号
风水之学,为中国在东方之独创,今已远播西方,影响全球。西方派研究生来华用计算机破译规律,均难及其皮毛;在于风水学系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伦理学、预测学、人体学、美学于一体,呈综汇性极高的一门学术;因而在世界文化上独树一根。
风水学系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五千年之生产生活斗争实践所积累的文化结晶。
风水学既是一种民族文化,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其定规、仪器,有其理论,操作技术。
中国历代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皆涵存风水规范;广阔聚落及各地民居,皆可见风水之釣定俗成。其中,鲁班尺、门公尺、罗盘等仪器及理论、口诀,皆承启作用。
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实际生活的体验,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了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叫做“风水术”或“堪舆学”。其中虽排杂了许多玄学的成分和迷信色彩,但它的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方面作为准绳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篇,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招财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
一个居住地点的形成发展及兴衰,是由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所影响、所决定,自有其客观规律,并不是都能纳入或符合“风水”的理想模式,即使符合了风水的理想模式,也不见得就都能产生风水所谓的吉凶祸福的效果。
此外,它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映。所有这些,对传统住宅、村镇、城市的选址及规划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起到正面的作用。它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覚环境等
做了统一的考虑。
我们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当今,风水学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
它的应用有力地说明风水学所具有的广泛性和统一性。可见,风水学是曾被埋没了多年的应用科学。可喜的是,在科学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全息论、生物钟、微波技术等新学科层出不穷,这就有助于我们逐渐揭去风水学那神秘的面纱,还其本来的主体科学面目。
7、风水是一种古代文化现象
风水不是迷信法术,也不是一门自然科学,而是自然人文为一体的独特的古代中国的学术门类。
无论如何,风水理论毕竟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其以中国传統哲学为其世界观和认识论基础,在较低层次上展示了在当今及未来亦有生命的真理,但它的幼稚,使迷信始终相伴,真理的辉光更常被迷信的阴影笼罩。然而,它并非一支特定的迷信法术,亦非当代的自然科学,而是中国传统哲学框架下,集迷信与科学于一身,糟粕与精华共存,合自然人文为一体的独特的古代中国的学术门类。
风水理论既是一门古代学术理论,又是一门现代新的学术領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门学科。
它能久不衰,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它是活人、死人必不可少的一门选址理论。现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人类如何与自然斗争,如何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也就是风水理论的目的和内容,所以又可看做是一门新的学术领域。
风水理论牵涉到的学科面很广,有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地貌学、生态学、生物学、心理学、美学、景观学、建筑学、规划学等。
风水学历来都是有争议的,不仅是现代有争议。
风水学从它的发展过程来看,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传统文化色彩。
它应当被看做为一种文化观念来研究和对待,正如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一样,其中有古代的重要文化内涵。
风水学对古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来看,积极成分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处理城市规划中一些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理论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当重视这份遣产,研究它,分析它,为今天现代化建设服务。
风水学在现代还有市场,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其宝贵的哲学思想,有着强大的魅力;而且包括一些合理的工程技术问題。
我们应当看到,有一部分人,他们不是以上述结论为出发点,而认为风水学能解决自然界的所有不可知问題,或以仍有尚未发现的自然界組成物质为理由,来解释古代风水学如何高明、奥妙;这是不科学的。
我们今天可以仍用风水学的观念去正确处理环境和城市规划问题,但这应当与古代风水学巳有本质的区别,仍原原本本用一些古人的观念去搞风水,实质是一种现代迷信。
抓住风水科学性的某一局部加以夸大,并将风水称为科学是对风水的一种片面拔高。“风水学”与“风水科学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对风水的定性却有着巨大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