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我是Vein。
今晚一起看月亮吧。
▼
45亿年前,地球的一块碎片穿越星河无垠,成为一颗渺小而沉默的星:月亮。50年前,月亮迎来了第一个专为它而来的人类——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人们幻想中的月,终于有了具体的影子。
在这漫长千余年间,人们坐在窗前,看夜如凉水,一点点洗去白日残留的热度。只有一束月光伴他们度过幽寂此夜,纷飞的思绪写作抽象的诗歌,缠绵且多情。这一束人人都能聆听的月光,是宇宙给予世人最诗意的赠礼。
= 月光被写成孤独的影子 =
不知为何,月在艺术家的画中,总是尤其寂静。它像只孤独的野兽,激起每个夜里翻涌的思绪。
枯树,岩石,两名男子凝视着欲落下的月亮,一颗明星点缀,寂寥而纯粹。在Casper David Fridrich的画中,没有人交谈,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或许是怀念,也或许只是单纯痴迷着这悠然月光。
两个凝视月光的男人/Casper David Fridrich
一百年后,塞缪尔·贝克特被这幅画中的静谧与孤寂折服,创作出一部杰出戏剧。多年后,他对好友说:“你知道吗,这幅画就是《等待戈多》的灵感源泉。”
后来,同样的构图,Fridrich又绘制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一年后,Friedrich的画中再次出现凝望月光的人。但这次,却是无限柔情与浪漫。月亮从海面升起,将所有燥热洗净。
海面上升起的月/Caspar David Friedrich/1821
月光在海中央散落成星,再映入人们的眼中。它不再清冷,不再忧郁,而是救赎心灵的一剂良药。
海面上升起的月/Caspar David Friedrich
1868年夏夜,布洛涅码头的福克斯通旅馆窗户旁,马奈也注视着同一轮月。黄昏刚刚离去,渔船终于返航。水手们的妻子在乳白色的月光下等待着。光与影界限分明,所有思念都被这月色打开了话匣,倾泻而出。
似乎海边的月总是格外柔软,或许是船帆的陪伴冲淡了它的孤独,或许是岸边等待的人,对着月亮说尽了想念。
日落时的月出/Childe Hassam/1892
月亮就这样每日从海上照常升起,温温柔柔,和着星星泼入水面,潜入船上人的梦乡。
Alfred Wahlberg描绘的月光
八月的夜晚/Alfred Wahlberg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
也有月亮活在幻想中。色彩斑斓的、蜷缩卷曲的,它就像梦中的引路人,指引着白昼走向黑夜的路途。在梵高的月夜中,一切似乎正虚幻地进行着。
月亮升起时的夜景/梵高
月光下的工厂/梵高
在夏加尔笔下,月亮的灵魂显得热闹而躁动。疯狂的马戏正在上演,月亮睁开蓝色的眼睛,开始拉奏属于她的小提琴乐曲,为这场幻梦,配上舒缓的乐章。
蓝色马戏团/夏加尔/1950-1952
同样赋予月亮以人格的,还有穆夏。1902年,穆夏用最唯美的色彩,将夜空中的星与月画为楚楚动人的女子。他的月,有着白皙肌肤,银色短发,浅蓝色的飘逸长裙半裹窈窕曲线,静谧却遥远。
穆夏“星与月”系列版画,分别为《北极星》《昏星》《晨星》和《月亮》
夜空如钴蓝色的天鹅绒,成为月之女神的幕布。星星成为她蓝色长裙的点缀,更添梦幻。
穆夏赋予“月”以温柔女子形象
月色入了东瀛,却是婉转而含蓄的。一句“今夜月色真美”,是夏目漱石的风雅致意,爱无法直言,只好用幽凉月色代替。
月下白梅图/伊藤若冲/1755
月隐于白梅间
歌川广重笔下的玉兔望月
秋季的空旷原野上,一枚月悬浮,微细的金粉如月光散落四处,这是日本画屏上的《月下秋草图》。自平安时代以来,“秋野之月”一直是日本人最钟爱的主题,它足以唤起对宁静、清澈的向往,以及浓烈思念之情。
月下秋草图屏风/俵屋宗達工房/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7世纪上半叶,光琳派、狩野派与土佐派都极爱这个主题。月光照入画屏,是一片古雅的金黄,虫鸟与花木,在月光下各自生长。将这样的屏风放在桌案上,也如一道秋之雅意被带入室中。
柴田是真《月下秋草图屏风》是一件二曲一只屏风,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19世纪晚期,日本文学对纪念场景的描绘达到高潮,在这幽寂空玄的描绘中,总少不了一抹月色。魂魄在月光下的似隐似现,如一场空虚大梦,令人凭添伤怀。
(上下滑动查看全图)
月百姿源氏夕颜卷/月冈芳年/1892
月亮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更是无法忽视的元素。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深,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怅然,月缺月圆,皆是诗意。才子佳人的桥段中,夜色中的这轮月成了最具情意的陪衬。
明晚期黑漆螺钿人物故事图,讲述了月色庭中,才子佳人的故事/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6世纪
清代袁耀山水屏《春台明月》局部/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清代袁耀山水屏《春台明月》局部,小舟上的人正仰望着满月
及至唐代,八月十五成了人们赏月、玩月的时刻。丝竹管弦齐奏,霓裳罗袖纷飞。明亮的满月照耀每个州府的人们,期待万家团圆。中秋节成了阖家团圆的节日,月亮,便是圆满的见证。
清代沙馥《停杯待月图》纨扇
我们从小听着关于月的故事长大。以为月亮上真有误食灵药从此无法回到人间的嫦娥,有日日捣药的玉兔;唐明皇夜游月宫,才有了如今的“中秋”。那个遥远的仙宫里,放着我们年少的幻想。
明代周臣《明皇游月宫》图扇/每一个传说,都是中国文人寄情思于月的产物
清代金农《月华图》局部,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月亮的光华,月中有玉兔
每年此夜,万家灯火点亮城市。银蟾光满,酌酒高歌,是庆祝这轮月,也是感谢今年今夜的平安顺遂。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月亮早已不是一颗单纯的卫星,它陪伴人们走过千万年如水光阴,倾听人们的欢愉、孤独与思念。
又是一年八月十五,圆月高悬,满城莹亮。或许今夜的你身在千里之外,不能与家人坐下来吃顿饭,喝杯酒,聊聊最近的酸甜苦辣,但至少,你们正共赏同一轮月。祝大家中秋快乐!
月下总是可以诞生许多甜蜜、浪漫、伤感的故事。关于月亮,你们有没有什么记忆深刻的回忆片段呢?
留言与我们分享吧❤
作者 | Vein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