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豆豉

提起三道水那地方,就不得不想起李三婆做的水豆豉,心里痒痒的,禁不住肚皮就有一种饿了的感觉。

三道水是大山深处的一个老场镇子,早年是一个行政乡,后来拆并就只留下一个老场了。老场热闹,二三十里地界就这么一个场镇子,是山里货物交易和人流聚集的唯一方便的地方。场镇子口有两条小溪汇合形成一条小河,“三道水”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三道水早年是个水陆码头,山里人有木材、石料、鸡啊鸭啊猪的想要运出大山,就得从三道水坐船坐竹筏木筏才行。三道水那地方,出山入山的唯一要口,历来人气都旺着呢。

李三婆的水豆豉,那生意更是旺。

李三婆的饭店就开在三道水的码头正对着的老黄桷树下。无论是下码头还是上码头,那门牌上“李三婆饭店”五个大字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当然,那一盘水豆豉的味道更是诱人不浅。

三道水出场口就是几坡几地的好土好地,盛产黄豆。黄豆可是个好东西啊,炒黄豆,煮黄豆,煮豆夹,磨豆花,围绕着黄豆制作出来的关于吃的东西,那是多得很。由黄豆制作出来的水豆豉,那是乡下人最爱的一口。乡下人有句俗语:一顿不吃水豆豉,半天没得精气神。炒肉要放水豆豉,拌菜要用水豆豉,有客要上水豆豉,没客自己也要来上一盘水豆豉。黄豆,三道水一带家家户户都种有好几亩地。收获之时,房前屋后,檐上坝边,里屋外屋,哪家哪户没有几竹竿几箩筐黄豆的。水豆豉,每家每户都制作有一两缸。

真要说起制作水豆豉的手艺,当然要数李三婆最能拿得出门面了,要不,她家开的饭店生意能有那么火爆?

李三婆制作水豆豉,那是讲究,真显手艺活儿。黄豆要用后山老鹰岩下流出的清水浸泡。泡上一晚后,除去杂质和发霉发黑的货,捞起来晾着,全是黄金干色的才行。黄豆下锅,煮个七八层熟便立刻捞起,迅速用冷水冲凉。黄豆冲凉后,加上些香料作料拌匀,一瓢一碗地装进缸里,用稻草或老棉被包着放在灶台边的墙角里保持常温,发酵小半月就有豆豉的味道溢出,香味入鼻。取出豆豉,把辣椒花椒老姜老蒜切细切匀,再加入些盐味精八角等调料,在缸里搅拌均匀,放上个小半天,水豆豉就成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轻松。黄豆没选好,材质差,味道肯定上不去。煮黄豆没把握好火候,煮粑了,做不成豆豉。水质不好,要烂豆,那就不是水豆豉而成了臭豆汤。豆豉发酵出窝也是关键,开缸早了不行,没发酵到位;开缸迟了也不行,发酵过头了,变味了。那些辣椒老姜盐啊八角啊也是手艺活儿,加多加少都不好吃,恰当最好。李三婆就能把制作水豆豉的每一道工序拿捏得恰当好处。李三婆制作水豆豉的手艺活儿,是祖上她奶奶辈传下来的,几代人的实践经验再加上不断改良,当然是拿得出手的味道了。李三婆制作水豆豉,那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制作前要提前洗澡,要把手呀脸呀的洗得干干净净才开始上灶煮豆。据说,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的汗味儿要影响制作出来食品的味道。比如,三道水场口上的刘二嫂,也想制作水豆豉挣点钱补贴家用,干了两个月就收摊儿不干了。她的手制作出来的水豆豉,始终有一股怪味儿,没人买呀,就是在家里制作个泡菜,娃儿大小都嫌不好吃。

三道水一带哪家哪户做大寿办喜事请亲戚上门,酒席再办得好,好酒好肉全鸡全鸭全鱼都上齐了,如果没有上一盘李三婆的水豆豉,总感觉酒席上缺了点什么,嘴里总是觉得差一种味道。要是把李三婆的水豆豉上了,就是少上一两个菜,大家吃起来都有滋有味儿的。

三道水那老场子上,李三婆的饭店更是人来人往。三道水逢农历三六九赶乡场。逢场天,李三婆饭店更是挤得脚踩脚,有点像过年进超市的味道。那水豆豉的味道,更是长着呢。进了店,得眼观四处瞧着抓紧找个位子坐下,喊了水豆豉,得紧盯着,小心没有你的份了。一盘水豆豉上来,再加点豆花饭,小菜汤,回锅肉,吃得一个肚皮翻起饱,安逸啊。如果你是头天吃大鱼大肉吃闷心了的,喝酒喝大了酒喝偏了的,还是伤了风感冒了喟口不开不想吃饭的,进了三道水李三婆的饭店,一盘水豆豉,准让你吃得开喟饱肚皮。

三道水老场镇子其实很小,就两条半边街围着码头接通着,石板街道加老墙老屋,古色古香却并不破败。有人说,李三婆的一盘水豆豉,站在场口都能闻得到味道。当然,来到三道水,不吃一盘李三婆水豆豉的人可能是少数。进山拉货的,进场镇走亲戚的,就是那些穿得有模有样摆着大老板架势什么的,进了三道水,坐在李三婆的饭店里,吃得两手只摸圆滚滚的肚皮,只要一盘水豆豉端上桌,还是舍不得放下筷子,继续吃。好些出门进城打工闯生活的,离家时要带上几瓶罐,好几年没回来了,给家交待事儿时,也免不了要请家人帮他借去三两瓶水豆豉。

水豆豉,那是家乡的味道。

一个大山里的乡场小镇,因一道水豆豉让多少人记在心里,那是乡间独有的味道和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