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愚见(21)|“古稀老兵”讲述“垃圾分类保卫战”的前世今生~~(为您支招)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垃圾分类”保卫战
文丨吴志祥
古稀老兵 原南京电视台副台长
不谈天,不谈地,就谈倒垃圾;不议股市,不议房市,专议生活垃圾事!
这几天,坊间市民都在议论上海市的生活垃圾分类事,这也是朋友圈里的重要内容。上海市的官方媒体为此开了专栏、专题节目,连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媒体“岛侠客”也在29日和30日发表了重头文章。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将正式实施“史上最严”垃圾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将成为法律强制要求。
有多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大种类;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如果进行混合投放或混合运输,最高可罚5万元。
于是,一场垃圾分类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我称这为人民战争,是因为从最高统帅作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的指示,到上上下下,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居民外客,都涉及到并积极参与其中,这,不是人民战争吗?
“大战前的准备”
打响垃圾保卫战?
01
一一放风
早在去年下半年,老朽的小区就开始酝酿此事了,居委在几处闪亮地点装配了简洁而又统一的垃圾房,里面整齐排列了8个不同颜色的大垃圾桶,小区居委不时号召大家将分类垃圾倒过去,还给各户一点物质奖励。但作为过渡,尚未作强制性要求,每幢楼下原先的两个垃圾桶依然在岗位上。
一一宣传
今年1月19日市人大会议通过了垃圾管理《条例》,也就是这场人民战争的作战计划通过了。于是,各区、各街道(镇)、小区(村)开始行动起来,做好战前动员。各楼组长奉上之命,挨家换户送上宣传单,还顺带侦探一下各户有没有将垃圾干湿分开。看到老朽家已按规定做了,一个劲地称赞!
一一预演
6月中旬左右,各楼幢原先的两只垃圾桶下岗了,开始按照预定的方案预演了,但并没有派出纠察或暗哨监督。
有一些老小区一直沿用的是直筒式垃圾道,也被封啦。这阵势,大有破釜沉舟之意。
一一参战
7月1日,这是永载上海城市管理历史一页的日子,垃圾分类战斗正式打响了!
老朽家的生活垃圾往常都是老伴倒的,今天我也到前沿一探究竟。我们这10幢17层的楼为一组,在偏角地方置放了8只4种不同颜色的大垃圾桶,但见邻居三三两两而来,都按要求分类装了口袋扔进不同颜色桶内,偶尔有不合要求的,经物业清洁管理人员或志愿者提示,双方莞尔一笑,心神领会,当即改正。一切是那么风轻云淡,十分和谐自然,全没有我原先的担心。
再听听上海广播电台早新闻,据派往各交通枢纽、公共场所、早点早餐、居民小区等前线记者反馈的情况看,全市都行动有序,比如有个小区一位老伯还充当暗哨,看到确无不自觉的,高兴地向居委作了汇报,这个小区共有老伯这样的志意者44名。这个小区可以说是全上海各个小区的缩影。
02
“垃圾分类必行”
垃圾不分类,城市两行泪
贰
假装是一个标题
假装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副标题
为什么能如此井然按序分类,和谐一致运行,全在于事先做足了功课,加上上海市民有开文明之先破旧俗的好传统。
城中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生产生活垃圾,人们只看到清洁工每天拖着装满大黑塑料袋的三轮车,却未必知道它被处理的的流程,以为一拖了之,万事大吉。
据有关方面测算,每年,要把全国人民生产的生活垃圾运到处理它的地方,至少需要使用载重5吨的货车4000万(次);就上海这座城,12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能堆满一座东方明珠,23天堆满一座环球金融中心。
为了清扫、运输、处理生活垃圾,全国每年还需拿出千亿以上的财政资金。而上海,以其市政府所在的黄浦区为例,2018年,该区常住人口约为66万,用于环境卫生的公共财政支出为15亿元,折合每年人均2300元。
同样是垃圾,大城市处理垃圾身后事就是如此之“奢靡”!
高昂成本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和日益不堪负重的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内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主要是填埋和焚烧,而这两个手段的处理能力都在接近饱和,北、上、广等大城市则全面超出负荷。
更何况,“变废为宝”本是国人悠久的好传统,但在物质很丰富的今天常常被遗忘和被抛弃了,在人均自然资源紧缺的中国,无疑是“作孽”式的浪费。
而采取垃圾分类,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困局。垃圾分类真正做好了,节省的公共财政资源,可以更多地投入其他民生领域;若干年之后,环境治理也进一步好了,这确实是功在当下、利在子孙后代的好事。
所以,垃圾分类决不是件小事,而是件大事。
唯有理解,方能配合。正是上海广大群众明白了这些道理,才提高了加入垃圾分类人民战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精细上海人”
难不倒能把大闸蟹吃完再拼起来的上海人
03
站在垃圾分类的十字路口,自然会生出许多迷思,但上海人民具有“精细化”的才智和打破沙锅问(纹)到底的“天问”精神,加上有关方面的随时指导,使分类的复杂问题一一得到解答。
这里,不仿引用一段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媒体“岛妹”的描述,那真够生动的了。
提问:喝了一半的珍珠奶茶,属于什么垃圾?
上海市民:简单!先把奶茶沥干净,把珍珠倒湿垃圾,把杯子扔干垃圾,再把杯盖放到可回收垃圾——没吃完的外卖同理。
提问:那尿不湿是干是湿?粽子和粽子叶如何明断?包着狗屎的报纸怎么处理?一切食物残渣都是湿垃圾吗?
这可难不倒精明的上海市民,莫急莫急,且听吾辈慢慢道来:
水产固然是“湿”,它蛤蜊壳却是“干”;食材废料性属“湿”,粽子叶玉米叶则又作“干”;众人都说猪骨鸡骨都是骨,怎有人知鸡骨为“湿”,大棒骨唤“干”;至于您说那狗屎报纸,报纸“可回收”,粑粑降于其上,便化作“干”。
上海市废管处也第一时间给广大市民奉上分类简明办法,老朽也不仿用顺口溜将它概括一下:
可回收垃圾一一记住五个字,塑、玻、金(属)、纸、衣;
有害垃圾一一药、油、电池加灯泡,千万别让它漏掉;
湿垃圾一一易腐烂,易流出,抓住这个大原则;
干垃圾一一除了以上一、二、三,剩下就是垃圾干(干垃圾)。
如今,无论是常住上海人,还是外来客,欲要上街遛遛,请记住这个垃圾分类“顺口溜”,它或许是个随身“指南”,否则,一不小心就成了“智障”啦!
04
“担忧与意见”
一点忧虑,几点建议
贰
假装是一个标题
假装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副标题
上海人这回气吞山河、金戈铁马,确是真枪实弹向垃圾分类开战了,但人们心头还有一个忧虑,他们担心能不能持久,会不会是一阵风?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为此要开动机器,多想妙招。
说一千,道一万,垃圾分类是手段,减量是目标,优化是增值。如何做到垃圾生产减量,需从源头上抓紧。要盯牢生产和消费环节,从原材料的获取,到产品的设计制造,再到使用和回收,都要严加管控。
这有哪些文章可以做呢?
比如:
饮料瓶、牛奶瓶会不会让循环使用的玻璃杯再现江湖,当然要实行抵押、退瓶制。
设计便携式洗漱等游行用品,宾馆、招待所不再提供6小件,以减量垃圾生产。
小饭馆、早餐店不提供一次性叉筷,提倡消费者自带。
建房时,厨卫间可以考虑配置厨余垃圾处理机。
实行对“湿垃圾”的资源化及时处理,避免腐臭。学习北京市的做法,标有“厨余垃圾”的半自动装卸垃圾车定时巡逻居民小区,方便群众,满载之后即时运到厨余资源化处理厂。
居委或业委可视情“收编”农民收旧人员,允许他们常驻大型小区,负责可回收
垃圾工作,既减少公家对垃圾的清运量,又使收旧人员寻找到生意,还让居民获得小利。
把垃圾分类教育经常化,作为职工及中小学生素质培训和考查的一项内容。
对来沪工作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根据居委会提供的其执行垃圾分类条例的表现,确定其每年是否可通过居住证的验收。
对街面上不按规定乱扔、乱投垃圾的人,在教育的同时实施必要的罚款措施。
千万人的习惯势力是可怕的势力,而一当新的习惯
养成后,又会成为新的文明的习惯势力。
上海人,坚持吧!
精彩回顾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吴志祥
图片来源:网 络
期刊总数:5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