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完整版‖关于绪言课的思考和建议

【写在前面的话】

开学第一课很重要,这是学生以化学的眼光看待物质世界的一节价值引领的课,但要把它上好不容易,尽管教材中已经呈现了很多内容,对于“教什么”老师是清楚的,但对于“怎么教”和“为什么要教”不一定清楚。而且,教材的文本是有限的,不可能把“化学是什么?化学能干什么”讲的那么清楚,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翻译,由于每个教师对“化学”的理解、定位不同,因此绪言课上出来的“味道”会有很大不同。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尽管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初中化学知识“粗浅”、“思维深度”与高中有很大不同,所以,教师要在绪言课中以显性化的任务、语音传达出化学的思想、方法、趣味等,要有概括性的认识,学生能不能喜欢高中化学课、喜欢化学老师,您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还是很重要的昂,期望我们的开学第一课——“绪言课”不辜负学生的期待。
一、教材中的内容及逻辑
注:关于教材内容有什么?呈现方式参考人教社培训,内容解读我加了自己的思考(这里感谢人教社专家的培训)。
上面是教材的内容和逻辑线索,教学中的逻辑线索又该是什么样的?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不同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二、教学设计思考及说明
我可能用的逻辑顺序及问题设计是:
→核心问题1:你心中的化学是什么?化学研究什么?(衔接初中的基础,学生能说出来)
→追问1: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
→追问2:化学有什么用?
说明:先让学生自己说,然后可以播放提前做好的微视频,通俗的语言就是“衣、食、住、行处处离不开化学”,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这句话源自新课标第一页),具体的实例可以看周公度《化学是什么》以及吴国庆《漫游化学世界》等书中均有介绍(大家可以通过文后链接购买)。
→核心问题2:怎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说明1:一般来说,通过宏观的事实(或提出问题)→进入微观的分析与推理→实验方法证明→得出结论(或归纳出概念、规律、模型)→应用规律指导实践(演绎)→修正完善规律)
说明2:表达出这样的意思:人们通过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等,不仅实现物质的应用(实用价值),研究过程中,通过“用化学的眼光观察——用化学的思维认识——用化学的语言表达”,还获得了“分析与推理、实验探究、归纳与演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等科学思想方法。
说明3:该环节中最好加入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见后面说明。
→核心问题3:化学发展至今,哪些科学家及其理论在化学历史发展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追问1:我国古代科技的应用如何?近代哪些科学家(或重要发现)在化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说明:可以播放提前做好的微视频。
三、其他说明
(一)实验内容的安排
在核心问题2中,提出问题后,集中到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一般学生能说出部分思路,毕竟有初中的基础,最好再加入一些实验内容以体会这个过程。建议选择几个通俗易懂的简单实验,但能测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实验。
(注:笔者通过“教化学的闲杂人”公众号了解到一些视频,该号时常发布一些视频、文献、初中试题等,昨天发布的实验文章有该视频,可以关注去看)

1.可以加入“高矮不同蜡烛燃烧谁先熄灭”的实验

“蜡烛燃烧”小学科学、初中实验、家里都做过,但像视频这样的实验不一定都做过(北京多年前初中编过习题),即使有老师做过,但也不一定如视频那样注意细节的观察。建议参考视频内容,课堂上设计问题并现场做这个实验并引导分析(换句话说,把这个视频内容经过自己的修改,用到自己的课堂,而不是直接播放别人的视频)。

我为什么建议用这个实验,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实验简单,实验用品容易得到,任何学校都能开展,学生回家还可以重复再做实验。
(2)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又有新问题发现的实验(比如观察矮蜡烛的火光瞬间变大一点)。“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初中教个别老师可能会补充这个实验,但不一定能发挥出这个实验的功能。
(3)可以实现思想、方法的引领。做两次以上实验,实验的再现性、重复性是科学研究中要有的观念,明确了“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是从细心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4)尽管实验简单,但实验背后蕴含的价值深远。当然,这个深远是需要教师挖掘的,并以显性化的语音表达出来。整个过程蕴含了“基于事实提出问题→分析与推理→实验证明→得出结论→该结论指导生活中的应用(着火时为什么要弯腰跑出来)。同样是CO2使蜡烛熄灭,当温度不同时,效果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注意条件的不同,“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的思想一直要贯穿今后的课堂。
(5)制造认知冲突又解决冲突。“高蜡烛先熄灭”与教材中原来的“CO2使矮的蜡烛先熄灭”有认知冲突。“长(高)蜡烛熄灭时,短(矮)蜡烛的火光瞬间变大一点”,也与认知冲突。当然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笔者多年前也录过类似视频,但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另外: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提出一些想法,比如,有人会想,如果用一个很高很高的大杯子扣起来,实验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如果将两根蜡烛差距加大,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差异?我确实做了这些实验,还是一样的结果。越矮的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这个实验一定鼓励学生回家再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开展家庭小实验也是引发兴趣、研究的好手段,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料这个问题。
2.“煮水饺”实验

这个实验根据时间,可以在课堂播放截取的片段视频,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家实验(丙酮可不做,或用其他代替)。该实验尽管与化学关联的不多,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观念很好,作为科学教育,理化生是一体的。

这一组中的其他视频,可以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

(二)绪言课要立规矩、提要求、推荐书
开学第一课的要求学生会认真听,尤其是作业要求和安全要求。
给学生推荐周公度《化学是什么》、吴国庆《漫游化学世界》,笔者觉得这两本书高中生完全能读懂,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兴趣有帮助。(教师可以通过文后链接购买)
(三)内容要有取舍
不是教材上的所有内容都要在课堂上讲,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比教师讲解效果更好,比如:第3页内容可以不讲,有些内容泛泛讲,讲了学生也没有感受,不如不讲。化学有什么用,这部分也不要用太多的图片、视频“轰炸”学生,例子多了在头脑中留不下多少,任何事情把握“度”很重要。
总之,绪言课要有科学思维、思想方法的引导,逐渐实现下列目标(不一定表述准确,仅供参考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