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曹不出如苍生何——3品质读懂梁漱溟先生

因从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和思考乡村建设问题,始接触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理论》,被梁先生的见解和实践精神感动,继而阅读了《最后的儒家》《这个世界会好吗》《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深深折服于梁先生的情怀、思想和人格魅力。
梁先生具有独到见解,学贯中西,献身社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秀士;也敢于坚持己见,自主自如,表里如一,是一位独善其身的“铮士”。从才识和气节2方面衡量,梁先生都称得上是一位“真士——真正的士子”。
首先,梁先生是一位献身社会的与世同行者。
梁先生曾说他的一生是在两大问题支配下而思想而活动,“一个是中国问题,再一个是人生问题。”面对深陷“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社会,中国哪里去,社会哪里去,人生哪里去,激励着每一位士子上下求索。梁先生更是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为己任而不懈努力,“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早于1917年10月,刚刚14周岁时,便写作并自费印刷千册散发《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呼吁“吾曹之中必自我始……我今不为,而望谁为之乎?嗟乎!吾曹不出如苍生何?”这种救世济民、舍我其谁的气概,怎不令人动容!
正因梁先生具有这种入世救世济民的精神,才能成为一位与世同行的大儒(一个人的经历与世间大事存在紧密联系,是人存在的价值,也是把一个人塑造成伟人的基础)。他抵制美货,参加同盟会,反对袁世凯,冷静注视五四运动的发展(“只发言不行动”,坚持法治精神),结交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章士钊、毛泽东、熊十力、梁启超以及其他当时中国重要的知识分子、各式政治、军事人物和国民政府官员,讲论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运动,发起民主同盟,创办《光明报》……从学术到社会实践,再到投身政治,可谓用心参与,学贯实用(思想见于行动),见证了20世纪前80年中国的每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独特且惊人的见证者”。
其二,梁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和而不同的集大成者
无论是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还是对儒、释、道的传承创新,梁先生都能做到自主自如地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中国士子的一种典型特质,甚至能够坦然做到既认同马列主义又赞许基督教义。正是这种特质成就梁先生成为“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
梁先生传记《最后的儒家》艾恺(Guy S.Alitto)在《这个世界会好吗》初版序言中写道:
“在我们的对谈中,我透过梁先生理解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特质。这是最值一提的部分。
在我们密集谈话的两周里,头两三天梁先生多与我说关于佛家的想法,让我很感疑惑,便问:“您不是早在多年前便公开放弃佛家思想了吗?”他说他都放弃也没放弃,谈到拙作的标题《最后的儒家》将他定位为一位儒者,他表示他可以接受。然而有时他也向我表示马列主义的科学很好;当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他亦赞美道教。有次提到他因组织民盟而见到马歇尔,他对马歇尔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个好人,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学术上的融合包容塑造出了梁先生“以佛家出世对己,以儒家出世对人”人格魅力。于己淡泊名利,坚持自我完善(修行),过着自主自如的生活;于社会鞠躬尽瘁,始终以拯救中国社会为己任,用则行之,弃则藏之。“所以1953年之后20多年里面梁先生尽避其锋芒,但不失其心智……担当起读书人的救世情怀和书生事业……所以艾恺先生说他是最后一个儒家。”

其三,梁先生是一位表里如一、字如其人的铮士

梁先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里讲自己曾在学习小组上评价自己是个“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人。梁先生是位“表里如一,字如其人”的铮士,艾恺先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初版序言中有段感叹梁先生“字如其人”的文字不仅证明“字如其人”,也间接证明了梁先生确实“表里如一”。一位士子做到“字如其人”往往比做到“表里如一”更困难(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实属自然、本应该的事,但在现实世界恰恰难得,梁漱溟先生便属于这难得士子的杰出代表)。
“像我这样,等到传记完成出书之后,作者才终于见到传主,在中国近代史学界中可能是空前未有的特例。与梁先生谈话之后,我在《最后的儒家》一书最后加上一章,增补修定了原书的一些未竟之处,特别是他在文革期间受苦一节,由于我未能在书成前与他见面,也没有相关记录流通,所以不知悉细节,也无法载入书中,后来与他谈话后才知道实情,补充在这最后一章里。大体来说,我并没有在亲见梁先生之后,修改拙作的结构与内容。与他谈话之后,我发现梁先生表里如一,他的文章诚实地反映出他的观感,未曾因为要顺应时局而掩饰真心,所以我透过文字所见到的梁先生,与我后来实际上对谈的梁先生,是一致的。是以我虽无缘在书成前见到他,但透过他的文章,我仍然深刻地认识到梁先生的真实的性格与想法。
  就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是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起来,他更逼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0)

相关推荐

  • 梁漱溟:思维八境界

    我们首先要对一个问题感兴趣,能用心思考这个问题,沉下心来做深入探究,训练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认识到别人的见解与自己的差异,然后才能融会贯通:进而向更深层次探索,精炼出其中的核心思想,运用自如. 历经种种 ...

  • 紫雨轩书话:读《梁漱溟:最后的儒家》

    2021年9月29日 晚6:38-8:05分我再次外出,期间于晚6:49-7:50分在县新华书店读书.晚7时正至晚7:47分,我续读<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一书,读 ...

  • 赵刚:必将死义救末俗

    一 1918年农历十月初四,北京崇文门外樱子胡同.清早,梁济洗漱完毕,一边踱步,一边暗自忖量:眼瞅着自己生辰宴请临近,"忧虑亲朋来集",所定计划也应该有所举措了. 六年来,如何殉节 ...

  • 儒家道德的一种解读

    马建红(法学博士) 追星大概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平日里在银幕荧屏上活跃的明星,当某一天有机会见到真人时,人们必会赴现场见识一下,哪怕只是远远地瞄了一眼他们的背影,也会成为日后的谈资.在学界也有追星的情形 ...

  • 从容自信的梁漱溟

    来源丨网络 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而他平日的行为方式,个性品格,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若无其事"的从容和达观态度,同样让人津津乐道. 1940年 ...

  • 陈来:为何推荐《中国人的修养》《德育鉴》这两本道德修养书

    关于传统道德修养,我想给大家介绍两本书. 第一本是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现在有很多版本,深受很多人的欢迎.蔡元培先生对文化有一个特殊的看法,就是在北大做校长时提出的办北大的方针- ...

  • 梁漱溟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梁漱溟自认是一位思想家,而不是学问家,因为他一生只关注两件事:中国问题.人生问题.外国人给他贴的标签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这是对他活了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一生的最佳评语.梁先生却觉 ...

  • 汉字蕴含的深刻智慧,12个汉字道出的人生真谛,你读懂了吗?

    汉字是我们沟通的桥梁,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文字里更有祖先们深刻智慧和人生哲理,12个汉字,道尽人生真谛!你读懂了吗? 01 停 暂时的停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中国古代的驿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亭子 ...

  • 时隔三年,中欧基金经理曹名长再发声!一文读懂他的价值投资哲学

    各位投资者大家下午好,我是中欧基金的价值组组长曹名长,大家也叫我老曹,今天我简单把价值投资的方法以及对目前市场的看法聊一下. 作者:雪球路演 来源:雪球 首先说一下我们的投资方法和投资框架,可能很多投 ...

  • 曾国藩这16字座右铭,道出了人生智慧,男人读懂必能百战百胜!

    格羽网络俊和 2020-10-13 15:5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人杰,曾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完人! 他一生有16字的处世哲学,说尽了人生智慧,是最适合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这16个字是中国人最健全的 ...

  • 大医不出,苍生何为?

    提起中医,很多人还是把它定义为"养生保健".至于看病,大部分人都是走进西医医院. 我不评论中西医之优劣,只是单纯地为中医,为那些医德高尚的大国医匠说两句公道话. 一:大国医匠 山西 ...

  • 三国时期,曹魏出文学家,蜀汉出教育家,孙吴出什么?不敢想象

    三国时期,曹魏出文学家,蜀汉出教育家,孙吴出什么? 不敢想象 大图模式三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而往往越是混乱的时代,文化越是繁荣.春秋时期,五国争霸,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比东汉末年的三国更加混乱.虽然各 ...

  • 白居易的三首诗,写出了“懒”的最高境界,读来令人捧腹

    可能谁都犯懒的时候吗?不过能犯懒犯成一首诗的人,就不过多了.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犯懒也忘了写诗.那么,这位大诗人究竟怎么刻画自己慵懒的状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犯懒"的白 ...

  • 第一代操盘手总结出的KDJ金叉买入法,一旦读懂,让你永远买在最低点!

    KDJ指标的中文名称是随机指数,最早起源于期货市场.随机指标(KD)自50年代由美国大师乔治.雷恩(George C.Lane)博士创立以来,历经半世纪岁月,已被证明是令人膜拜的经典. 随机指标KDJ ...

  • 站桩读懂上盘功夫 4个核心要求 助初学者站出内涵

    站桩读懂上盘功夫 4个核心要求 助初学者站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