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江南人文情怀的鲜活表达

戏曲,古时也称戏文,是柔媚的吴侬软语和绚丽的水袖舞动出的别样浪漫。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商业化进程的加快,民众消费能力提升,物质享乐与休闲娱乐也随之繁盛。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衣食温饱,开始追逐精神享受,戏剧这一娱乐形式,在明清时期的文化舞台可谓占尽风光。

元代对科举的摒弃和对儒生的无视与压抑,竟然造成了戏曲艺术的爆发,才子俊彦的艺术天分在戏曲中得到释放,推动了一个戏曲时代的到来。

本文由“方志江苏”与江南大学、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推出

夜幕下,美丽的西子湖上,一场美轮美奂的山水实景演出正在进行。《印象·西湖》为来自远方的人们演绎着一场关于西湖的梦幻传奇,许仙和白娘子断桥邂逅、人妖结缘的浪漫传奇,历经千年,魅力丝毫不减。

钱塘自古繁华,800多年前的临安城,也一样弥散着浓郁的浪漫气息。24座瓦肆、百余座勾栏遍布于临安城内,一场接一场戏文演出,从清晨一直延续至夜晚,春夏秋冬经年不歇。临安百姓“深冬冷月无社火看,却于瓦市中消遣”(《西湖老人繁胜录》)。可以想见,当年在临安那许多勾栏瓦舍中,成千上万的观众日夜赏看戏文传奇演出,该是怎样震撼而闹猛的一种文化景观?有人粗略统计,南宋时期在勾栏中看戏的观众平均每年高达2000万人

烟雨江南的妩媚旖旎,养育了精致细敏的艺术审美,也给了人们太多的诗意想象。流传南宋的白蛇传奇,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第一次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题闻诸于世,故事中,许仙与白蛇断桥相遇,一见钟情,结成人妖之恋,但最后一心渴望人间姻缘的白娘子却被法海用一顶金钵永远镇在了雷锋塔下。1924年9月24日,屹立千年的雷峰塔轰然倒塌了,但西湖边的人们似乎并不遗憾这座千年古建的崩毁,却不乏欣喜地奔走相告:“镇压在塔下的白娘子有救了!”美丽神话传说的背后,饱含了人们对坚贞爱情的期许,而这期许的背后无疑是戏剧的力量。

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的戏曲种类多达三百余种,而昆曲是中国最早的剧种之一,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四大艺术之一。

最早启用“戏曲”这一名词的是宋代的刘埙(1240-1319),在《词人吴用章传》中,他首次提出了“永嘉戏曲”的概念。“永嘉戏曲”也称“南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和福建一带,故此得名。南宋初,伴随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大批士族文人流徙江南,带来人才、财富与技术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动南戏走向成熟。1913年问世的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戏曲研究的经典著述。王国维认为,“唐代仅有歌舞剧及其滑稽剧,至宋金二代而始有纯粹演故事之剧,故虽谓真正的戏剧起于宋代,无不可也。”

和小说一样,戏曲也诞生于民间。宋人周密的《癸辛杂识》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乡人愤而将其告官。但祖杰却行贿官府,非但未受惩罚,原告反被治罪下狱。忿忿不平的民间艺人将此故事编成戏文,演出于街头巷陌。最后,官府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只得将恶霸和尚治了罪。可见,从一开始戏剧就是百姓们表达情感与诉求的鲜活方式。

元代,是中国戏剧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峰期。在一个异族统治的时期,文化艺术却长足发展,这似乎是一个异数。那么,原因为何?

蒙古灭金之后,废止了科举考试。饱读诗书的文人学子丧失了入仕机会,社会地位也因此一落千丈。郑思肖的《所南集· 心史》说:“鞑法(元朝法律):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将读书人列为第九等,仅次于乞丐,这样不堪的身份坠落,一方面使知识分子获得了接触底层社会的机缘,另一方面,也让无缘入仕的他们在庙堂之外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另一方天地。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在被官场抛弃的孤寂悲凉心态下,文人才子们只能将一腔才情宣泄于戏曲创作之中。《南吕·一枝花》中,汤显祖刻画的那位“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就颇有当时士人“破罐子破摔”的桀骜悲凉心态:“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在“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的娴熟技艺中,在“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的自我标榜中,又有多少文人的愤懑、无奈与闲愁!

由于文人的演绎和参与,以及流行于园林中的雅集活动,元杂剧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熟的舞台艺术形式,成为元代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艺术样式,而得以与唐诗、宋词同享美名。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马致远的《汉宫秋》《荐福碑》,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祥《赵氏孤儿》,高文秀的《渑池会》等一大批优秀剧作,共同织就了那个时代绚丽多彩的戏剧图景。

《窦娥冤》剧照

《梧桐雨》剧照

大批文人的加盟,使得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融入戏剧,极大推动了元代戏曲的发展。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各种艺术元素的介入,不仅标志着元杂剧的成熟,也显示了元代戏曲上承宋元、下开明清的文学史价值。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戏剧融合歌舞、表演、诗词、说故事等艺术于一体,推动舞台艺术进入了一个多元融合的新时代。

那是中国历史上怎样辉煌的一个戏曲时代!据文献,有明确记载的元杂剧就多达300多部,而在戏剧研究专家钱南扬笔下所列举的宋、元南戏也有167本。南戏与杂剧,辉耀南北两岸,共同织就了一张繁盛灿烂的戏剧艺术图谱。

相比北方杂剧“四幕一楔”、“一宫到底”的严谨一律,南方的曲文则显得较为自由,词牌、文风和曲调都无需严格谨守韵律,形式更为多样,风格也趋于柔婉。在这段《诗酒红梨花》中,还创造了北方杂剧所没有的二人合唱:

催花时候,轻暖轻寒雨乍收。和风初透,园林如绣。禁烟前后,是谁人,梁胭脂,把海棠装就?含娇半酣如中酒,阑干外楼枝低凑。(合)咱两个把草来斗,轻兜绣裙,把金钗当筹,游赏到日晚方休。

宋、元时代,南戏多为小曲俚歌杂合而成,无论用韵还是造曲,大多来自民间“顺口可歌”,并无固定的宫调。绍兴人徐渭的《南词叙录》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南戏的著述,他说:“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即其技欤。间有一二叶音律,终不可以例其馀,乌有所谓九宫。”可见,南戏初期,用韵造曲都比较自由,所谓“顺口可歌”,正说明了南戏源于民间、娱乐大众的特色。至元明,因为士大夫尤其是江南士子的参与创作,遣词用句遂变得考究,曲谱、音韵日益严明整饬,才有了所谓“南宫曲谱”。

END
作者:庄若江

庄若江,江南大学教授,市政府智库成员,吴文化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全国人文社科系统优秀科普专家。历任中文系主任、影视传播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无锡江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地域文化研究、两岸三地文学比较研究和影视剧策划创作,曾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解读吴地文化,受到高度评价。

著有《城市文化论》 《说吴》《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工商脉动与城市文化》《江南诗性文化的多元解读》《无锡望族》《千载化育 璀璨华章-人文无锡读本》《江苏文化史·无锡卷》《无锡工商文化》等21部著述,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市级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另有大型人文纪录片文本《说吴》《惠山祠堂群》《诗画江南》,电视剧《江南望族》,电影《锡城往事》,舞剧《中华酒歌》《千年运河》《风雨锡商》等文本创作,曾获第六届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金奖”、最佳撰稿奖、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等。

朗读者:徐 钰

徐钰,江苏新闻广播主持人,一级播音员,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播音主持奖一等奖。

审核:高红强

发布朱振鑫

美编:沈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0)

相关推荐

  • WL:广播电视编导和戏剧影视文学哪个专业好过??那个前途更光明??哪个的文化分要求比较低??

    答案:3  信息版本:mip版 解决时间 2021-03-16 20:27 我要问孤酒醉人心 2021-03-16 04:24 最佳答案 学问达人是你的阿离 2021-03-16 04:38 相对来讲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棂间胜景在朝邑

    棂间胜景在朝邑 原创/周纪合 在我们古同州,每逢红白喜事或节日庆贺,都要请来剪纸能手和工匠艺人,根据环境和内容需要剪.扎花草果蔬.亭台楼阁.人物故事进行装饰,渲染气氛.上世纪末,省艺术馆在普查时发现, ...

  • 关于南戏的知识,都在这里了!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艺术,也是流传最为悠久.影响后世最为深远的戏曲艺术.现今流行的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追溯其历史渊源,不少系由南戏递经演变.繁衍而来. 知识点1:什么是南戏? 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 ...

  • 曾永义:《戏曲剧种演进史考述》自序

    1959年9月我考入"台大"中文系,1963年6月毕业,随即被录取中研所硕士班,休学于马祖服预备军官役一年.翌年9月肄业,1967年6月获硕士学位. 曾永义先生 9月顺利进入博士班 ...

  • 鲜为人知的贵州省瓮安县南戏——《鸳鸯镜传奇》

    南戏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世纪-14世纪)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南戏或戏文.南戏的存在,使中国的古代戏 ...

  • 中国戏剧

    2. 关于中国戏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国戏剧包括戏曲与话剧,戏曲是传统戏剧,话剧引自西方 B.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C. 明清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剧进 ...

  • 人文情怀|观人 作者:李向东​

    <观人> 作者:李向东 老子在道德经弟33章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智者的标准是建立在知人的基础之上.如<论语-学而>篇云:子曰:"不 ...

  • 人文情怀|岁月漫漶(外一首)作者:李国庆

    岁月漫漶(外一首) 岁月漫漶 潋滟着时光的微澜 生命如歌 氤氲着沧桑的梦幻 韶华不再,流年溃散 秋尽冬来,忧伤弥漫 孤寂的心灵郁悒徘徊 吟哦着曾经的凄美与苦难 何处是我栖息的温暖彼岸 何处是我停泊的温 ...

  • 人文情怀|气 质​ 作者:赵栋

    气质 一赵栋 气质是指人具有相当稳足的个性特点,比如:活泼.直爽.沉静.幽雅.气度豪迈,风格超群等--. 它往往是对人的一个褒义词. 孟子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人要想生活的更 ...

  • 发现人文情怀、感受数学魅力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 2018-04-05 --我校成功举办第十四期书香讲坛 01 4月3日下午,花开得缤纷艳丽,树绿得活力四溢,奥林小学第十四届"书香讲坛"在东区报告厅开讲 ...

  • 人文情怀|夏日(外二首)文/杨云腾

    夏日 文/杨云腾 春去夏临绿成荫, 百花齐放继暮春. 林中鸟儿怪声鸣, 微风清爽觅知音. 交友交心 文/杨云腾 观人莫把外表看, 真材实学是理念. 糖衣炮弹外表光, 危难时刻身手显. 交友忠诚最可靠, ...

  • 人文情怀|平平淡淡才是真(外一首)文/傅用奎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人文情怀|赞南岳(外二首)作者:夏登雄

    赞  南  岳 古香古色旅游点, 南岳山下游人羡. 城市洁净次序美, 服务纯朴待见客. 漫步街头映眼帘, 心情舒畅喜笑颜. 人文雅静屈指数, 文明景区当属也.       旅 游 心 不羡高楼不羡华, ...

  • 人文情怀|鄂北石材产业园 作者:江光涛

                          鄂北石材产业园                          湖北/江光涛                       湖北大悟夏店镇,         ...

  • 人文情怀|一张脸(外一首)文/刘全奇

    <一张脸> 文/刘全奇 一张脸 一半留在农村 一半留在城市 深夜合在一起 利益 关系 笑里藏刀 半边脸提心吊胆 炊烟 庄稼地 半边脸土里土气 在脸上刺下两个字 一半刺了个"云&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