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彬:如何快速抓住事情的本质?与你分享5个方法

每天写一篇文章的第4年342天

张杰彬:让每个人都拥有个人品牌

3个月前,我来了灵感,突然想分享《如何抓住事情的本质》这个主题,于是,我在软件里写下这个主题,这就像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过去的3个月中,只要大脑里蹦出和这个主题相关的灵感,我会及时记录下来,比如下面的这个记录。

昨晚,又有新的灵感蹦出来,心想这颗种子已经长成一棵树了,所以,我想今天就把这些灵感都总结起来,写出一篇文章与你分享。

是的,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够做到每天写一篇文章,还能够写5年。

主要是使用了《奶牛学习法》,以上管理灵感的思路,属于《奶牛学习法》的局部方法,要不是因为每天还有别的事情要做,那我可以一天写3-5篇文章。

好的,下面开始与你分享如何抓住本质。

一、为什么要掌握抓住本质的能力?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二、如何抓住本质?

方法一:不带有偏私虚妄之心去看待事物

前几天,陪一位朋友去深圳医院,他是冲着名医张医生去的。

到了医院,是另一位李医生接待了我们,为了以后能够向这位李医生请教,于是,我的这位朋友加了这位李医生的微信。

加微信的时候,李医生说,其实加我也没用,我来自其他省份,只是来深圳这家医院学习一段时间就回去了。

我的朋友加了李医生的微信以后,他对我说:

我发现李医生发朋友圈,他说自己到深圳来学习某项医学技术,但没提到是向这位张医生学的,他是不是担心别人知道他是学张医生的?

我听了以后,想了一下,我说:

有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因为来自外省的李医生,有可能是医院派来的,是公对公的形式过来的。

也就是说,他们是冲着医院来学习,而不是冲着医生来学习,所以,他法朋友圈,就没提到这位名医张医生。

分析完后,我给这位朋友说:

《道德经》第一章说过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翻译过来就是:

如果我们心无所欲,就可以发现生育万物的自然之妙

如果我们带着偏私虚妄之心去认识世界,所看到的世界,就只限于自己的认知范围(边界)之内

再精炼一下就是:

如果不带偏私虚妄之心去看待事情,可以发现事情的真相,可以抓住本质

如果带有偏私虚妄之心去看待事情,那有可能只看到自己认知边界的事,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这位朋友,也许是带着偏私虚妄之心去看待外省来的李医生,所以,李医生发的朋友圈,他会觉得是李医生害怕别人知道他学了张医生的技术。

因此,想抓住事情的本质,第一个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不带偏私虚妄之心去看待事物,尽量保持客观

方法二:向顶尖高手直接请教

我经常提及一个观点: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想学习某个领域,想快速抓到该领域的本质,最高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向该领域的高手直接请教。

举个例子,我前几天写了《张杰彬:两个价值千亿美元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林恒毅老师当面向约束理论创始人高德拉特的提问。

这种向理论创始人直接提问,是抓住本质最高效、质量最高的方式之一。

林恒毅老师问高老(大概意思是):

如果把你思想的精髓浓缩成一句话,那这句话是什么?

高老认真思考后答到:

控制投料

是的,那“控制投料”,就是约束理论的本质。

这样抓住本质的方式,简单、粗暴、直接和有效。

因此,你想抓住各个领域的本质,可以直接向顶尖高手请教。

方法三:学会找出两件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找出两根针之间的区别,这里理性思维

找出一根针和一头大象之间的联系,这是悟性思维

要想快速抓住本质,第三个方法是找出两件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举微商这个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案例来说明。

很多人善于找出两件事的联系,但很难找出两者的区别

比如提及微商,他没做过微商,对微商了解也不深,他会脱口而出,微商就是传销。

这是找出微商和传销的联系

事实上,很多事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微商就是传销,那国家早就把微商从业者全部抓起来了,既然没有全部抓起来,那说明微商和传销有很大的区别

这时,使用张杰彬我提到的第一个方法“不带有偏私虚妄之心去看待事物”,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区别,你会进一步看到真相,你会进一步抓住微商的本质,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微商就是传销。

当然,有的人是擅长找出两件事之间的区别,但不擅长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一位朋友说,他有一位代理,从微商转来做社交电商,由于社交电商是一个新事物,他的代理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的这位代理,其实找到了“微商”和“社交电商”的区别,但没找到“微商”和“社交电商”的联系

我当时给他说,为什么现在会出现“社交电商”这个理念?一个重要原因,是“微商”这个理念被玩烂了,很多从业者不敢再提“微商”,所以,用了一个新理念“社交电商”。

所以,“微商”和“社交电商”之间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可以参考“微商”的方式来做“社交电商”。

因此,抓住本质的第三个方法,那就是找出两件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方法四:有包容之心

偏激的人,要么只找到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或者只找到两件事之间的区别,他们很难同时容纳两件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个人的智力上乘,他的头脑则能同时容纳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且无碍于处世

包容之心,是让我们能够容纳两种不一样的事物。

昨晚,我还和我媳妇聊起一个观点:

不同,不等于不对。

比如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米粉。

这两者是不同,但不代表两者不对,不代表两者是对立的。

因此,你可以说你喜欢吃面,但也许,你不能说吃米粉的人不对。

同理,你可以说你喜欢吃米粉,但也许,你不能说吃面的人不对。

不同,不等于不对,我们锻炼自己的包容心,允许更多不同的观点出现。

当我们提前拥有包容心,当真相出现的时候,当本质快要浮现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抓住它。

否则,当本质出现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就觉得这是错的,一开始就否定,那就谈不上抓住本质了。

方法五: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

《吕氏春秋·谨听》中有一段话: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全句译意为:

不知道却自认为知道

这是一切祸害的根源

在抓住本质的时候,另一个方法,是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

对于自己领域的事,可以大谈特谈。

对于专家而言,对于其他领域的事,不知道就承认自己不知道,不要装X,不要硬撑,不要有偶像包袱,不要觉得自己啥都懂,然后用自己的一知半解去度量其他领域。

举个例子,很多科学领域的专家,他们会猛批判中医,觉得这是垃圾。

为什么这些领域的专家会这样认为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懂中医。

正是因为不懂,所以才凭着一知半解来批判,如果真的试着去了解一下中医,那也许会不瞎批判中医。

或者,如果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那就算对中医有怀疑,也不会去批判。

问题来了,我懂中医吗?

我也不懂啊。

所以,我也没法说中医到底好还是不好。

阻碍专家成为顶尖专家的一个原因,是偶像包袱太重,不敢承认自己不懂。如果勇于承认自己不懂,那他的修行可以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

还有其他两个抓住本质的方法,以后再分享了。

这些抓住本质的方法,我会在精读会中详细开讲,昨天刚把精读会的通知发到朋友圈,名额就被抢光了,想参加的朋友只能等到下一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