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均寿命研究(修订版)
目前流传最广泛的说法认为,中国古代人均寿命仅为30岁左右,但是只有结论,没有证据和论证。今天我来给大家论证一下。
一、中国古代人寿命的基本情况
(说明:第一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第二部分资料来自本人医学笔记、第三部分资料来自通行版的《千家诗》,第四部分的族谱资料由李雪红群友提供;生卒年不详、或生卒年存疑的均不列入,只选取有确定生卒年的资料。所有人的年龄由本人计算;第二、三、四部分全部手工录入,虽经认真校对,尽量保证数据正确,但不排除可能会有疏漏,敬请指正。)
(1)历史上生卒年没有异议的名人列表:
秦始皇 公元前259-前210年——49岁
刘彻 公元前156-前97年——59岁
曹操 155年-220年——65岁
李世民 599年-649年——50岁
成吉思汉铁木真 1162年-1227年——65岁
朱元璋 1328年-1398年——70岁
努尔哈赤 1559年-1626年——67岁
李自成 1606年-1645年——39岁
玄烨 1654年-1722年——68岁
洪秀全 1814年-1864年——50岁
孙中山 1866年-1925年——59岁
岳飞 1103年-1142年——39岁
戚继光 1528年-1587年——59岁
郑成功 1624年-1662年——38岁
邓世昌 1849年-1894年——45岁
诸葛亮 181年-234年——53岁
魏徵 580年-643年——63岁
狄仁杰 630年-700年——70岁
包拯 999年-1062年——63岁
王安石 1021年-1086年——65岁
纪晓岚 1724年-1805年——81岁
林则徐 1785年-1850年——65岁
曾国藩 1811年-1872年——61岁
老子 公元前571年-前471年——100岁
孔子 公元前551年-前479年——72岁
慧能 638年-713年——75岁
朱熹 1130年-1200年——70岁
王守仁 1472年-1528年——56岁
王夫之 1619年-1692年——73岁
蔡元培 1868年-1940年——72岁
张衡 78年-139年——61岁
祖冲之 429年-500年——71岁
孙思邈 581年-682年——101岁(注:通俗历史资料显示其出生年为581年,但是学术界的研究结果均认为其出生年为541年,即141岁,见《孙思邈医学全书·孙思邈医学学术思想研究》。此处按通俗资料为准)
一行 683年-727年——44岁
沈括 1031年-1095年——64岁
郭守敬 1231年-1316年——85岁
李时珍 1518年-1593年——75岁
徐光启 1562年-1633年——71岁
徐霞客 1587年-1641年——54岁
詹天佑 1861年-1919年——58岁
陶渊明 365年-427年——62岁
李白 701年-762年——61岁
杜甫 712年-770年——58岁
韩愈 768年-824年——56岁
白居易 772年-846年——74岁
苏轼 1037年-1101年——64岁
陆游 1125年-1210年——85岁
施耐庵 1296年-1370年——74岁
鲁迅 1881年-1936年——55岁
王羲之 303年-361年——58岁
顾恺之 346年-409年——63岁
米芾 1051年-1107年——56岁
马致远 1250年-1321年——71岁
赵孟(兆页 ) 1254年-1322年——68岁
祝允明 1460年-1527年——67岁
唐伯虎 1470年-1523年——53岁
文征明 1470年-1559年——89岁
郑板桥 1693年-1765年——72岁
齐白石 1863年-1957年——94岁
梅兰芳 1894年-1961年——67岁
徐悲鸿 1895年-1953年——58岁
张大千 1899年-1983年——84岁
玄奘 602年-664年——62岁
鉴真 688年-763年——75岁
陆羽 733年-804年——71岁
郑和 1371年-1435年——64岁
康有为 1858年-1927年——69岁
梁启超 1873年-1929年——56岁
胡适 1891年-1962年——71岁
张三丰 1247年-1464年——218岁
陈抟老祖 871年-989年——118岁
虚云和尚 1840年-1959年——120岁
【分析】
1、以上共计72人,平均年龄为65.9岁。其中60岁以上48人,占66.7%;70岁以上28人,占38.9%;80岁以上11人,15.3%,90岁以上6人,占8.3%。
2、这份名单中,武将或武将出身的政治人物,以及被政治迫害死于非命的,为数不少,均属于非正常死亡。
(2)我再列一个古代中医人生卒年列表
扁鹊 前407年-前310年——97岁
华佗 110年-207年——97岁
张仲景 151年-219年——68岁
皇甫谧 215年-282年——67岁
陶弘景 465年-536年——71岁
巢元方 550年-630年——80岁
孙思邈 581年-682年——101岁
王冰 710年-804年——96岁
蔺道人 750年-850年——100岁
钱乙 1032年-1113年——81岁
窦材 1070年-1156年——86岁
许叔微 1080年-1154年——74岁
刘完素 1118年-1200年——82岁
陈无择 1131年-1189年——58岁
张杲 1149年-1227年——78岁
张元素 1151年-1234年——83岁
张从正 1156年-1228年——72岁
李东垣 1180年-1251年——71岁
宋慈 1186年-1249年——63岁
陈自明 1190年-1270年——80岁
严用和 1199年-1267年——68岁
王好古 1200年-1264年——64岁
危亦林 1277年-1347年——70岁
倪维德 1303年-1377年——74岁
朱丹溪 1281年-1358年——77岁
兰茂 1397年-1476年——79岁
薛立斋 1487年-1559年——72岁
汪石山 1436年-1539年——103岁
李时珍 1518年-1593年——75岁
王肯堂 1549年-1613年——64岁
武之望 1552年-1629年——77岁
陈实功 1555年-1636年——81岁
张景岳 1563年-1640年——77岁
赵献可 1573年-1644年——71岁
吴又可 1580年-1660年——80岁
喻嘉言 1585年-1664年——79岁
李中梓 1588年-1655年——67岁
傅山 1607年-1684年——77岁
张志聪 1610年-1674年——64岁
张路玉 1617年-1700年——83岁
陈士铎 1627年-1698年——71岁
叶天士 1668年-1746年——78岁
尤在泾 1679年-1749年——70岁
徐灵胎 1693年-1771年——78岁
黄元御 1705年-1758年——53岁
陈修园 1753年-1823年——70岁
吴鞠通 1758年-1836年——78岁
王清任 1768年-1831年——63岁
王孟英 1808年-1865年——57岁
吴师机 1806年-1886年——80岁
唐宗海 1846年-1897年——51岁
张锡纯 1860年-1933年——73岁
——以上52人为古代。以下17位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不列入统计范围。
施今墨 1881年-1969年——88岁
胡希恕 1898年-1984年——86岁
赵锡武 1902年-1980年——78岁
关幼波 1913年-2005年——92岁
祝谌予 1914年-1999年——85岁
刘仁昌 1914年-2007年——93岁
杨继荪 1916年-1999年——83岁
邓铁涛 1916年-2019年——103岁
朱良春 1917年-2015年——98岁
刘渡舟 1917年-2001年——84岁
董建华 1918年-1999年——81岁
颜德馨 1920年-2017年——93岁
路志正 1920年-至今健在——大于100岁
张琪 1922年-2019年——97岁
任继学 1926年-2010年——84岁
李可 1930年-2013年——83岁
郭子光 1932年-2015年——83岁
【分析】
1、以上共69人,其中属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52人,52人平均年龄为75.5岁,其中60岁以上48人,占92.3%;70岁以上39人,占75%;80岁以上16人,占30.8%;90岁以上6人,占11.5%。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这些名中医,没有一个低于70岁,年龄最少的为78岁(赵锡武)。
(3)《千家诗》诗词作者生卒年资料:
程颢 1032年-1085年——53岁
朱熹 1130年-1200年——70岁
苏轼 1037年-1101年——64岁
王安石 1021年-1086年——65岁
韩愈 768年-824年——56岁
张(木式) 1133年-1180年——47岁
晁说 1059年-1129年——70岁
张九龄 673年-740年——67岁
夏竦 985年-1051年——66岁
李白 701年-762年——61岁
杜甫 712年-770年——58岁
杜牧 803年-852年——49岁
刘季孙 1033年-1092年——59岁
谢枋得 1226年-1289年——83岁
刘禹锡 772年-842年——70岁
徐元杰 1196年-1246年——50岁
曹豳 1170年-1250年——80岁
刘克庄 1187年-1269年——82岁
杨万里 1127年-1206年——79岁
王令 1032年-1059年——27岁
贾岛 779年-843年——62岁
司马光 1019年-1086年——67岁
赵师秀 1170年-1220年——50岁
曾几 1084年-1166年——82岁
黄庭坚 1045年-1105年——60岁
高骈 821年-887年——66岁
范成大 1136年-1193年——57岁
王维 700年-761年——61岁
周必大 1126年-1204年——78岁
蔡确 1037年-1093年——56岁
洪舜俞 1176年-1236年——60岁
白居易 772年-846年——74岁
李商隐 812年-858年——46岁
方岳 1199年-1262年——63岁
贾至 718年-772年——54岁
蔡襄 1012年-1067年——55岁
王(王圭)1019年-1085年——66岁
欧阳修 1007年-1072年——65岁
邵雍 1011年-1077年——66岁
晏殊 991年-1055年——64岁
赵鼎 1085年-1147年——62岁
高翥 1170年-1241年——71岁
惠洪 1071年-1128年——57岁
张耒 1054年-1114年——60岁
陆游 1125年-1210年——85岁
李朴 1063年-1127年——64岁
林逋 967年-1028年——61岁
杜荀鹤 846年-904年——58岁
朱权 1378年-1448年——70岁
朱厚(火囟心)1507年-1566年——59岁
孟浩然 689年-740年——51岁
王之涣 688年-742年——54岁
孙逖 696年-761年——65岁
令狐楚 766年-837年——71岁
贺知章 659年-744年——85岁
杨炯 650年-692年——42岁
李昂 809年-840年——31岁
苏(廷页)670年-727年——57岁
张说 667年-730年——63岁
陈子昂 661年-702年——41岁
戴叔伦 732年-789年——57岁
李隆基 685年-762年——77岁
李峤 644年-713年——69岁
王湾 693年-751年——58岁
祖咏 699年-746年——47岁
王勃 650年-676年——26岁
綦毋潜 692年-749年——57岁
李颀 690年-751年——61岁
【分析】
1、为什么选择《千家诗》?因为《千家诗》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或《元曲三百首》相比较,其收入的诗歌作者,无论职业、行业广泛度,还是年代跨度,都更具有代表性。
2、以上共68人,平均年龄为63.6岁。其中60岁以上40人,占58.8%;70岁以上13人,占19.1%;80岁以上6人,占8.8%;90岁以上0人。
3、文人难高寿,这是一个很意外的结果,而且有很多是非正常死亡,或被杀头,或被意外。
(4)一个民间普通家族的族谱资料:
【分析】
1、本族谱由《中华文化爱国者群》李雪红群友提供,1932年修订出版。照片由李雪红女士随机拍摄,未经任何筛选。
2、以上有确切生卒年的共39人,平均寿命59.3岁,其中60岁以上22人,约占56.4%;70岁以上9人,约占23.1%,80岁以上3人7.7%。
3、乾隆年间的寿命普遍比康熙年间的短,这个里面应该还是有很多社会正治因素。
以上四部分总体分析:以上共231人(不含第二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7位),平均年龄66.3岁。其中60岁以上的158人,占68.4%;70岁以上89人,占38.5%;80岁以上36人,占15.6%;90岁以上12人,占5.2%。
(5)最后来一个近年出土的文物:
据尹湾汉墓简牍记载,汉代的人口寿命比今天还高。其实根据人民生活饮食起居和医学(中医)常识,对常态下人口寿命的判断并不难。另外,之所以百多年前人均寿命低,是因为战乱。现代人的人均寿命提高,不是因为科学和工业化,更不是因为西方现代医学,而是因为和平。
上图:百度百科《尹湾汉墓简牍》词条
这批简牍作为西汉末年内郡政府的文书档案,其细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确为过去所发表的五类汉简(酒泉、张掖、武威、罗布泊等)中所仅见。这批文书档案出自一个确切纪年、明确身份的西汉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的墓中。文书档案,包括私人文书和汉赋佚篇都是墓主人生前特定地位应该掌握占有或保管收藏的档案和资料,完全可以排除随意制作的可能性。而作为陪葬品带入地下,不仅是汉代葬俗的反映,而且为了希企其仍然具有位宠职高一如生前的地位。因而又确立了这批简牍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尹湾汉墓简牍的学术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它对于秦汉史、中国政治制度史、档案史、军事史、术数史、文学史、书法史、简牍史以及古籍整理和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都将提供全方位的第一手资料。北大裘锡圭先生说:“对尹湾汉墓的简牍怎样评价都不过份。”
尹湾汉墓简牍区区 4万余字,但文献价值极高,等待专家学者的继续研究。
汉代人口记载:
《集簿》
第十五行:男子七十万六千六十四人,女子六十八万八千一百三十二人,女子多前七千九百二十六。
第十六行:年八十以上三万三千八百七十一人,六岁以下二十六万两千八十八......
第十七行:年九十以上万一千六百七十人.........
【分析】
汉代该地区八十岁以上老人占比3.26%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八十岁以上老人占比1.57%
该地区九十岁以上老人占比0.84%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九十岁以上老人占比0.15%。
该地区新生儿出生每年增加约3.2%。
二、决定中国古代人寿命偏低的主要因素
1、天灾
自然灾害。古代人类预警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暴雨、洪水经常可以淹死很多人,每一次黄河决堤都是大量生灵涂炭;一场台风可能让整个村庄消失,这在今天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一场6级以上地震可能会毁掉半座城市,死伤无数,因为古时候的建筑质量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遇到蝗灾、旱灾之类的,那更是惨不忍睹,人民流离失所,饿孚遍野……
粮食短缺。粮食短缺跟天灾很大的关系,但是还不仅如此。古时候的粮食产量非常低,直到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出杂交水稻之前,湖南省衡阳市的水稻平均亩产不过600斤!可想而知古代在没有化肥、农药这些东西之前,产量只会更低。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没有粮食,战争很难取得胜利;没有粮食,国家就不会太平;没有粮食,人民就会被逼揭竿而起……然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或者饿死,或者战死,或者染病而死……
2、人祸
战争原因。如果说在战争年代,人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我也是会相信的,因为第一场战争都有大量20岁左右的青年、甚至青少年在战争中死去!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历史学家能否认:战争造成的大量伤亡,是直接拉低中国古代人均寿命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因此,如果说在战争年代,某一区域的人均寿命只有30岁,是有可能的。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
来一组数据(说明:数据来自百度,未经证实):
西汉末年:5959万——东汉初:2100万,65%死亡
东汉末:5007万——三国赤壁之战后:140万!最少时仅90万!95%以上死亡!
隋朝末年:4602万——唐初:1235万, 73%死亡
安史之乱前后:5292万人减至1699万人,68%死亡
宋朝鼎盛时:9347万人——元灭宋后:887万人,91%死亡!
(蒙古人杀了全世界超过2亿人!被记录在吉尼斯世界之最!)
明朝末年:1亿人——清朝建国时:1800万,80%死亡
清朝太平天国起义前:4.3亿,之后:2.3亿,2亿人死亡!
政治原因。政治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斗争,互相倾轧残害;“文字狱”;党争;“诛九族”;皇帝或权贵一不开心就杀人取乐,一开心也杀人取乐;各种政治迫害;内臣与外戚的斗争;文官与武官的斗争;以及各种上不得台面的政治因素,使很多人死于非命。
多妻制与多子女因素。为什么这个也有关系呢?多妻制必然造成男性的疲于就会,毕竟不是所有男人都像赖小民这样的牛逼,普通男人就是应该一对一就够了;一夫多妻还会使部分女性得不到满足,或者争风吃醋,造成肝气郁结、郁郁而终。刚刚说了,古代很容易就出现饿肚子的现象,子女太多有时候难免就会出现夭折(文革之前中国还有很多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年老色衰之后生下的小孩先天体质很差……
交通与信息欠发达。我们现在的人已经很难体会这个交通和信息不通畅对生活带来的不便了。十多年前我去青海的时候亲眼看到,青藏高原上有些牧民住在帐篷里,生病了只能自己到高原上找点草药,找不到就只能等死。为什么呢?因为交通成本太高、时间太长,急病根本来不及救治,慢病还要看有没有那么钱和时间去慢慢治。信息问题,比如吴又可在吴江治瘟疫,他得自己亲自到现场收集病人信息,综合分析拟出处方,但是他的有效处方仅限于在吴江地区,无法快速传递到全国其他地区,所以就算他控制住了吴江的瘟疫,但其他地方依然无治。
其他因素。其他比如李白喝酒死、王勃溺海死、黄元御过劳死……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一而足。当然,这些因素现在也有。
3、疾病
瘟疫。古代的瘟疫主要看各地当地的医生水平,因为无法全国用一个通用方去治病。比如王孟英把自己忙得半死,连自己年幼的女儿染了瘟疫都没时间抢救,最后救下的人也非常有限。如果是换在现代,他一个人可以救一整个国家!
纵欲、妓院与性病的广泛传播。古代权贵富贾阶层,甚至平民百姓,都有很多纵欲的途径,古代的妓院是合法的。但是性病的传播也是很恐怖的,很多人都是染“花柳病”而死的。清代的皇帝短命,大多跟这一条、以及上面“多妻多子”因素有关。
古代医学的局限。古代的医学不像现代这么发达,也没有西医辅助,导致一些病症失治或误治,这个也是一个原因。但是这个原因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严重,一般病人只要去找医生,大部分都能获救。相对来说,古代欧洲的几次大瘟疫造成的大规模死亡,则比古代中国严重得多。
过度迷信。有些人太过于相信封建迷信,过早的主动或被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结论
1、古代人平均寿命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低,总体上的平均年龄达到66.3岁,其中60岁以上的约占68.4%;70岁以上的约占38.5%;80岁以上的约占15.6%;90岁以上的约占5.2%。也就是说大约有超过三成的人没有活到60岁;古稀(70岁)以上的则达到将近四成;而60-70岁之间的也有大约四成。
2、在汉代的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普通城镇,80岁以上老人占比3.26%,90岁以上老人占比0.84%;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80岁以上老人占比1.57%,90岁以上老人占比0.15%。
3、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寿命可能确实比名人的平均寿命要短,但是差距并不是很大,平均大约相差4-7岁。
4、因战争死亡、或因大规模屠城死亡的数目非常触目惊心,也是拉低整个古代人均寿命的绝对主因。
5、平均寿命的延长,主要因素是和平,和平年代、政治清明,则百姓长寿,反之则夭寿,与医疗本身的关系并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