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是建立在隋朝强盛的基础上的吗?这句话其实半对半错
有人认为贞观之治是建立在隋朝强盛的基础上的,但这个观点其实半对半错。错的部分是唐初并不是建立在强盛的基础上而是虚弱的基础上,对的部分是贞观之治继承了隋朝的大部分制度。
虚弱的基础
我先发一组数据给大家感受一下:
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全国有890万户;而在隋末乱世开启之前,隋炀帝在位期间,这个数字也涨到了907万户;但是到了唐初唐高祖李渊在位期间这个数据变成了200多万户,锐减了至少四分之三,可以说乱世带来的人口锐减程度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即便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也只是在200万户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在他在位期间曾统计过一次,得到的数据是300多万户,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明贞观之治还不是那种巅峰的盛世,而是社会相对稳定,积极向上的一个历史时期。它是建立在隋末乱世人口、经济锐减的基础上的,并非隋朝强盛的基础上。
隋朝的优秀制度
一般改朝换代如果前后朝代都经过一个不算短的稳定的历史时期,会优先继承前朝大部分制度,同时也会改革前一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我认为隋朝给唐初乃至整个唐朝留下了以下三大有意义的制度:
1.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杨改革并制定的这个制度的核心在于群相制,将宰相的权力分散,并且互相制衡,可以很好地避免权臣出现。这也导致了唐太宗李世民可以放心将权力交给底下的人,君臣之间表现得非常团结。
2.府兵制。府兵制虽然不是隋朝原创的,但隋之前的北魏、西魏、北周跟隋朝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隋朝也是完善这个兵制的贡献者。府兵制兵农结合的特点,非常适合初唐时期对外战争,而且由于限制了武将的兵权,使得武将类型的权臣也很难出现,对唐初的社会稳定也贡献很大。贞观年间大唐对外战争大部分是胜仗,内部的叛乱也全部不成气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此。
3.科举制度。同样科举制度也不是隋朝首创的,因为北魏时期就有雏形了。但这个制定却是隋文帝杨坚第一个将其制度化固定下来的,它对打破持续了将近700年的门阀世家垄断上层政治的局面很有帮助,让许多寒门庶族有机会获得阶层上升。可以说这项制度解决了前一个历史时期的遗留问题,是隋朝留给唐朝最大的政治遗产,它也为贞观年间的唐太宗李世民提供了非常多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认为贞观之治是建立在隋末乱世虚弱的基础上的,而非强盛的基础;但是隋朝尤其是隋文帝杨坚还是给大唐留下了三省六部制、府兵制、科举制度这三大宝贵遗产,也可以说是贞观之治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