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对”丨历史上有趣的对联
对联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项重要体现,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公园小亭子里的法治对联。上联:政通人和民意暖 下联:法严风清国运昌 这样的对联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能够见到,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中国的文字游戏里,体现最多的在三个方面,一是谜语,二是对联,三是诗词。谜语大家都非常了解,用字来制谜面,让你去猜。诗词更不用说,《中国诗词大会》也举办得非常成功。那么,对于对联的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历史上存在的对联,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有趣的对联:
四方四方四四方。四方桥上看四方,四方桥,桥四方,乾隆(弘历)幼时,随祖父康熙(玄烨)在四方桥上散步。康熙口吟一联:“四方桥,桥四方,四方桥上看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康熙皇帝让乾隆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对出下联呢?
没想到,乾隆灵机一动吟道:“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答得这是一个妙,这一副对联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也有出现。
乾隆当上皇帝后,下扬州微服游八方亭,见一名叫阮元的孩子在读书,乾隆皇帝考阮元:“八方亭,亭八方,八方亭上望八方”,阮元答之:“万岁台,台万岁,万岁台前拜万岁。”这些对联在对仗工整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回文的意味,实在是妙趣横生。
苏东坡和秦少游的故事:苏东坡和秦少游的这一副对联也对出了他们独特的思路,极富趣味。有一次,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去郊区游玩,发现小路上有一座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便用自己的脚踢了一下石桥,接着便吟出了一幅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然后让秦少游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能对出,回家后便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夫因何事而忧。苏小妹一言不发,便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字,“出”,然后用剪刀剪成了两段,秦少游随即便对出了下联:剪断出字两重山。细细品味,对比来看,古人的对联是不是对得很有趣呢?
接下来有一个和上面相似的对联,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如果是你,会怎么来对下联呢?让我们一起来实战演练。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为了辅助你,我们就来温习一下对联的知识。敲黑板划重点了!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一副标准的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字数的相等实质上是“音节”的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
好了,现在要揭晓答案了。
通过一则小故事给大家进行阐述,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说法是这样的:郑板桥酷爱去茶楼喝茶,一日去喝茶走到城门口的时候,由于被人挤,就被一个进城的樵夫的柴担挂烂了郑板桥的长衫。樵夫很不好意思地放下柴担向郑板桥道歉,看见郑板桥是个读书人,就提出:“我有一首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赔一件新衣裳给你,好吗?”郑板桥想,吟诗作对正是自己的长处,何惧区区一樵夫?于是就答应了。樵夫的上联是:“此木为柴山山出”,此联咋听不难对,但仔细一想,是个叠字很不好对哟!郑板桥想了好久想不出下联,也只好认输,挥挥手让樵夫走了。郑板桥上了茶楼,苦苦思索了一天也想不出下联, 眼看已经到黄昏啦不走也不成了。于是站起来往窗外一看,家家户户的房顶上炊烟缭绕好美的一片景色啊!也只有黄昏时分才能看到啊!因触景生情、灵感一动,下联有了:因火成烟夕夕多。
读完后,对自己对的对联还满意吗?历史上还有很多“千古绝对”,古人所出,至今无人能对。对联是不是非常有趣呢?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的大观楼长联,共一百八十个字,去八百里滇池,你就可以一览名士孙髯翁的真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下联: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上联:
图文编辑丨周庭碧 杨帆(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