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与画品——汤永炎水墨中国画艺术品鉴
江苏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部主任、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美术史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汤永炎先生,近期受美国克瑞顿大学邀请,参加在奥马哈市的克瑞顿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亚洲文化周”活动,期间举办了“中国花鸟画艺术——汤永炎绘画展”。这是他继美国费城圣约瑟大学、匹斯堡大学画展后,第三次在美国大学举办画展。画展受到大学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师生们认真观摹、学习。画展期间,汤永炎先生分别做了“中国艺术与文化”主题报告和“中国花鸟画创作”,“中国绘画技法”两个主题讲座。报告会上师生们认真听讲,多次提问,他们对中国艺术与文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艺术系举办的座谈会上,师生们发言踊跃,谈论热烈,各抒己见。希望能去中国,常去中国,最终能了解和学习中国艺术的愿望,这是该校艺术系大多数师生的心愿。
《九松连枝图》 276cmx127cm
《山林飞瀑》 136x68cm
我看到在“第七届亚洲文化周”活动结束后,该校校长写给汤永炎先生的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我们总是能听到关于对您的艺术品的赞美和欣赏,您关于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的报告也给我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非常喜爱您的中国绘画艺术展览和您关于中国绘画创作与技法的深刻解答,是您和您的作品让我校师生们更加了解中国,也更喜爱中国,我谨代表克瑞顿大学再次非常诚挚的感谢您带来的精彩展览、艺术讲座和出席我校‘第七届亚洲文化周’活动。”
《九华天池图》 136x68cm
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少斌先生曾与我谈起过汤永炎的书画艺术与人品,他说:“汤永炎出生于‘武进汤氏’六代书画之家,他的绘画艺术从小受家族传统艺术熏陶,想不传统都难。可贵之处在于他既不泥古,也不前卫,勇于探索与时俱进。作为画家的他所面临的则是思考、选择和吸收,然后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语言,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自然地派生出新的艺术生命,赋予作品新的信息,穿越时间和空间,传达给观众美的享受。汤永炎作画从容舒展,气定神闲,那种气度是学不来的,靠养、靠修。他的作品淳朴自然,雍润端庄。阳光透明无杂念机巧之态,清新原实有书卷大相之风;他的画既不以所谓磅礴气势压迫群众,也不用脂粉媚俗取悦读者,他展示给你的是一种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情愫,平等的心灵,是极具亲和力的那种。读汤永炎的画是可以与之对话,过后是可以回味的。他为人厚道,温文尔雅,通情达理,交友讲情义,办事重诚信,有君子之风。我常与人说:与汤永炎做朋友是人生一大幸事。”
《听瀑图》 136x68cm
汤永炎作为《江苏美术史》课题项目的负责人,组织召开了课题项目专家会议,会前会后,我与他的接触多了起来,对他也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
《九华天池》 136x68cm
我曾看过汤永炎的许多画册与专著、论文、如画册《汤永炎画作精品》、《汤永炎扇面》、《汤永炎花鸟画集》等;专著《任伯年研究》;《张书旗绘画艺术考略》、《中国画在国外》等数十篇论文。他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也是一位淡定、闲散与智慧并存的画家,在他的画与文中都能看到他的淡定与闲散。在当代社会,不缺那种为了洋房别墅、宝马豪车、嘎嘎作响的钞票而埋头苦干和拼命硬干的人,单缺就是深沉而冷静地带着几分闲散,眼睛半睁,斜睨着,思想着,责任着的人。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做画家是个好画家,做文人是个好文人,闲至极,则画至极。因而,我非常赞同孙少斌先生对汤永炎的评价。
《秋酣图》 136cmx68cm
不管是汤永炎的绘画理论研究和绘画创作实践活动,还是国内外艺术家对他的艺术与人品的评价,都充分反映出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淡定的自身人格所产生的魅力,已影响到周围的人们,这就是艺术家对人类、历史、社会该有的责任——“人品与画品”。
与汤永炎先生可以做相识、相知、再相交的朋友。
《钟山晨晓》 276cmx127cm
自序
儿时,记得家里很大,房屋有400多平方米,院子有近二亩地,种有桂花、腊梅花、垂丝海棠、牡丹花、葡萄树、大雪松树等几百种名贵花木。家里还有许多祖上的和祖上收藏的历代名人字画,没事时,就常打开家里装字画的柜子,看看字画,有时还瞒着大人偷偷地把装裱好的字画的上下杆撕下来,去做儿童游戏。
《鹤寿图》 69cm×136cm
与我家只有一墙之隔的对面楼房里住着叶矩吾、金志远、陈达、吴俊发等许多画家。每年春、秋时分,他们都来我家赏花,高兴之时,折上二、三枝回去。盛夏,他们也常来我家,坐在院子里纳凉或看看藏画,高兴之余,也挥毫画上几笔。我有许多只有他们落款、但没有盖印章的藏画都是他们那时的作品。
《秋》 69cm×138cm
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必然就喜欢上画画。祖上历代都是花鸟画家,我当然也就喜欢画花鸟画。
艺术属于观念形态范畴,所以画画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一天,我坐在山庄的花园草地上,周围有不少老人、儿童在放风筝。风筝制作得不好放不上去,放上去也飞不高。风筝太好了,放飞得很高,高得让人看不见,更不能断线,断线了,飞掉了生命也没有了。绘画艺术创作,就像放风筝一样,既要放飞上去,又不能飞得太高,让人看不见。一幅好作品,既要让专家鼓掌,又要让群众点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有着历史的辩证,从历史角度上看,阳春白雪终要变成下里巴人,否则,历史不会重写,历史不会前进。
《莲池清魂》 276cmx127cm
作画时,须收得住心,沉得住气。收得住心,沉得住气,则静。静就静到如和尚补纳、春蚕吐丝一样。作画时,要注意克服最忌的三种笔墨,艺术描画,笔无一波三折;二十涂画,是仅见其墨,不见其用笔,即笔中无笔;三是抹画,笔在纸上横拖直拉,是人被笔用。作画时,要注意通过笔墨的浓淡、枯湿、虚实的组合和线条的行顿、轻重、快慢、提按所产生的变化来调整画面的节奏。这样,自然能得到骨趣神韵于笔墨。
《秋色群雀图》 276cmx127cm
在我的小写意花鸟画作品中,比较注重“形”。以写形为手段,知道神从形生,无形则神就无所依托的道理。但也知道形神兼备是很难做到的,做到了就是上品。可是,世人往往将形神两者,严划沟渠。所谓写意派,重神不重形;写实派,重形不重神。互相对立,争论不休,而不知两者是一体的道理。我以为国画笔墨,初十年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而规模粗备,再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后才可于变化自如。“神理”就是除了笔墨功夫外的画外修养了。
《山野秋色图》 178cmx96cm
经常有朋友在电话里问:"你最近在忙什么?"他们的的意思我明白,是问我最近在与朋友游山玩水、茶馆聊天,还是在案头作画。说真的,一年365天,作画的时间算起来还是真是不多。但我历来认为,常去看看山川草木,多见见人世百态,与朋友聚会聊天,都是在“画画”。因为,纷扰的人间世事和艺术辩证法常有异曲同工之妙,与老少朋友的聚会聊天会不断地给我一些思考的契机,山川草木会让我返归自然。
《海棠春意》 276cmx127cm
1978年张正吟老少赠送给我一本他的老师张书旗先生编绘的《书旗画法》技法画册。勉励我要对该书精读揣摩,认真研究,融会贯通。并在书中题字,用“不知小汤将来是青耶是蓝,还是‘如蓝’,还是‘出蓝’”、这种语言来鼓励我的学习,表达了老师心中的愿望。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管是“如蓝”还是“出蓝”,我努力了,我坚持了。
《丹松朝阳图》 276cmx127cm
有一著名花鸟画家看了我的扇面画后说:“汤永炎的花鸟画造型严谨,蕴含着物象的意韵情神,水墨清雅呈现笔力的丰厚,加上平稳的、又有变化的构图,形成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绘画语言,在平淡无奇却又清丽明快中恰恰体现出为人平和、豁达、谦逊的风格与人品”。
《休憩图》 68cmx136cm
《山猫图》 68cm×136cm
《夏荷》136cmx68cm
《清韵》68cmx68cm
《风荷清韵》 68cmx136cm
《江南早春图》 34cmx136cm
《花鸟》册页
《花鸟》册页
《花鸟》册页
《花鸟》册页
《春日》 小品
小品
小品
小品
小品
小品
小品
小品
扇面
扇面
扇面
扇面
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