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视孤独,不轻易言败
傲视孤独,不轻易言败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遥远的拉丁美洲,遥远的马孔多小镇,一部巨著,陌生繁杂。每个人都像宇宙的一粒尘埃,孤独伴随一生:少年的孤独、青年的孤独、中年的孤独,直到老年的孤独。我们每个人都要想达到理想状态却总是被现实挤压,孤独感便如影随形。
初看《百年孤独》这本书,立刻就被书里面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有趣的人物名字所吸引,“孤独”好像成为了整本书与所有人物的一种基调。整个布恩蒂亚家族,都是不会表达情感的人,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与人说话;有的只执着于一个目标疯狂地表达,并不考虑到彼此的感受……他们渐渐地使得整个家族与世隔绝,疯狂致死。虽然他们孤独,但他们却有着坚毅的眼光,独特的魅力,不轻易言败的态度。
阅读本书,好像见证了一部拉美的兴衰史:科技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推进,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斗争以至于最后安于命运的安排,从头到尾,从每一个细节,既有着孤独的基调,又不失言语间的写实性,让人好像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魔幻现实情境里面,读来深深沉浸。在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对抗孤独的方法,或是参加革命,或是远航,或是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或是终其一生沉溺于情欲,有些甚至听起来就很疯狂。这些看似枯燥的条列式的方法,作者却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故事里,极端却真实地表现了人性,表现了整个家族的孤独抗争。
家族中的许多女性,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以及最后出现的阿玛兰塔乌苏娜,她们一直保持着乐观坚强的信念,而不是被卷入混乱的生活中,整个家族的命运充满了魔幻色彩。从创立小镇,经历许多循环与波折后,又从同一个地方终结。就像绕了一个圈,最后还是回归原点。整个家族的这种循环,同样也是整本书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最佩服的就是老年失明的乌苏娜,她在自己创建的孤独城堡里孤独摸索前行,感觉她从未被生活打败。
说到孤独,其实孤独在生活中应该是无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么开朗的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每个人处理孤独的方式不同。孤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却不能让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在每天的奔波劳碌、喧嚣繁华,人们总会在某一时刻感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孤独。很多人因此沉迷游戏,痴迷电视,追求金钱,跳进楼盘,各种各样的方式,虽然充实了生活,但我们渐渐也从这每天重复的形式化生活中渐渐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有时即使不是一个人,我们也会感到很孤独,有句话说得好: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看着别人取得成功、笑得开怀时,当别人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有说买就买的购买能力……对比自己,不能像他们一样活得任性随心,挫败感犹如蚂蚁蚀心,所以孤独感觉无时不在。
而既然这种孤独不能避免,为何不尝试着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独》里家族的人们不停地想抵抗孤独,最后仍体力不支,被孤独埋葬。这样的结局谁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历史,最后仍被孤独侵蚀。孤独无法遗忘,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不会因有人陪伴而隐去。若是换一种方式,尝试着独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种骄傲的姿态俯视它,适应社会中的一切,学会承担责任,找到那种适应孤独的感觉!不就不怕孤独的恐怖袭击了吗?
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孤独、寂寞,那么就相当于植物没有土壤,万物没有阳光,都不能构成完整的世界。作者把许多哲理融入进书里,犹如嵌入的珍珠,闪着智慧的光芒,时不时的让我深思,让中年的我仍旧受益匪浅。
孤独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它有时更是一种动力,让我们用于体验人生,勇于面对一个人时挫败的感觉。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认清自己,孤独时就像是我们与自己的对话,能够听清自己的心,能够在繁华之中有那么一刻的清静,这样我们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境。孤独使得一个人完善,更加有内涵与深度。
来吧,阳光地生活,让我们正视孤独,傲视孤独,走出生活的怪圈,不轻易言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