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的痴情
清朝最深情的词人,纳兰性德与康熙同年出生,自幼习武,文才更是了得。他最擅写词,留下惊艳佳作众多,有342首词作传世。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他的词清丽婉约,却又缠绵悱恻,催人心肝,读起来总不由地轻声哀叹,后世称他为千古伤心词人。其中传颂最广的两句当属“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今天我们介绍一下这首词。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白话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
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
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
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
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又被称为“晏小山”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而在康熙十五年补考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因为家族与皇室的关系,而被康熙留在身边封为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曾多次随康熙巡视塞北江南各地,颇受赏识却“淡于名利”,无意追求权势功名,唯好读书,喜与文人交往。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何事”一句,用的是汉成帝的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纳兰用此典,当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遂将词情从美好的记忆又拽回到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则是对第一句的展开。“故人”是相对“初见”而言,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哪一个人没有付出过爱的代价,哪一个人又自始至终没有变过呢?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有一种观点认为,纳兰此词,表面虽然是以女子口吻控诉男子,实则表达的却是对自己辜负心上人的痛斥。传说,纳兰性德年少时深爱着青梅竹马的表妹雪梅,情投意合,并且曾有婚约。但是后来,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为了家族的利益而将表妹送入皇宫为妃,最终,性格刚烈的表妹竟然吞金自尽。
这是纳兰性德的初恋,在最美好时间遇到了最美好的人,这本来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表妹为他而殉情,表妹是纳兰性德一生最亏欠的人。这首词,或许就是他假借表妹的口吻,痛斥自己的无能,没有能力保护她,辜负了心上人的一片痴情。
纳兰容若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在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一生痴情的纳兰容若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病逝时年仅三十岁。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