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哪里是记记背背那么简单

“我孩子每次语文考试文言文上都大量扣分,怎么办?“”

“我们家小孩看到文言文就头痛,课文背不出,考试考不出,怎么办啊?”

“老师发的文言文练习,就是不肯做,不肯背,气死我了。”

很多人认为文言文学习就是记记背背,我也曾看到过这样的练习,《岳阳楼记》每一个字词后面都加一个括号,让学生全文词语解释和翻译,一式三份,每人做三遍,直到全对为止。

这种搞法,学生怎么能不怕?哪怕分数是考出来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彻底打击掉了。

1、    文言文的“一体四面”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

我们大部分文言文学习都只停留在“文言”层面上,即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词汇和语法的记忆与分析,占去了文言文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颠来倒去的反复中,最多只记住了几个必考语法现象和重点词语解释。

而“文章”、“文学”和“文化”方面的学习被有意无意地淡化或忽视了。

这样的学习,既使学生失去了文言学习的深度趣味,也无法应对稍微复杂一点的考试。

2、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都是历久传诵的经典名篇。它们既是经世致用的实用文章,又是中国文学中的优秀散文作品。就这些文言文而言,“文章”与“文学”是统一的。

“文章”是指其功能。有些在当时有明确实用功能,如《陈情表》、《出师表》、《答司马谏议书》等;有些是载道,如《劝学》、《师说》、《病梅馆记》等;有些是言志,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等。言志与载道的作品里有游记散文、抒情小品,也有主旋律。学习文言文,实质是体认它们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文学”是指其表现形式。诗歌与散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正宗。而古典散文作品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这两个方面。学习文言文,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是两个重点,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这些要点的琢磨、体会、涵咏、品析,哪里是记记背背就能达到的?

3、文言文中“文化”的多层面体现

文言文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

1、 文言。它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精神。 那种优雅得体、温厚醇正的文言就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的最直观体现。文言文学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知到、体会到这一点。

2、 文言和文言文所体现的传统思维方式。如《劝学》借重比喻论证,《师说》借重类比论证,都体现出偏于感性的民族思维方式。“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它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思维。”

3、 文言文记载着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具体文化内容。这是显见的文化,对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而言,不是主要的方面,但也应该知晓一二。

4、 文言文所传达的是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主要方面。正如朱自清所说:“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学习文言文,最终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只有将文言文的“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一体四面融会贯通地呈现出来,孩子们才能学得兴味盎然,才能应对当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有深度的文言文考试。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武阳东路308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