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内蒙古奶乳飘香的心灵牧场糕饼

寻味内蒙古奶乳飘香的心灵牧场糕饼

文|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 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与各种饽饽(糕点)茶点同饕。

笔者在《蒙古族糕点文化》中寻味蒙古族糕饼饕餮;蒙古族主要糕饼是蒙古果条、蒙古果子(蒙语:饽饽-糕点):一种以牛奶或酸奶和面的牛油、羊油、骆驼油油炸的面点食品。

近代蒙古流派糕点:

内蒙古西部:发面麻叶、混糖饼、密酥、锅盔饼、羊油馓子、空壳饼、玫瑰饼、蒙古果条、焙子、方苏饼、旋饼。

纯蒙古部落:伊金霍洛部落、阿拉善部落、乌拉特部落-糕饼:蒙古羊油馓子、空壳饼。

内蒙古中部:软麻饼、酥麻饼、蒙古果条、蒙古果子(软)、芙蓉糕、蒙古馓子、蒙古软麻叶、混糖饼、蒙古月饼、蒙古套环、蒙古酸奶饼、蒙古黄油饼、蒙古麻花、麻油月饼

纯蒙古部落:乌珠穆沁部落、苏尼特部落、阿巴哈纳尔部落、锡林郭勒部落、八旗子弟部落-糕饼:黄油麻饼、糖酥麻叶。

内蒙古东部:蒙古果条、蒙古列巴、蒙古酥饼

纯蒙古部落:科尔沁部落、新巴尔部落、阿鲁科尔沁部落、克胜克腾部落-糕饼:老饼干、小酥饼。

据历史文献:《蒙古秘史》、《蒙元文化》、《蒙古族食品》记载-元明清至解放前、蒙古族糕饼糕点各种流派皆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而迥然;但又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成吉思汗时代与游牧部落的元素:譬如-牛奶、奶制品、牛羊油、酸奶便是各种蒙古族部落的糕饼之发酵风味之味魂所在。所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有糕香有茶香”是何种美丽的炊烟味道呢?笔者在内蒙古长大,且穿越蒙古各种角落讲课指导;与文化、与风味、与发酵、与人间烟火......熟悉不已!执笔内蒙古糕饼文化艺术审美精髓,寻味蒙古族糕饼远古图腾的意境之饕!

锡林郭勒(锡林浩特):黄油麻饼盛名。尤其是蓝旗、白旗、黄旗、多伦县的胡麻油麻饼,以老面制皮、以纯胡麻油匹配油酥、以纯牧区纯黄油佐皮垫酥;表皮以鸡蛋粘以芝麻;酥软香芬,是这一地区的古老传统糕饼特色之一。

麻饼工艺:皮部-老面、鸡蛋、牛奶、黄油、饴糖、苏打,酥部-面粉、黄油勾兑麻油、芝麻;大包酥或小包酥后、擀制成型方圆、抹蛋液撒芝麻、发酵、烘烤、冷却、包装。

兴安盟(乌兰浩特):杂拌盛名。面粉、鸡蛋、盐,饴糖、泡打粉、小苏打、蜂蜜等;混合活面;将面团擀成大约半厘米后的正方形,用刀切成2x2厘米的小块,油温160°油炸;然后熬制糖浆-粘桨后再裹入糖粉或芝麻。此糕点与京味十足的软糖枣相似,只不过软酥迥异。

阿拉善(阿拉善左旗):羊油馓子。每逢过年或有喜庆之事,阿拉善蒙古族族牧民便忙碌地炸羊油馓子。羊油馓子炸成后,就同其它食品一同摆到桌子上,供人们享用。羊油馓子为长条形,一层一层地垒到桌子上,足有一尺高。浅黄色的羊油馓子上放着几颗红枣,显得格外吉祥。无论纵看或横看,都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线条美。制作羊油馓子的原料,有白面、素油、糖、白帆。往一定量的白面中,放上适量的白帆、素油和糖,用水和起来。面和的不能硬,也不能软。让它饧上一会儿,就可以制作了。制作时,应根据馓子的大小,把饧好的面揪成小面剂,放到面案上搓成细长条,对折几次,很快放到滚热的羊油锅里炸熟。羊油馓子晾凉后,表面裹着一层洁白的羊油,看上去黄、白相间,很有特色。吃的时候,把羊油馓子掰碎,泡在奶茶中。羊油馓子吃在嘴里,酥脆甜香,别具风味。

乌兰察布(集宁市):麻油混糖饼(丰镇麻油饼)久负盛名。隆庄的老麻花、老麻叶、干馍馍、老油旋、胡油饼是这一地区的特色传统糕饼,俗话说隆庄的水、神仙的水,水质好、老传统,自然有情怀。

混糖饼是北方人在中秋节和春节时吃的一种地方特色饼子。    混糖饼是用红糖和白糖. 胡麻油. 饴糖. 鸡蛋. 面粉. 膨松剂.水为主料,以冰糖.以冰糖五仁等为铺料,采用传统配料现代工艺制成的。甜而不腻,酥软而不散,久放不馊;放久了会沁出老红糖夹杂胡麻油的纯香味,带馅的会沁出五仁味的沁香 。

最有名的是内蒙丰镇市隆庄镇做的混糖饼,在北方有第二个广式月饼的美称。在中秋前后,丰镇的混糖饼远近闻名供不应求。为什么丰镇定混糖饼会名声大振呢?有以下原因:首先从原料来说,这一地区的小麦粉.胡麻油.水占优势。小麦在生长前后用的是农家肥,加工的小麦颗粒稍偏粗粒,小麦粉的湿面筋值为30%。胡麻油在这一地区加工已有400年的历史了,加工的胡麻油纯净香浓风味独特。水是深层纯净的矿泉山水,水质适合混糖饼的科学加工要求。

其次制作有其独特之工艺,首先要把一部分水和全部胡麻油烧沸了(胡麻油加热后香味更浓);余下的水和红糖白糖烧至熔化后;两种溶液体混合后温度86度时快速和好面,在温度28-30度时醒发45分钟,下剂,揉面,包馅,成型等都是手工完成的。烘烤期间还要在不同的时间刷三次胡麻油。 再次历史的渊源也赋予了混糖饼更美的人文故事。清康熙帝对峙塞外的葛尔丹,久站不胜,连绵的大雨使得后方粮食发霉,正当后勤军务紧急时,一对叫武丰,武隆的兄弟献上了自家饼铺做的混糖饼,有了粮食的清军一鼓作气,打败了葛尔丹。康熙知道此事后,重奖了两兄弟,还把混糖饼定位军中之梁。现在的丰镇(取丰字),隆庄(取隆字)就是为了纪念兄弟二人而命名沿用至今的。而混糖饼则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食之。 现代的混糖饼是用印上了彩色图案的纸盒包装的,上面注入了历史人文的色彩。因为混糖饼是圆的,图案上也注入了团圆的美好含义。

巴彦诺尔(临河市):发面麻叶盛名。尤其是五原县或磴口县的发面麻叶,要优于乌拉特旗与杭后旗的制作发酵,乃是因为五原县的老发面麻叶所用为老玉米饴糖味盛。

发面麻叶工艺:发面-接中再发-第三次接种老面发酵-揉碱面-制作-皮裹入饴糖馅心-切成麻叶状态-油炸-裹入纯玉米饴糖(80°饴糖)-粘熟芝麻-冷却-包装。

呼伦贝尔:(海拉尔市):列巴面包盛名。

食材配方:面粉50公斤(其中30%为中筋面粉)、盐500克、酒花酵母2公斤

面粉要求湿面筋在30%以上,加水量为面粉的45~55%。经调制后的面团温度要达到28~38℃。为此,可采用提高或降低水温的办法来调节,如冬季室内温度在20℃左右时,水的温度为38~40℃,夏季室内温度在30℃以上时,水温应控制在13~15℃为宜。

工艺流程:制配酵母液→第一次调制面团(搅拌10分钟)→第一次发酵(温度25~30℃,时间9~10小时)→第二次制面团(搅拌10分钟)→第二次发酵(温度25~30℃,时间1.5~2小时)→第三次调制面团(搅拌10分钟)→第三次发酵(温度25~30℃,时间1小时)→整形→醒发(温度40℃,时间30分钟,湿度85%)→烘孢(时间60分钟左右)→冷却(室温,时间以面包中心凉透为准)→包装→成品

制作方法 :

1.野生酵母液的制备取酒花750克,加入50公斤水,煮沸40~60分钟,去掉酒花取酒花液,将面粉12.5公斤倒在缸内,加部分酒花液搅拌成稠粥状,再将全部酒花液倒在缸内搅成稀粥状,然后冷却至30℃,缸内再加前次剩余的野生酵母液(俗称老根)12.5公斤,在26~30℃的温度中进行发酵,经24~36小时,见缸内碳酸气泡达到高峰,培养液表面有下陷时即成为可使用的“引子水”。

2.面团的调制:采用三次发酵法调制面团,第一次调制面团用粉量为全部面粉的15%,面粉用量要根据气温变化和面筋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一般情况下,标准粉用量少些,特制粉用量多些,冬季特制粉用量多于夏季。发酵时需10小时左右。将第一次发酵好的面团掺入30~40%的面粉搅拌均匀调成有弹性的面团,进行第二次发酵,将第二次发酵的面团和剩余的面粉都放入和面机内,搅拌均匀,进行第三次发酵。

3.整型:整型时将面团揉搓得紧密,表面光滑,无裂缝,并使其排出一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使酵母获得发酵时所需要的氧气。将面团称重,按照要求作成大圆锅盖形,然后放到内铺白布的圆形铁盘里。

 4.醒发:面包坯放在醒发室进行醒发,室内要设有调节温、湿度的蒸汽排管。

5.烘烤:经醒发好的面坯,立即撤去铁盘直接入炉烘烤。大面包炉砖砌结构,以木材为燃料,每炉需木材75公斤,烧尽后扒出木炭。并用湿麻布将炉膛内的余灰擦干净。装入面包烘烤,烘烤温度200~250℃,时间为50分钟左右。每炉烤150个大面包。使用木材烘烤面包具有一种特有的芳香味。但不能用松木作燃料。

6.冷却:刚出炉的面包中心温度为98℃,必须经过冷却才能包装。如不冷却,热量散发不出来,包装后易使面包发霉变质,造成损失。

伊盟.鄂尔多斯(东胜市):空壳饼盛名。伊金霍洛旗与杭锦旗的空壳饼具有伊盟蒙古族独特的民族特色,已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糕饼,据说是成吉思汗时代所焙;也有的说是成吉思汗后勤所发明。

空壳饼:皮部-面粉、苏打、麻油、糖粉、热水;馅部-花生、青红丝、五仁、面粉、羊油;皮:馅8:1;下剂-包饼-磕模-摆盘-烘烤-冷却-包装。

通辽市(哲理木):老式炉果优盛。

主料面粉:150g植物油、75ml白糖、50g芝麻、25g辅料小苏打、1g鸡蛋15g、泡打粉1g、碳酸氢铵2克。

步骤

1.容器中放入植物油。

2.放入白糖,混和均匀。

3.鸡蛋打在碗中,打散,倒入糖油混和物中。

4.放入小苏打。

5.全部混合均匀。

6.面粉过筛。

7.放入面粉混合均匀。

8.和成一个面团。

9.擀成一个长方形。

10.表面刷上蛋液。

11.洒上黑芝麻,切成小块,放入烤箱中烤熟。

赤峰市(昭乌达盟):老饼干优盛。
中筋面粉 300g,鸡蛋 2个,糖粉 70g,植物油 70g,奶粉、牛奶、饴糖、淀粉、碳酸氢铵 2g,泡打粉 2.5g,苏打1克
1. 鸡蛋打散(留点烤前刷饼干表面用),倒入玉米油、白糖、少许用温水化开的酵母搅拌均匀,最后把面粉跟无铝泡打粉混合倒入,用刮刀翻拌成面团,然后再用手翻揉几下,使之材料更加融合均匀,成品面团很柔软。
2. 把面团直接放无油纸或锡纸上压擀成0.3-0.4cm左右的面皮,我用的是32升烤箱,正好是一盘的量,切成块,最后表面刷蛋液。
3.上火150,下火150,中层,20分钟左右,烤至表面金黄色就行,喜欢干爽些就关火后用余温烘烤会儿,但要时刻注意表面色度,别过火了。

乌海市:枣饼盛优。
枣饼工艺:白皮酥开水制皮面,起酥为猪油,馅料为红枣。大包酥卷酥-下剂-擀圆-包枣馅-烘烤-冷却-包装。

呼和浩特(呼市):呼市焙子久负盛名。
中华民国期间,有个叫马本良的回族,以西北地区的回族发酵老面、麻油绝活做出的土炉子烤焙子,在呼和浩特方圆百里供不应求。后来晋商走西口、常常来往喜欢吃马家焙子;后来传播到整个西北地区-敦煌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路、河西走廊之路。

清真饕餮:焙子是呼和浩特地区特有的小吃,是回族面点名品。有白焙子、咸焙子、甜焙子。形状有圆的、方的、三角的和牛舌形的等等。都是小麦面发酵,兑碱烤制而成的。外干脆内暄软,有浓浓的小麦面香味儿。是早点中最广泛,最经常的主流食品。也是旅行最佳食品,常配以咸菜食用。
成品有白焙子、牛舌头、油旋罗锅、千层、油酥、豆沙焙子、糖焙子、咸焙子等,形状各异,口味有别。焙子做最好的多为回族人。他们烙焙子讲究三净:和面的手净、面盆净、面案净。只见面案师傅头戴白帽,一会儿揉一会儿擀,不时添加佐料,一会又转身疾步将半熟的焙子挪锅换位,那和面的拍打声、擀杖的击案声,那手舞足蹈极富节奏感的劳作,仿佛是一位资深音乐大师在指挥一支交响乐团。
西部人多好面食,有"吃米不如吃面,走亲戚不如住店"的老话。焙子喷香耐饥,便于携带,易于消化又经济实惠,不似奶油甜点、"狗不理包子"等食物那般金贵炫目,为地道的大众食品。对民风朴直、民情柔顺的西部区来说,经久不哀的焙子还真有地缘的、饮食文化的内涵。整个内蒙中西部地区、西北地区、津京地区、华北地区焙子皆溯源与此。

原味焙子:
原料:1、面团:面粉500g,老面50g,鸡蛋3个,水200g,胡麻油50g;
      2、油酢面团:面粉150g,胡麻油100g,盐3g,佐料。
做法:1、将1中所有材料混合(鸡蛋打散啊),揉成光滑的面团,和的稍软一些,用保鲜膜包好进行基础发酵;
      2、发至两倍大,排气分割成三个面团(如果觉得大,可以再分小些),盖好松驰10分钟;
      3、将2中材料混合,油要一点点加入,油酥要软硬适中,成为油酥面团;
      4、取一醒好的面团,用双手内扣成碗状加入适量的油酥,开口封紧;
      5、先开口向下擀几下,翻面擀成椭圆形,延长向折三折;
      6、折好的面团开口向下延长向继续擀长,翻面,卷成圆柱形;
      7、左手拿已卷好的面团,用右手在中间压一下,从圆柱的两端向上转圈抓至成为一个圆球;
      8、开口向下,擀成圆形,向上的一面刷油;
      9、电饼铛或烤箱预热,刷油的一面向下将饼胚放入锅中,再在另一面刷油,两面烙成金黄色。

包头(鹿城):羊油粿条盛名。达茂旗蒙古果条久负盛名,具有蒙古糕饼文化特点。
溯源文化:蒙古果条在蒙古语是:“蒙古勒饽饽”,上了年纪的老额吉说,果条 是成吉思汗吸收了北宋汉族的饕餮佐法,在战争中以风干肉干、手把肉、奶豆腐、蒙古果条为后勤快餐供给。原来只有手把肉与粉干肉干,后来结合蒙古习俗与汉族技术,羊油、牛油、骆驼油、獭子油脂可以用来炸果条,即便是梅雨季节也会久放不馊;这也就为成吉思汗金马铁蹄席卷欧亚增加了砝码。后勤架起了煮肉的大锅,将士们手抓热气腾腾的手把肉,在配以奶豆腐 、蒙古果条,这也许是蒙元文化之成吉思汗金戈铁马、想当年,可汗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流派饕餮:蒙古果条在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阿拉善盟、伊可昭盟、乌兰察布、巴彦诺尔、锡林浩特、昭乌达盟、乌兰浩特、哲理木盟、呼伦贝尔等12个蒙元文化地区,果条做法也不尽相同。尤其以锡林郭勒、呼伦贝尔、 鄂尔多斯草原为三大蒙古果条特色代表-锡林郭勒的苏尼特与乌珠穆沁果条(牛奶、马奶、纯牧群黄油、嚼口等)、呼伦贝尔新巴尔虎果条(奶皮子、酸奶、羊奶等)、鄂尔多斯的伊金霍洛与杭锦旗果条(骆驼油、老酸奶、羊油等)。蒙古国乌兰巴托与乔巴山地区、蒙古民族制作的蒙古果条既有蒙元文化的酵素,也有欧洲味道-蒙古的酸奶、驼奶、马奶再加上俄罗斯或东欧的纯黄油,传统与现代风味独特。
特别到草原深处,在一望无际的锡林郭勒或呼伦贝尔大草原牧区,若是蒙古包炊烟升起,那就是老额吉在用牛粪炊烟一场用奶茶、手把肉、炒米、蒙古果条焙烹的天然饕餮,那就是草原深处最天然最原生态的蒙古族饕餮图腾。

原味炊烟:食材搭建:
软果条:10斤面粉、2斤酸奶、1斤牛奶、1-2斤纯黄油、苏打10克,水1-2,其他佐料(根据实际情况加)
制作流程:
①将所有材料按照和面的方法和成面团,松软程度类似于蒸馒头,用酸奶控制松软度。
②和好的面团醒十分钟,擀成2cm左右薄片,切成10cm*8cm左右小块,在每块中间竖着划一条缝隙,把其中一头穿过缝隙后拉直,做好后平放备用。
③热油,八成热,过热会糊,果条本身易熟,放入果条,一面炸至金黄翻面,大约45秒,两面炸至金黄捞出控油。

酥果条:10斤面粉、2斤牛奶、2斤羊油、苏打10克,鸡蛋1斤,其他佐料(根据实际情况加)
制作流程:
①将所有材料按照和面的方法和成面团,饧面-30-60min
②擀成厚度1-2cm,切成长3-4cm,宽1-2cm
③热油(羊油、牛油、骆驼油),八成热,过热会糊,果条本身易熟,放入果条,一面炸至金黄翻面,两面炸至金黄捞出控油。

原創: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0)

相关推荐

  • 《行摄生活》-118【黄烧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32 黄烧饼 排长队买东西在上个世纪很是常见,时到今日,已然很难见到.走进定襄黄烧饼的作坊,人头攒动,排队买烧饼的景象让我惊讶.询问排队的人们,几乎众口一词:"这家 ...

  • 蒙古黄油饼做法/孙娟

    最简单好吃的面食也就是这个蒙古黄油饼了.大家都很喜欢,都说要学学做法,所以我就详细说一下,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准备: 1.白面. 2.草原黄油,网上蒙古特产店有卖. 3.安琪高活性干酵母 4.纯牛奶 ...

  • 颍上寻味记︱飘香鱼首,老街飘香

    坐标:管仲老街老街饭店 食材:花鲢鱼首,洋葱,生姜,香菜等. 老街饭店有一道"飘香鱼首",总能让老街如织的游人,闻到一股飘来飘去的花鲢鱼香.话说有一位"吃家子" ...

  • 夜色寻味 | 舌尖上的龙门花甲,深巷不掩夜飘香

    谈到夜市,就不得不提花甲小吃了.约上三五亲朋,叫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龙门花甲,呷一口冰镇啤酒,一天的疲惫便在谈笑中融化消散."夜经济"这一概念正借着人们的舌尖,热烈地铺开. 对于喜欢逛 ...

  • 寻味顺德!顺德人的“糖水铺”,近百年历史,还是走心老味道|顺德|双皮奶|姜撞奶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 大家可能比小天更清楚,顺德是广东美食的发源地,大厨辈出,创造了无数的八珍玉食. 小天曾经问过顺德的朋友,顺德是什么味道的呀? "在我的心里,顺德 ...

  • 碧岩龙泉 美酒之源 ——寻味“李氏家园”酒小记

    2021年第038期||总第677期 艺海风│677期 "李氏家园"酒业公司位于陇西县碧岩镇境内 碧岩龙泉  美酒之源 --寻味"李氏家园"酒小记 王长华 有学 ...

  • 佛山有家卧虎藏龙的农庄!凭借盐步秋茄特色菜,令老广都来寻味

    佛山有家卧虎藏龙的农庄 盐步秋茄自产自销,每天新鲜采摘 凭借地道的盐步秋茄特色菜 引得识食的老广都驾车来寻味 19.8元/斤吊水鲩鱼鱼生 19.8元/斤千层无骨鱼 19.8元/只红烧乳鸽 ..... ...

  • 潮汕寻味七日,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小馆子

    如果你跟别人说,去潮汕吃美食,别人肯定一头雾水,会问,从哪开始? 在这,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潮汕地区通常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是否属于,各有说法,在此不表) 如果你想去体验一下正宗的潮汕风味, ...

  • 踏遍宝岛各地,寻味茗茶香气

         旅行中的茶--热情洋溢最是普洱 "一方水土一方茶, 漫游全国各地, 品味当地香茗." 五十年前余光中先生的这首诗,以简单的文字寄托浓烈的情感,用一张小小的船票将隔海相望的 ...

  • 觅食寻味 谢冕

    . 觅食寻味  谢冕       .        我在大学任教,平常做的是学术研究,也写些文艺评论方面的文章,这是我的正业.多年前离休了,不再那么忙了,有时间写些闲文.此中着力较多的是有关美食一类的 ...

  • 寻味藏北,丰富的饮茶文化

    每每来到藏北高原,我总不忘到茶馆或是牧民家里喝上几十碗浓浓的.醇香的酥油茶,那滋味就像品香茗一样,越品越香. 图为藏北那曲镇托美朗加一家人在喝酥油茶.吃油炸果,其乐融融 唐召明1989年摄 在藏北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