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事业有成的父母,越不相信孩子可以靠奋斗成功!
这段时间,清华大学副教授刘渝成了名人。
源于她演讲中的一句话: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
当然,她眼中的所谓普通人,可能正是别人仰望的高地。
孩子再普通,也能享受到清华附属学校的教学资源,仅此一点就与众不同。
从不同角度解读刘渝的观点,社会各阶层会得出不同结论。
准确地说,刘渝在子女教育上所谓看得开,其实反映的仍是她所属阶层的焦虑和无奈。
有位成功男士,一副大彻大悟的样子,很认真地说:根本不希望孩子像自己那样拼命,也不指望孩子能够有什么大的成就。
他说这话很纠结,里面包含着复杂的意思。
第一层意思,觉得自己取得的成就很不容易,不愿让孩子受那种苦。
第二层意思,参透了社会上的复杂规则,牺牲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才换来今天的一切,不想让孩子牺牲尊严和自由。
第三层意思,所谓成就无非虚幻,踏踏实实过安稳日子最重要。
这就是成功而不快乐的模版,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皆以功利化为主轴,缚于得失而没有自我。
前四十年,在推进市场化城市化进程中,人的贪欲之心被无限放大,阶层的离乱与自由搏击提供了无限可能,所以奋斗者皆有收获,也能够让人得到奋斗的快乐。
时过境迁,现在连奋斗的成本都很高,复杂的社会规则越来越倾向于既食利益群体。
无论穷还是富,都有一眼望到人生尽头的无趣。
打工—娶媳—生娃—打工—娶媳—生娃,这是底层的往复循环。
就业—买房—鸡娃—就业—买房—鸡娃,这是中产的苦苦挣扎。
至于更高层面,一辈人可以养三辈子孙,则各有各的精彩。
故那些略有成功的人会看得最通透,既感受不到奋斗的快乐,也不认可奋斗的意义。
剩下那些退无可退者,才以绝地反击的韧力,寻觅万里存一的反弹机会。
只有他们知道,最该感谢的是命运,是贫穷,是无助。
一个好的社会,不只有底层者的奋斗。
大家都在奋力追求,所追求的不应只有功名利禄,更宝贵的是全面发展和自由快乐。
如此才不至于人人都活得那么累,如此才不至于陷入你死我活的竞争搏杀。
做父母的,需要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子女奋斗。
因为,下一代人的精彩,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