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大陆上多文明的“大互动”

一、汉朝对越人的征服

公元前138年,刚刚即位三年的汉武帝,接到东瓯王使者的求救。浙东南三角洲小型平原上的东瓯王国,受到南部闽越王的攻击,即将亡国。汉武帝此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执政能力,派中大夫严助率海军救援。大兵未至,闽越国就退兵了,东瓯王顺势向汉朝请降,举国并入了大汉版图。这场未开战就获胜的战例开启了汉武帝平定南越的征程。

东瓯国降汉后,南方的越人王国只剩下闽越国、南海国和南越国了。闽越国和东瓯国都曾经在楚汉之争中帮助刘邦,所以均获封王位。而南越国则由秦朝南海尉赵佗进行统治。公元前181年,吕后当政,派遣隆虑侯周灶统军从长沙国出兵讨伐南越,迫使赵佗向汉朝称臣。第一代淮南王刘长、第二代海南王刘安都杰出的发挥了对闽越前哨作用,在浙、赣交界处,以及绍兴——江山段建设诸多边城,重点阻击南方越人王国。

在东亚大陆的地理结构下,赵佗的南越受到了汉朝的打压,就不得不将获取生存资源和开疆拓土的压力向东转移。而这个压力进一步压缩了闽越国的生存空间,又迫使闽越国频繁进犯汉朝淮南国和同为越人的东瓯国,以期待获得生存资源。这些内在的人口迁徙的因素,外在表现就是“其以虎狼之心,贪据百越之利”。

公元前135年,汉朝使臣唐蒙出访南越,南越提供了槟榔子为原料的特产“枸酱”,通过这种物品的来源,获悉了珠江上游北盘江流域夜郎国的存在。返回长安后,上书汉武帝,建议从四川出兵通过夜郎国一举灭亡南越。于是东亚大陆上又一条“运动战”战略线路被发现了,那就是从云贵高原进入绍兴——萍乡——北海断裂带。这个长距离迂回作战的战略设想,被汉武帝采纳,随即派人出使夜郎国,并留下了“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很快唐蒙从川南南下,征服了蜀南大大小小的部落,开垦西夷地区,将汉帝国的农业文明向蜀南普及,推动蜀南人口向南越迁徙。这种客观存在的人口流动压力,不断挤压南越的生存空间。这种人口迁徙的作用终于在公元前112年爆发了。这一年南越王杀死汉使韩千秋,让汉朝以此为契机讨伐南越。迫使南越宗室叛国,南越王最终不敌汉军,南越国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南越诸地也成为了汉朝九郡。南越的灭亡,迫使使闽越国、南海国均举国投降。至此,秦朝遗留下来的南越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百越之地从汉武帝开始,正式划入了中原帝国的版图。

二、强大匈奴帝国下的匈汉和亲

相对于南越的平定,北方的匈奴帝国却显得异常强大。

公元前307年,华北平原上赵国和燕国不断向东扩张,驱赶着原本生存在辽西走廊地区的游牧民族为了生计由东向西迁徙。以至于到了秦始皇时期,匈奴活动的区域到达了阴山南北地区,这才有了“却匈奴七百余里”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匈奴向西移动的另一佐证是,匈奴向西扩张,“大破灭东湖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在迁徙至黄河“几”字顶部的地理界限时,匈奴游牧民族和南方的农业定居文化开始了更加全面的接触。地理的界限,迫使匈奴或者继续向西扩张,或者向南进军。

公元前200年,单于冒顿向南入侵今天山西晋中盆地的太原。刘邦率领刚刚统一天下的中原部队前来阻击。但高海拔、高纬度让这些长期生活在低纬度平原地区的汉军吃尽了苦头。最终刘邦屈辱求和。这场战争,让匈奴每年从汉朝获得大量的絮、缯、酒、米、食物等农产品。但是气候的变化,迫使匈奴向南获取更优良的牧马场所,表现出来就是匈奴“狼子野心”持续保持对南方汉朝疆域的威胁。

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在毛乌素沙地南部无定河通道处,多次同汉军发生试探性的摩擦,企图通过地理大漏斗,进入中原农业帝国的腹地,但都以失败告终。南方战略受阻,匈奴就向西扩张。公元前176年,右贤王没有占到汉朝的便宜后,转而向西攻击月氏,并沿着天山——祁连山波峰带的西段,平定楼兰、乌孙、呼揭等二十六国。面对国力正处于强盛的匈奴,汉文帝在攻击和和亲之间,继续选择了和亲政策。匈奴也乐于接受和亲之策,不仅可以获得汉族宗室公主,每年还能够得到固定的农业产品来收买手下的部族首领,维系大单于统治的稳定。

汉景帝继承文帝的和亲政策,通过赠予和关市,让农业帝国的产品和生活方式深刻改变,双方的文化开始发生互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当时就有人预言,如果匈奴各个单于都喜欢汉朝的产品(“单于变俗好汉物”),就必然导致匈奴最终被汉文化同化(“匈奴尽归于汉亦”)。从过来者的上帝视角来看,这种趋势在景帝时期已经发生了效力。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135年至134年汉武帝初期沿用和亲政策之时,“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于长城下”。和平的贸易让汉朝积累了大量财富,《史记·平淮书》记载自高祖到武帝即位,国家无战事,没有水灾和旱灾,仓库的粮食和府库里的货物、钱财都装满了。

三、和亲破灭点燃匈汉持久大战

巨大的财富积累和南越的平定,让汉武帝效仿周成王、康王,实现“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徕服”的决心日益强大。公元前134年汉朝主动打破了安静祥和“关市之饶”,武帝采纳王恢之计,一手策划了马邑伏击,但却以失败告终,宣告了匈汉和亲政策的瓦解,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

汉匈战争的战线堪称中国战争史上的最长。规模的鼎盛时期,东起辽西,西达新疆西部。北方游牧文明和南方农业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巅峰状态。北方各游牧民族被匈奴统辖,南方有大汉王朝控制全局。而中部围绕黄河“几”字形状的河套地区及其周边成为了战争的必争之地。匈奴获得河套,就可兵分两路,一路顺黄河进入固原盆地,从萧关入关中,另一路从延安越北山,直达长安。正是这个原因,当年秦始皇才要“却匈奴七百余里”,修筑长城。

除了战线长,汉匈战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战争性质。中原各国征战,虽然也是杀戮成性,但是同族作战,只针对军队的有生力量,不涉及非战斗人员。但是汉匈之间的战争,确是连妇女儿童都斩尽杀绝,双方都不把对方看作平等的人类。从客观的军事角度来看,异族征战,如果不斩尽杀绝,那么幸存下的人就势必会为先人报仇。

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两万骑兵进攻辽西,抓走边民两千人,杀掠雁门郡人千余人。汉军的反击也同样残忍,公元前127年,卫青率军直插匈奴部落“楼烦”和“白羊”的聚集区,屠杀匈奴军民五千余人,俘获牛羊百万,一战成名。

随后两年匈奴再次反击,进攻被卫青攻占的河套地区和代郡、雁门、定襄等地,让汉军和边民付出了惨重代价。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卫青再次反扑,集中三万骑兵袭击右贤王所在地,抵达漠南。右贤王压根没想到汉军敢于远程作战,毫无准备,致使右贤王部全军覆没,只带着一个妾和百名亲信骑兵逃走。卫青屠杀、俘虏王部军民一万五千人,牲畜数十万。这场战役削弱了匈奴帝国的一支臂膀,让汉朝西部暂时免除了威胁。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朝军队再次出击,企图对抗匈奴王庭的中军主力,一举击败匈奴。两大主力第一次展开对抗博弈。双方首次交战后,汉军只获得斩首数千的战绩,就不得不退回定襄。不满战果的卫青,一个月后再次出击,却被匈奴大军围困,虽然卫青发挥军事才能,总体上获得了斩首万人的战绩。但汉军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右将军苏建只身逃脱,前将军赵信只剩下八百人投降匈奴。汉匈两国的战斗力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公元前121年,为了避开和匈奴主力硬拼,汉武帝决心打通河西走廊同西域各国联合作战。于是命霍去病发动了春、夏两季战役,再次对右贤王部展开。春季战争,霍去病斩首八千人,杀掉了折兰、卢胡两部落的首领,活捉了浑邪王儿子和相国。秋季战争,直接驱逐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所有匈奴人,斩首三万零二百人,俘虏两千五百人和五个部落首领。这场战役直接导致了匈奴内部的分裂,浑邪王统辖的十万人举族投降汉朝。使得河西走廊获得了暂时的安宁,为张骞出使西域,促成第一次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控制了河西走廊以后,汉武帝决心和匈奴王庭展开决战,公元119年元狩四年,因为情报有误,霍去病和卫青相互调换了出兵地点,霍去病率领主力出定襄,卫青率剩余军队出代郡,阴差阳错让卫青对上了大单于主力部队,在付出了部分牺牲后,一场厮杀持续多日,最终卫青斩杀万人,烧掉了匈奴辎重,却因兵力不足无法消灭王庭大部。而霍去病率主力却一举击溃了左贤王及其部署,斩杀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

匈奴的大败,迫使大单于不得不率领数百名精壮骑兵,向更加西北地区逃跑。距离的拉大,大幅增加了汉朝军队征伐的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匈奴和汉朝的接触。汉武帝在大胜匈奴的同时,也让农业经济为主的汉朝付出了惨重代价。等到霍去病病逝,汉朝对匈奴战争的规模和频次大幅度下降。武帝开始寻求对抗匈奴的新办法。

四、西域和汉朝关系的最初演变

接连的胜利并没有让战争结束,相反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追击匈奴的述职报告,让汉武帝对西域和高纬度地区的文化、特产和马匹非常感兴趣。天山——祁连山波峰地带的尽头,乌孙国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为联合乌孙对抗匈奴,武帝令张骞率使团三百人用牛羊万数、金币帛等价值千亿铜钱的货物出使乌孙和西域各国,西北各国至此开始了和中原帝国的正式交往。

这次出使,张骞带回了“西极”、“大宛马”、“鸵鸟蛋”以及珍奇玉石。汉朝控制的河西走廊,为汉朝带来了丰厚的西域产品。但河西走廊打通容易,维持不易。为了防止蒙古高原西部的匈奴向南骚扰河西走廊,汉朝不得不频繁征调西域各国的军队,对抗匈奴。同时,汉朝同西域的贸易规模不断加大,汉使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每到一个西域国家,该国就要出兵保护、提供粮草。时间久了,西域各国开始苦于应付。这像极了几百年前的西周和千年前的殷商,频繁驱使蛮夷部落,以至于众叛亲离。终于楼兰、姑师等西羌十万人和匈奴联合,进攻河西走廊。

这让汉朝高层意识到不能完全依赖西域各国维持物质交换路线,于是汉朝设立酒泉郡、武威、敦煌、张掖四郡,史称“河西四郡”,让中原农业人口和戍卒至四郡屯田,一方面抵御匈奴南下,另一方面减轻沿路各国压力,缓和国际关系。

随着西域和汉朝的互动,大汉王朝的战场越来越远离中原农业文明区域。匈奴定居蒙古高原深处不仅让匈奴人深处苦寒之地,同样也削弱了汉军的力量。武帝后期,汉军再难以维持对匈奴的胜率。公元前103年,匈奴内讧,武帝命赵坡奴接应叛乱的匈奴左大将军,却因左大将军计谋泄漏,导致赵坡奴兵败,被迫投降。公元前99年,武帝派遣三路大军攻打匈奴,李陵五千骑兵被围,战败投降,李广利在天山胜利后,凯旋途中遭遇惨败,九年后,武帝又令李广利领七万大军进攻匈奴,不料李广利战败投降。一系列的战败和戾太子的自杀让六十七岁的汉武帝,感到了生命和帝国财力、军力的极限。武帝否决了桑弘羊策略,下令禁止开垦轮台,决心休养生息,“思富养民也”,发布“轮台罪己诏”。汉匈两大帝国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