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还值得买吗?
T博士/文
2014年,我把之前投保的大陆重疾险(友邦的“全佑一生”)退保了,换了香港友邦的重疾险——“进泰安心保”。彼时,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相比,优势很明显。同样是友邦,价格上,“进泰安心保”比“全佑一生”便宜20%;保障范围上,“全佑一生”保障34种重疾,“进泰安心保”保障34种轻症、54种重疾。
所以,那几年很多人用脚投票,选择去香港投保。
但是从2017年开始,情况不一样了。以我自己为例,随着收入和家庭责任的增加,这两年我又为自己和家人补充保险,补充的都是大陆的产品。因为,这两三年开始,大陆很多保险不仅保费比香港更便宜,保障范围也不相上下、各有优劣势。
我下文会详细解释,主要聚焦在重疾险。
在考虑大陆还是香港保险之前,我们要考虑保险之外的一些因素。
首先,是被保险人是否吸烟。香港的重疾险也好、寿险也好,都是区分吸烟体和非吸烟体的。一旦吸烟,定期寿险加费100%,重疾险、终身寿险加费15%左右,保费超过大陆。
其次,资金的出境和入境。对于大陆居民,原来这些都不是大问题,2017年开始,政策有变。投保香港保险时,涉及资金出境的问题;如果长居大陆,万一将来理赔,涉及资金入境的问题。背后是外汇政策,以及金融机构对此的衍生政策。这关系到保费怎么交、理赔款怎么拿。
首期保费:原来银联卡就可以交保费的,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银联卡无法用于香港保单缴费,Visa和Master要么有金额限制(例如5000美元),要么有次数限制。
续期保费:务必开通一个香港银行账户,并且办理自动扣款协议(DDA),否则续缴保费很麻烦。这几年开通香港账户的难度,越来越大。2016年之前想开通的话,都可以。2016年后,需要预约排队,时间久的需要排半年。2018年底开始,至少是在广州,开通香港银行账户需要提供在香港工作或学习的凭证。
理赔款:2017年以前,香港保单理赔款,有的公司(例如香港友邦)可以直接赔付到受益人在大陆的中国银行卡内。不能直接将赔付款打到大陆银行卡的,也可以拿着理赔支票,在大陆的银行办托收。但是,随着2017年元旦开始外汇政策的变动,大陆没有哪一家银行愿意托收香港的理赔支票。万一发生理赔,受益人只能拿着支票托收到ta的香港银行账户内,再慢慢提取到大陆。
在2016年底以前,即便香港保单确实要比大陆保险稍微麻烦一些,但是因为在保费上便宜30%甚至更多啊,所以还是值得去折腾一下的。2017年以后,如果不是为了资产配置,且本身就有境外资金和银行账户交保费,我一般不建议客户去香港投保。
因为,保费上——大陆甚至比香港更便宜。
同样39岁女性,70万人民币(10万美元)保额,我们看到大陆有很多重疾险比香港友邦和保诚的便宜。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惊天大逆转呢?因为2013年8月,大陆保监会放开了预定利率,之前是执行了14年之久的2.5%的预定利率。政策放开后,产品的研发有时间上的滞后,2015年市场上才开始有预定利率3.5%的重疾险,例如同方全球人寿的“康健一生”,那时候的“康健一生”保障方面,还比不上香港重疾险。
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收了我们的保费,承诺给我们的年回报率。大家会有疑问:重疾险也有回报率?
当然有啊!要不凭啥我只交了20年的保费,保险公司给我一辈子的重疾保障呢?就是因为前20年多收了我保费,滚存升值,用以覆盖我20年后的风险保费了嘛。
在保险行业,预定利率的调整是天大的事情。因为这对保险产品定价影响巨大。我找到一份数据。如下图——
大家可以看到,从2.5%到3.5%,仅仅一个百分点的改变,可以让一份20年期的保险,一下子便宜6-10%;如果是终身的重疾险或寿险,可以便宜30%。
便宜30%啊!
之前去香港投保,最主要的理由不就是香港保险比大陆便宜嘛。这下好了,香港保险的价格优势不再了。
2015年那时候大陆的重疾险,虽然保费和香港差不多了,但是保障上还是逊色一些的。尤其是香港友邦、保诚又先后两三次升级了重疾险的保障范围,突出了癌症的二次赔付。
但是,大陆的保险在2015年以后,进入了一个竞争激烈、快速更新的时代,反正保险产品又不能申请专利。一个叫好叫座的产品推出后,就有其他保险公司效仿。
两年时间匆匆而过,到了2017年左右,大陆的重疾险不仅在价格上比香港低,保障范围上和香港也不相上下了。
我们拿当下两地重疾险的保障范围来场PK,不局限于哪一家的产品。
第一回合:分红
香港保险胜。
香港重疾险普遍带分红,虽然分红不保证,但是不管多少,有分红总比没有强啊!
大陆99%的重疾险没有分红。极个别有分红的,价格贵得不忍直视
。
例如太平洋人寿的“金佑人生2018”,30岁男性,100万保额,20年交,每年保费39300元。如果第30年发生理赔,按中档分红预期能赔付130万。如果出险早,分红可以忽略不计了。
同样的每年3.9万多的保费,换个产品,保障范围类似,保额可以买到180万——只要过了等待期,不管啥时候出险,都能赔180万。客户自己给自己妥妥地“分红”80万。
第二回合:重疾的额外赔付
各有千秋。
万一投保后若干年内患重疾,可以多赔付35-80%。这是香港重疾险普遍有的特色。例如:
香港保诚的“危疾首护保”,0-30岁的人投保,如果投保后15年内发生重疾,额外赔付75%的保额;30岁以上的人投保,投保后10年内发生重疾,额外赔付55%的保额。
香港友邦的“加裕智倍保2”,30岁及以下的人投保,首10年发生重疾,额外赔50%保额;31岁以上的人投保,首10年内发生重疾,额外赔付35%保额。
香港富通人寿的“守护168危疾保障计划2”,20岁之前的人投保,投保后20年内发生重疾,额外赔付80%;20岁以上的人投保,投保后10年内发生重疾,额外赔付60%。
大陆重疾险此前没有类似的额外赔付,今年开始逐渐有部分产品有了。例如天安健康源2019增强版,不限被保险人年龄,只要是投保后10年内发生重疾,且那时候被保险人不满56岁,都可以额外赔付20%保额。
和泰人寿的“超级玛丽重疾险2020”,0-40岁的人投保,投保后15年内发生重疾,都可以额外赔50%保额。
更夸张的是渤海人寿的“嘉乐保”,不管投保时的年龄,只要是在60岁之前发生重疾,都可以额外赔付50%保额。
第三回合:轻症保障和豁免
大陆重疾险胜出。
所谓轻症,其实并不轻,是重疾的早期阶段,例如癌症是重疾,原位癌是轻症;心梗是重疾,不典型心梗是轻症;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重疾,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轻症;因为大家对健康的重视和医疗检查手段的发展,现在很多重疾在早期阶段就被发现了。所以,我很看重这个轻症保障,这意味着客户更容易拿到理赔。
香港重疾险比较早就有轻症保障。大陆的重疾险是2015年才陆续开始有,现在轻症保障成了重疾险的标配。但是两地还是有差异。主要是三点:
1.轻症的赔付额度;
2.轻症是不是额外赔付;
3.赔付轻症后,后续保费还要不要交。
分别阐释:
香港的轻症赔付20%-25%,大陆赔付额度至少20%,有的保险公司达到45%,超越香港。
大陆的轻症赔付,都是额外赔付的,不管客户赔付几次轻症,将来发生重疾或身故,都是赔保额。
香港重疾险的轻症赔付,基本占用保额,例如香港友邦的“加裕智倍保2”,如果客户发生轻症,赔付20%保额,将来发生重疾或身故,赔付剩下的80%保额。
这两年逐渐有保险公司在改进为有条件的额外赔付。例如,保诚“守护健康危疾全护保”和富通“守护168危疾保障计划2”,如果客户发生轻症,赔付20%,如果客户在发生轻症一年后、且76岁之前发生重疾或身故,还可以赔100%保额;如果是76岁后发生重疾或身故,是赔80%保额。
大陆的重疾险自带轻症豁免,万一发生轻症,后续保费都不用再交,合同继续有效。最近一个案例就是,一位客户投保了保额300多万的重疾险,结果交了一年保费,不幸意外导致单耳失聪,属于轻症保障范围,赔付了140多万,后续100多万的保费不用再交,合同继续有效,将来发生重疾或百年归天时,还能赔付300多万。
而香港的重疾险,赔付轻症后,后续保费还要再继续交,保诚是免除客户接下来一年的保费,聊胜于无。
第四回合:中症保障
大陆重疾险胜出。
大陆重疾险从去年开始,逐渐有了中症保障。所谓中症,就是把选择部分轻症(早期重疾),提升赔付额度,例如早期肝硬化、轻微脑中风、中度昏迷等。
中症的赔付额度为50%-60%。大陆有中症赔付的重疾险比较多,目前有一二十款。香港有中症赔付的重疾险,目力所及,目前只有富通人寿的“守护168危疾保障计划2”,有15种疾病可以赔付50%保额。
大陆的中症都是额外赔付,并且发生中症后,后续保费不用再交,合同继续有效。富通人寿的“守护168危疾保障计划2”,客户发生中症后,可以豁免后续保费,额外赔付是有条件的——同样是75岁为限,76岁以后发生重疾或身故,只是赔付剩下的50%保额。
第五回合:重疾的多次赔付
各有千秋。
大陆的重疾险,我一般建议选择多次赔付的,因为随着医疗的进步,不少重疾的治愈率提升,或者患者会长期带病生存。而一旦发生重疾,这个人再次发生重疾的概率比正常人高,但是,ta如果想再次投保重疾险或医疗险,基本不可能了。
但是如果是香港重疾险,我一般不建议客户选择多次赔付的。因为,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虽好,还要考虑价格的问题。香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还是分组的)比单次赔付的贵一大截——
而大陆,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比单次赔付的只贵8%左右。
在具体多次赔付的病种方面,大陆和香港各有优劣势。癌症、中风、心脏病的多次赔付方面,香港的重疾险还是有优势。从两三年前宏利人寿的“活耀人生危疾保”开始,香港的很多重疾险都有了癌症、中风、心脏病的多次赔付(限85岁前)。
以最高发的癌症为例,如果第一次诊断为癌症,赔付一次;如果三年后,复发、转移或新发其他癌症,再次赔付80-100%保额(不同的公司有差异);中风要求第二次的中风和第一次中风,是两次独立的脑中风。心脏病要求第二次和第一次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
大陆的癌症的多次赔付只有少数产品有,例如信泰的“百万守护”、光大永明的“嘉多保”等,都不限二次赔付的年龄。癌症和心脏病的多次赔付,有中英人寿的“至尊守护”。
大陆的多次赔付重疾险,优势在于不限疾病种类,尤其是不分组的多次赔付重疾险,只要第二次重疾和第一次不一样、间隔一年就能赔付。最早出现的是中意人寿的“悦享安康”,至今已有两年多了。
同方全球的“康健一生新多倍保”,也是不分组的多次赔付重疾险,间隔一年就赔付。并且,同方全球的这款重疾险,把“终末期疾病”都作为重疾的病种之一。例如,某人发生癌症,赔付保额;如果没有治好,只要间隔一年,进入疾病终末期阶段,可以再次赔付保额。
其他差异:分期为T1N0M0阶段的甲状腺癌,香港的所有重疾险将其剔除在重疾之外,作为轻症赔付的,赔20%保额;大陆是作为重疾赔付,赔100%保额。
(香港某重疾险中对于癌症的定义)
原位癌,香港重疾险限定器官,大陆重疾险不限器官,只要是原位癌,就按轻症赔付。
还有投保人豁免,香港和大陆也有差异。大陆的投保人豁免,是指父母给孩子投保,或者一方给爱人投保,万一投保人发生轻症、重疾或身故,被保险人的后续保费不用再交,保单继续有效。香港的投保人豁免,一般仅限于父母给子女投保,豁免的情况也仅限于投保人身故。
在产品形态上,大陆这几年真是层出不穷,除了有保障终身的、带身故赔付的;还有定期重疾险,还有一些可以DIY组合配置的重疾险,按需要是否要附加相应保障,选择余地非常多。
综合来说,大陆和香港两地的重疾险,在保费上,香港也没有优势,甚至大陆有的公司更便宜。保障内容上,两地有各有优劣。
梳理这三年来保险产品的变化,由衷感慨:保险行业的竞争是好事儿,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上梳理主要聚集在重疾险方面,其他险种的综合比较,如果有读者感兴趣,后续再写。
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连续多年达成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COT、TOT标准,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相关阅读(可滑动查看):
规划和理念:
◆没病到一定程度,千万别买保险
◆新出的保险越来越好,我要不要等等再买?
◆填错了受益人,有的保单亏钱,有的保单要命,热映大片里没说的保险潜规则都在这了
◆怎么给孩子买保险?只要3500元,搞定1100万元保障
◆买保险,选消费型还是返还型?
重疾险
◆50万基本保额,最高能赔502万,真有这样的重疾险?如何买到?
◆重疾险性价比之王再生变?又双叒叕杠上了,超级玛丽碰瓷康惠保
年金险
◆年金险七大功能超乎想象,你意识到时,可能最好的产品已错过
◆传言纷纷,大家都在抢购的“4.025%年金险”,是否即将成为历史?
◆在人民大会堂开发布会,产品收益率还高达5.3%?!但真相是…
◆连续60年每年单利15.2%的投资机会,稍纵即逝:官方价值1200亿的文件解读
◆从“政府来养老”到“推给政府很可耻 ”,你的养老只能靠自己
医疗险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没了,我的保单受影响吗——从“安邦”变身“大家”说起
寿险
◆很多人忽视了这种保险,但你一定要买
◆这是一款价格“突破底线”的定期寿险
◆新出的寿险,性价比之王,100万保额只要1300元
意外险
◆这种风险,致死人数比癌症更高,很多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惊!无锡高架桥垮塌!但这些意外,意外险根本就不赔!
资产保全
◆37岁,银行净存款1500万,到了2019年,他的烦恼却接踵而至
健康告知
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