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楷书获书法兰亭奖,虽然写得很好看,却僵硬死板
在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上,浙江书法家娄东昇的楷书获得佳作奖二等奖。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书法界的最高奖,能在这样的大展上获奖,足见娄东昇创作实力之强。
娄东昇
娄东昇的楷书是以魏碑笔法写了王羲之兰亭雅集时的诗,作品大气、规整。既然作为一件在兰亭奖获奖的书法作品,我们当然要对其有更高的要求。细读之下,这件作品还是少了魏碑的气韵、滋味。
娄东昇第五届兰亭奖获奖作品
这件作品一目了然,很好看,每一笔一画都表现得很充分,只知伸长而不知收缩,只知用长而不知用短,因此就显得十分单调乏味。点画的纵敛、短长、盈缩都有着两面性,相互作用着,生出不同的美感。如果只用其一,一以为之,也就难以言说丰富。
譬如一些最基本的笔画,横、撇、捺,都是一味地展开。这个动作习惯了都如此就惯性生焉,觉得顺手之至。渐渐地就擅伸长而不知敛,只是朝一个方向发展,敛藏的妙处也就体会不到。每一个字也是需要纵敛、露藏相间的,留一些韵味让人去琢磨、玩味,而不是倾尽全部。
娄东昇楷书作品
优秀的艺术品都有这方面的讲究——通过储蓄的表达使作品耐人寻味,而不是表现无遗毫无悬念。譬如《嵩高灵庙碑》,多么生动啊,许多美感不全然罄露,存在笔画的敛约之处,令人爱不释手。因此娄东昇此作过于平过于显,缺乏整体的退、让,似乎是练单字,把每一个字都写到了、充满了。
尽管魏碑也属于楷书范畴,不能像行草调节度那么大,但是整体还是需要呼吸的、吞吐的,需要起伏感,而不是把一个个字都摆整齐了,笔画摊开,就算是一件作品了。
娄东昇楷书作品
从娄东昇获奖的作品的'表情'来看也很生硬——写碑也需要生动的'表情'。不少人写魏碑,习气很重,以为用笔就是粗、重、锋利,如排刷刷过。因此常常是刻板现于纸上,匠气渐渐滋长,笔下僵硬没有神采。娄东昇此作效法魏碑,也于魏碑上下过功夫,在创作上尽全身之力,让人读来也就过了。
以笔法刀更见技巧,而不是仅仅用力,往往方笔现而刀削斧劈之迹也出现了。魏碑的书写每每缺乏自然,因为人不自然、手不自然,往往方笔出现了,很似魏碑了,却如何看都不自然,装的、作的,而不是轻松写得,真像写的就好了。
娄东昇楷书作品
魏碑也是有情趣的,有生动活泼之致的,把魏碑写死板了,像个水泥块,化不了,可以轻松一些,点画有所轻重,有所变动——所谓化就是这样。点画是有流动态的,是需要人调节的。许多人喜欢魏碑胜于唐碑,魏碑多了生动,没有那么规范典型,也没有那么严密毫厘。
学魏碑无非想法有二,一是增加笔力之雄健,二是把楷书写出趣味来。但观娄东昇之作,并没有把魏碑的优点写出来,作品点画刻板,神情木然。这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来学魏碑、体现魏碑之美。魏碑如此之多,在取法时又当注意哪些问题以及规避哪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
娄东昇楷书作品
魏碑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硬朗中寓力度,点画里纳弹性,铮铮卓然而立。娄东昇此作还是缺乏力量感。尽管架子开张很有仪形,但字未沉入,而浮于纸上。这和笔下功夫的不足是有关的。功夫之深浅于点画上不可逃遁,尽管方笔出现,还是没有力度于其间,只是形耳。
功夫靠反复磨砺而得内在之功力。尤其魏碑,有形无功力,也就是一堆棱角,一些撑开的架子。以'撇'画为例,凡撇必长,是很在意此笔的表现的,但是没气力,单薄了,俗气了。这样的重点笔画一直被强调,却没能写出力量来,反而把不足暴露得明显了。
娄东昇楷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