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微脉完成新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IDG资本领投,专注互联网本地化医疗健康服务入口

近日,动脉网第一时间获悉,微脉宣布完成新一轮系列融资,融资金额达1亿美元。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千骥资本、经纬中国、元璟资本、源码资本等老股东跟投。

自从2015年成立的微脉,一直专注于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通过新技术手段、新服务模式的应用推广。4年多过去,微脉已获得了来自包括IDG资本、千骥资本、经纬中国、元璟资本、源码资本等资本巨头数亿美元融资,持续领跑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就此轮融资的用途,微脉创始人兼CEO裘加林表示,将重点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扩大在本地化医疗资源上的优势,加快城市布局,拓展合作城市和医院;

二是持续驱动创新服务升级和技术迭代,并以打通医疗服务闭环为目标在“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运营”上进行突破;

三是继续完善和打造更专业、更高效的人才梯队,完善业务板块。

然而,微脉目前的互联网本地化服务做的到底如何?加之,2015-2016年新兴的互联网医疗项目,鲜少有亮点突出的,大多数是几个老牌企业获得关注较多,像微脉这样专注于互联网医疗本地化服务的清流企业,是凭借什么得到资本青睐的?

助力医改,拥抱医院

医改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互联网+医疗健康”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互联网医院监管政策明晰,地方政府开始拥抱互联网医院。国家相关配套政策密集出台,明确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自成立以来,微脉积极响应国家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的鼓励和号召,定位为“本地化基于信任的医患服务平台”,基于微脉平台打造新型的本地化医患信任服务关系。以城市为单位,构建本地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对于“城市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建设,微脉创始人裘加林表示,微脉并不像传统的互联网医疗,把医生从线下抽离到线上进行服务,而是由医院牵头,由企业进行建设和深度运营。

微脉的思路是通过和政府进行合作,或者联合当地的医联体、医疗集团和主要公立医院,来提供新型的医疗健康服务。“我们完全拥抱公立医院,与医院深度合作,给医院赋能,而不是去颠覆医院。”裘加林表示。

“企业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格局,一定是合乎医改的方向和逻辑。”裘加林进一步阐释,分级诊疗的逻辑、医改的目的,是“强基层,保基本”,这是政府对医改所设定的底线。在守住底线的情况下,微脉在实践中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去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改善医疗健康服务,满足老百姓对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之上的更丰富多样服务的需求。

做优存量和做大增量的核心是信任

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时,国家卫健委强调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大增量”相结合,提出既运用“互联网+”优化现有医疗服务,又丰富服务供给。微脉围绕两个重点加速发展,形成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和用户基础。

一,做优存量,完善“医疗+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帮助医院现有服务流程提升效率,更好地服务用户。微脉把所有的本地化医疗资源(医院的服务、医生的服务、机构的服务等)全部打通,平台上提供所有本地医院的就医服务、数据查询、综合支付服务,同时通过与公立医院及药品供应服务方等合作,发展互联网医院,实现线上、线下互通的网络门诊模式,拓展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边界,也让老百姓享受到足不出户便可寻医问药的“互联网+”福利;

二、做大增量,发展“互联网+医疗”:更注重的是利用互联网来创新医疗服务,满足老百姓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之外的增值服务需求。

微脉在“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运营”上进行重点突破,通过互联网去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供给,大力开发市场化逻辑下的医疗服务,通过市场化机制开放更多中高端、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让有需求的用户有选择和途径来购买高端医疗服务。实现“让每一个患者得到至少一项专属服务”。

医疗服务运营的核心是信任。基于信任后的医疗服务,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高,自然也就更利于康复,这就是“信任”的价值所在。微脉的商业逻辑是,从如何让医患双方之间构建信任这个角度入手,去构建“信任医疗”。据动脉网了解,微脉在国内首个提出“信任医疗”,以公立医疗体系为核心,提升医患间的透明和互信。

老百姓看病是属地化的,因此微脉是以城市为单位来构建医疗健康服务,立足于本地化。微脉通过与公立医院的深度合作,把一个城市里主要医院的3+1功能(3代表服务、支付、数据,1代表医生)在线化。

一家中等规模的公立医院,每天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数以万计的交互,微脉就能把这些医患交互的“信任连接”沉淀到线上,把每一次医生和患者的接触铸成一个信任的小单元,长此以往,每个医生都有信任他的粉丝,每个患者都会有自己信赖的医生,家庭医生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基于就医的本地化属性,微脉在单个城市链接本地大多数的医疗服务资源,给用户完整的就医服务体验。这也意味着微脉主要服务的城市不在北上广深,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目前微脉重点拥抱三四线城市,全国这些城市加起来超过150个,覆盖5亿人口。

深入城市医疗服务的核心后,这种“信任关系”开始为微脉反向赋能,医疗创新服务自然顺势推进。据了解,微脉早在2017年,就与多家医院合作,围绕细分病种开展专科运营和创新,目前围绕32个科室、1000+细分病种,提供超过12000种SKU的服务,给患者做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全周期全病种管理服务。

领投方IDG资本表示与之理念契和

随着规模扩大和业务持续升级,如今的微脉已经覆盖了全国17个省份,合作城市70余个,合作医院近千家,用户超千万,服务覆盖超1.5亿人口,十万名医生在平台上提供各种医疗健康服务SKU。

本次融资领投方IDG资本合伙人张建斌表示:“城市化的运营门槛其实非常高,但是微脉另辟蹊径的准入模式为自己预留了极大的市场空间,微脉聚焦运营投入,在很多城市实现用户‘购物上淘宝、看病用微脉’的用户基本认知。同时它完全拥抱公立医院、扮演医院帮手的态度也与我们的理念相符合,医疗服务就应该回归到医院和医院里的医生中去,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医疗健康。”

作为微脉董事,源码资本郝毅文表示:“源码资本连续投资了微脉的天使轮、A轮及B轮,本轮继续加码。很欣喜看到四年来微脉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专注服务患者、服务医改的定位,初心不变,商业空间也逐步扩大。源码愿意继续支持公司成长,也期待微脉能在互联网+医疗这个稳速变革的赛道取得更多成果。”

千骥资本持续加码:这是稀缺的样本,一股清流

此外,作为本轮融资跟投方之一的千骥资本,沈小寅表示,自从2010年千骥资本成立后,一直都比较关注两个领域的投资和布局,一个治疗,另一个是关怀。

在沈小寅看来,80%的患者对医疗需求是关心,而关心所产生的应用场景是医疗服务;20%的患者对医疗需求是治疗,对应产生的就是医疗技术。

基于此,沈小寅认为微脉不仅是医疗服务里非常稀缺的投资标的,而且在布局方面也是领先国内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微脉从始至终以患者的本地化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基于首诊的信任医患链接,让患者获得更多的care相关的服务。沈小寅坚信微脉会成为提高现有医疗体制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在老百姓心中逐渐成为本地就诊服务的首选。

同时,微脉也抓住了二三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的流量入口,向本地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服务,效率更高,体验更好,赋能现有的医疗体制。这门槛很高,既能切到医院本身的流量,又有源源不断地C端的流量涌入。这是他们持续加持的原因之一。

除了给与微脉资金上的帮助以外,沈小寅还提到,其投资机构的定位是将投资项目聚合在一起,希望以攒局的方式,打造成一个医疗生态闭环。也就是说,他每天都在构想这些被投项目之间如何联动。

拿医界与微脉的合作来说,这也是沈小寅投资了微脉后,将这两家企业“牵手”成功,合作效果还不错。

医界是通过围绕医生各项职业社交场景进行度身定制,微脉的场景也是在医院,服务医生。两者的应用场景重合度很高,服务对象也是高度重合,同时满足了医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这是他们合作的基础。

合作的内容,微脉是以患者为需求,需要大量运营时间,患者的需求是最终还是要靠医生和医院来服务的。再看医生的需求,医生如何服务患者,需要什么工具、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这就需要链接医界的产品。如此一来,双方共同打造一个让患者、医生、医院都比较满意的结果。

沈小寅表示,双方通过这种联动项目的合作,其实也是帮助各自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护城河。

另外,从医改的角度来说,本质上是希望医院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保支出,医生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而微脉的出现是帮助医院将患者留在医院,同时推出一些打包付费的项目,患者又愿意买单。比如说孕产期的产检套餐,让用户在公立医院享受类似于“和睦家”这样的医疗服务质感。

比如微脉与医院的产科进行合作,针对孕妈的整个孕期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各种“关怀”,线上的服务本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强项,而微脉还在线下、在院内,也通过自有的服务人员、专门的服务场所、专业的医护团队等,为每一位用户打造“专属服务”。同时,整个流程的项目都是有医院的医生和微脉共同参与,过程非常透明。

如此一来,基本上一个在该院建完了卡的用户,愿意购买这个服务包约有40%。这是一个在医院场景完成的服务,由这家医院的医生参与,信任感才会建立,购买转化率才会提高,从而激发用户的购买力。

文 | 罗美

近期推荐

★ 民营康复医院的获客营收、特色科室搭建、医保对接等问题,需要这些锦囊妙计

★ 器械产业与黄金十年,医生是撬动创新的关键?

★ 没有“腾笼换鸟”的持久战,何来医疗创业的“水大鱼大”

★ 院长周晓庆解码明基医院:业绩快速提升的背后,六种途径解决民营医院痛点

★ 成立16年估值50亿,这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还给员工买房!

★ 30个城市将试点DRG付费,深度剖析医院管理模式变革

动脉新医药

★ 哈佛大学如何转化创新?对话哈佛顶级科学家,我们得到5条线索

★ 复旦大学施奇惠教授:单细胞测序将带来液体活检领域的新机会

★ 卡瑞利珠单抗定价来了!19800元一瓶,国产最贵

★ 专注甲状腺疾病检测,优甲医疗如何寻找分子诊断新蓝海?

★ 七种方法大比拼!Broad研究所发布单细胞RNA测序方法比较研究

★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争议和未来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