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中秋|一路牵手,走向诗与远方
月圆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路牵手,走向诗与远方
——江苏省王常亮名师团队的活动反思
海头初中 仲伟松
作为江苏省王常亮教研共同体的一名成员,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幸运。说“自豪”是因为为我在这个团队得到了不断锤炼,业务进步很快;说“幸运”是我能够在中央电教馆提供的这个平台认识全国很多的同行,与他们真诚研讨、交流心得,一起打造这个学术的平台、友谊的平台、心灵升华的平台。
仲伟松老师在执教异步教研
一、活动背景:立足新时代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舞台
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的“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着力教研共同体协同体系建设,以同步单元教研为基础,通过异步、同步教研、示范教学、专题课堂等形式,将名师教研共同体对接西部地区县级教研共同体,县级教研共同体再以专题课堂形式覆盖本县师资相对缺乏的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江苏省王常亮名师团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对相关地区实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支教工作。
二、活动思路:基于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系统大布局
我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同、异步教研和示范课活动,以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为基地,坚持“一人主备、全体参与”的原则,按照这样的流程开展工作:主持人王常亮教授统一部署,每位成员每次都要结合对应课题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主备人进行详细设计后,及时传达给全体成员,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思想对照主备人的设计,比较分析,反复研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然后,主备人整合大家合理化看法,进一步完善设计。负责异步教研教师最终形成课件在上传平台前,要先发主持人和负责同步教研教师再次审核,最后由同步教研教师负责上传。接着,结合异步教研精神积极开展示范课。待异步教研与示范课之后,全体成员与相关地区的同仁一起参与学习和评论,积极解答大家的疑问,在同步教研前,把全体教师的评论进行梳理、分类,逐个环节研究,再次完善教学设计,以更加成熟的思路、充分的准备和多元的实施路径开展同步教研。所有成员必须参加同步教研活动,边听边研究,通过远程网络对话或者现场对话,保障同步教研的教师科学准确开展活动,在每次同步教研活动临近尾声,现场的其他成员即时把自己的听课反思与大家交流,在总结同步教研教师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将教研活动从线上转到线下,并通过整理简报的方式促使每一位成员深刻反思,找出亮点,对准短板,精准施策,力争让每一次同异步教研活动都有一个较大提升,力求实现王常亮教授给我们提出的“出自我手,必成精品”的奋斗目标。
三、活动实践:践行多元研讨路径促师生成长大交流
现以九上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为例说明我们共同体是如何坚持以系统思维指导“异步教研——示范引领——同步教研”循环机制的。
1.异步教研先引路
仲伟松老师在共同体整体计划安排下,首先准备对第一单元教学理念、方法的提出方案,从“议题式教学的'大’与'小’”的议题出发,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
(1)大素养小目标
从教学目标看,我们需要从多层次角度予以界定,从“大”素养走向具体“小”目标,即从上位目标走向下位目标、从宏观目标走向具体目标、从全局目标走向阶段目标,保证教学目标设计的连贯性、全面性和可行性。这也保证了教学不迷失方向,在素养导向下逐步落实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
(2)大概念小知识
从教学内容看,我们需要以大概念统率具体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结构化处理,用大概念整合具体知识,用具体知识从不同逻辑角度剖析大概念,保证学生“见树干,更见树木;见树木,更见森林;既见知识,更见学科;既见知,更显人”。
(3)大背景小体验
从教学情境看,道德与法治课在生活中,生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这就要求思政课要立足社会发展的时空立体维度中,将鲜活的人、事嵌入到课堂中,让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在这个大学习环境中不断体验和践行,感悟生活、反思生活,提升自己的素养。
(4)大议题小问题
从教学问题看,我们要在过去问题式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提出议题式教学,用议题及其子议题统率具体探究问题,使学生探究问题系统化、序列化和层级化。
(5)大活动小步伐
从教学活动看,坚持“大活动小步伐”强调议题式教学活动的指向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活动的指向性要求活动设计既要“大”,即基于大概念的理解展开活动;又要把握“小”,即基于具体知识的理解展开活动。
(6)大实践小评价
“大实践”是指将整个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是师生探究生活的行动轨迹;“小评价”指的是伴随教与学的过程开展对应的评价,以评价引领教学实践的运行,通过教学实践达成评价的指标。
2.示范课例示路标
李文慧老师根据异步教研的精神,结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进行更加精准化设计:
李文慧老师从中心议题到子议题设计再到具体问题安排都做了进一步调整,使得课堂教学问题线非常明朗;对情境话题做了调整,补充了更具时效性的资源,使得教学更具有感染力;对活动安排更加细致,使得学生议学活动自然顺畅,学生学科素养得到有效达成。可见,示范课是对异步教研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同步教研强提升
(1)议题内容具有整合性
议题是将主题置于话题讨论中的问题,主题是渗透其中的,是隐性的,而话题和问题是显性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中运用知识和生成知识。议题是问题,但问题不一定是议题。
(2)议题呈现具有复杂性
议题意味着“非议难以解决也”,即需要师生互动共同去面对,经过商议、议论和争议等方式才有可能让答案浮出水面。可见,议题不可依茂定论,而是“议”味浓浓。
(3)议题探究思维多元性
议题作为问题是促使学生对观点的深度理解的思维过程,是把学生从低阶思维推上高阶思维的过程,是驱动学生思维碰撞和灵魂升华的过程,而不是食而无味的生吞活剥,不是赌博式直接判断,不是用“嘴”去“解题”而是用“心”去“解决问题”。
(4)议题生成具有价值性
对于学生素养的评价,需要将教学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起来,正确理解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辩证关系,就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情况,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得以发生并作出及时恰当的评判,以此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活动反思:从实践自信稳步走向理论自觉大循环
1.受教方内部抓协调
受教方涉及地区、单位比较多,各自情况又是参差不齐。所以,受教方在开课之前需要把脉自己的教学情况,明确自己的需求和交流时间节点,形成一个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需求“清单”,将其及时反馈给施教方,以备施教方针对“清单”,作出合理安排,让供给与需求保持一致,更好地发挥项目组活动的效益。
2.施教方内部保统筹
施教方要根据受教方提供的需求“清单”,提前谋划,积极准备,精准支教。在上一期活动结束后就要及时反思,作出合理评价,对成员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可以更替新成员,保证施教团队的工作质量。同时,还要考虑实际需求,精细选择成员组成,既要有专家型教师,也要有实践型能手,打造高质量支教团队。团队成员要在全局计划指导下落实自己的任务,既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也要强化团队精神。
3.多方保持无缝对接
每学期的教研计划基本是施教方提供的,难以确保精准对应受教方的教学进度、学情和教情,容易造成实施过程中议程冲突。所以,非常有必要在每学期开课之前双方在电教馆以及全景平台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下制定出一个周密的计划,让每一方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一盘棋”,并保持一个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及时调整计划,避免资源浪费,发挥项目组活动的最大作用。
在此,感谢大家对江苏省王常亮教研共同体的信赖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共进,打造优质的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