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知名高校涉足教师教育大势所趋?师范院校生存空间或被压缩
前不久,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和江苏教育名师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南京大学相关领导表示,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不同于以往的高等师范教育定位,会深度结合南大特有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创新优势和江苏特有的教育模式、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不断培养一流的教育人才、产出一流的教育成果、孕育一流的教育文化,为江苏、全国乃至世界教育发展提供南大方案、贡献南大智慧。
时间往前再推一点,2019年9月,苏州市教育局与苏州大学协议共建的苏州大学师范学院成立;2019年3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并于2019年秋季在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5个教师教育类专业招收本科生。
仅今年一年,就有至少3所“双一流”发力教师教育,有人担心师范院校的“饭碗”会被抢。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如今有不少师范类院校都面临着一些困境:优秀学生不愿填报,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大学毕业生没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或不愿意进入教师队伍;部分高考生仅仅拿它们当“跳板”,他们把师范院校当成“获得本科学历的中转站”,只要有机会,就会报考其他院校的研究生。这些难题还没有解决,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就开始发力教师教育,人们难免会认为“师范院校生存空间会被压缩”。
不过,只从教师培养角度看,综合性知名高校涉足教师教育,确实有很多益处。
首先,它可以打破当下师范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缺乏跨学科培养的问题,相当多的师范院校,培养教师还是采用固化的、简单的“专业性+师范性”模式,而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目前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的教师培养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其次,名校培养的毕业生,更容易得到认可,更有机会进入比较好的中小学任教。比如深圳老牌著名高中深圳中学,今年5月份拟录的三十五名新教师,全部为顶尖名校毕业生,仅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就有二十人。知名中小学录用新教师倾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说明这些毕业生的水平是被肯定的,也说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更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
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数量已经达到1673.83万人,其中有约1131万人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任教(不含高中阶段及大学)。也就是说,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涉足教师教育,不是因为师资匮乏,而是为了解决基础教育领域高水平师资的结构性缺乏。
为了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发力教育教育领域,国家和地方均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2018年年初,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2019年3月,《北京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办法(2018—2022年)》发布,提出“将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类专业,招收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怀的学生,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2019年6月,《江西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发布,提出“启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在师范类专业培养院校或二级学院中遴选建设10个省级师范教育基地。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依托学科优势,成立教师教育学院”……
除此之外,江苏省、黑龙江省、福建省等地区也都表示支持、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涉足教师教育领域。
虽然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我们也需要警惕师范生技能培养被弱化的可能。教育学者熊丙奇博士认为,综合性院校存在重学术研究、轻人才培养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学校的学科交叉优势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在师范专业教育上——教师会缺乏对师范专业人才的教学研究,而关注如何出科研成果。
不管怎么说,社会对教师的整体要求在提升,无论是师范类院校,还是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都需要不停钻研,探索更有效、更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师培养模式。唯如此,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加优秀,我们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