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迁都建业后,武昌(鄂州)留守的人马究竟有多少?

领武昌事武昌都督及所辖兵力。上大将军乃虚衔,陆逊出镇武昌后的实际军事职务史籍未有明述。吴增仅认为应是武昌都督,“黄武初,权自建业徒 都此.黄龙元年还都建业,于此置都督为重镇。后分为左右两部“据陆逊本传所言,赤乌七年(244 年)顾雍去世由陆逊代为丞相,孙权下诏日“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由 吴增仅对此进行考证后云“最卒,诸葛恪代逊.

权乃分武昌为左右两部,昌岱督右部,以证逊传所云,则知所谓领武昌事者,乃武昌都督,非武昌郡事也。”吴氏分析颇有见地。陆逊原为西陵都督,他赴武昌后,其职务由步骘接替。南郡方面,此时由朱然担任乐乡都督。而陆逊所辖长江中游之武昌与江夏、豫章、鄱阳、庐陵数郡则缺少任命都督的明确文献记载,文献记载的仅有夏口督、河中餐等职权较小的督将。笔者认为陆逊应掌管这些地方,具体军职应是武昌都督。陆逊负责的都督辖区除了武昌所在的江夏郡,还有前述豫章、鄱阳、庐陵E三郡,而不包括西邻的长沙郡,其西南境界是江夏、长沙两郡接壤的蒲圻县吟湖北蒲圻市)。清代学者洪亮吉(补三国疆城志》将吴蒲圻县列入长沙郡,谢钟英则认为蒲圻县应属武昌后为江夏)郡。他根据《三国志●吴书.吕岱传》有关记载考证道:“潘 溶卒,岱代溶领荆州文书,与陆逊并在武昌,故督蒲圻。

陆逊卒,分武昌为二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是蒲圻吴属武昌。洪氏从沈志》隶长沙,非也。"

孙吴再次迁都建业,其主力“中军”亦随之东调,武昌地区的军队数量显著减少,因而导致该地防御力量被削弱。这一问题曾引起孙权的担心和焦虑初 ,权在武昌,欲还都建业,而虑水道溯流二千里,一旦有警,不相赴及,以此怀疑。”武昌留守的人马究竟有多少?史籍未有详细明确的记载,但是关于其机动兵力的情况还有少数史料可供参考。例如《江表传》载孙权还都建业前,曾在夏口坞中大会百官商议武昌地区的防御战略,“诸将或陈宜立栅栅 夏口,或言宜重设铁锁者,权皆以为非计。”小将张梁建议,“遣将入沔, 与敌争利,形势既成,彼不敢干也。使武昌有精兵万人,付智略者任将,常使严整。- 旦有警,应声相赴。这一方略得到孙权的赞同,“权以梁计为最得,即超增梁位"。此处所言的“精兵万人”,就是武昌都督辖区的总预备队。

另外,曹魏青龙二年(234年)五月,孙权三路伐魏“孙权入居 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议、孙韶各将万余人入淮、沔。”陆议即陆逊,此条资料也表明他统率出击的机动兵力有万余人,可以和前述江表传》的记载相对应。若是遇到紧急情况,都督麾下万余兵马不敷使用,则抽调辖区各郡县的部分常驻军队前来汇合出征。

例如,黄龙三年(231 年),武陵蛮或称五溪蛮发动叛乱,孙权即命令驻在武昌的太常潘溶调集诸军征讨,平叛后再回到原来驻地“先是,溶 与陆逊俱驻武昌,共掌留事,还复故。”。此役出动的人数达到5万之众,就是武昌都督辖区在特殊军情下能够调用集中的作战兵力。

《三国志)卷47《吴书.孙权传1》日:“黄龙三年春二月,造太常潘溶率众五万讨武陵蛮夷。”又抚夷将军高尚亦日“普潘太常督兵五万,然后以讨五溪夷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