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大夫前,先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珍藏版:一个10年科研工作者的万字深度总结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多多少少都会有着一些职业发展上的困惑,他们除了日常前线的临床工作之外,同时还要兼顾科研任务。很多临床医生都处在被动科研的环境之中,这样难免会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甚至还可能有些医生会因这样的环境而对体制产生抱怨:"为什么临床这么忙,还要做那么多科研,能治病救人不就是作为一位医生的核心吗?"这样说虽然不无道理,但医学一直在进步,这些进步不光只是在临床上,更多是需要从基础科研出发,再逐渐走向临床的。因为疾病在进步,细菌和病毒也都在进化,一旦治疗和预防手段落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所以我们首先不能有抱怨的心理,与此同时也不能只顾着临床而忽略科研。在医学上要做到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才是医学的真谛,也才能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多且更为有效的医疗服务。
近几年从国家政策导向及单位职称的晋升还有医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在这样的变化之下,很多没有科研背景的医生确实会感觉有些措手不及,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处处碰壁,甚至其中还不乏一些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优秀医生。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成为我们很多医生当下最为紧急的问题。所以,我们这次主要讨论的内容就是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跳出这个困境。
科研到底怎么做?

一、科研不能盲目做

前言中我们提到很多医生正在被动做科研的问题,其实也可以说是绝大部分医生,尤其是一些年轻医生,他们很多目前可能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其主要问题是因为我们很多医生并没有自主的科研意识,基本都是单位下达的任务,亦或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去做的。这样一来,如果科研仅仅只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去做的话,最终结果往往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那样,甚至可能背道而行。

科研本身就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赶"有时候可能确实可以赶出一个职称,但科研本身是需要积累的,只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否则很快就会陷入瓶颈,到了这时,为了跨越这个瓶颈很可能需要你把已经走过的路再重新走第二遍。这就如同一座断桥,当断层不大的时候,虽然有风险,但还是有可能跳过去,不过断层到达一定的宽度时,是怎么都跨越不了的。对于科研来说,着急忙慌只会顾此失彼,甚至留下终生遗憾。想要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关键,理由也非常简单,如果别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你多,凭什么成果会比你的差?当然确实不排除会有意外或者奇迹发生。但职业生涯,并不是一种赌博,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即是严谨的作风,怎么能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筹码去押注呢?

此外,科研除了需要提前准备以外,还要能脱颖而出。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一套完整的职业发展规划了。如何将科研做精、做出色也是很多医生在职业路上遇到的另一个难点。不过虽说是难点但也是一个飞跃的机会。在我接触的医生里,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其实并不清晰,往往盯着一些所谓的热门研究,想借此研究方向申报一些课题,拿到经费从而能做一些项目出成果。另外还有一部分医生查了大半年的文献,想找定一个好的方向,起一个好头,但一直迟迟未能定下方向。我相信在看这篇文章的很多医生也会有类似的经历,首先这些想法本身并没错,但方法上需要要注意,否则可能只会让你将来对科研更加困惑,甚至失去信心,下面我会通过一些以往碰到的案例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方法的重要性。

之前有位医生朋友在与我聊天的时候讨论过他自己的一个项目,立题方向很不错,也都是当下热门的议题,不过该项目迟迟报不下来,他怀疑名额都是被内定的。我给他分析了一下,也解释了一下:从项目申报来说关系成分可能真会有一些,这是实话,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大部分其实和关系成分无关,在制定研究方向时尽量选择热门的方向是没错,但也要看研究基础和实际所做的方向是否相符,或者说研究基础是否扎实,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要考虑到在这个热门研究领域里是有很多原本就是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者,就算可能资历并不那么深,但从研究基础来说肯定要比一个并不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要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这个方向并非是我们自己的强项,那对于申报项目来说选择这个所谓热门方向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基金委评审是非常重视研究基础的。另外方面来说的话,热门的方向往往被关注度很高,虽然可能资助总数很高,但被关注度高的话做的人自然也多,竞争会很激烈,因为有很多研究人员的想法会和我这位医生朋友一样。最终,我的这位医生朋友还正是我说的这样,自己的研究基础对于他申报的项目来说只能说是沾了个边,所以我建议他,要么先花个1-2年时间发一些文章作为基础后再报,或者要么暂时只能先把这个方向搁置一下,找个自己更加擅长的,有研究基础的方向去报会更加妥当一些,不要一味追求热点,有热点的前提条件是要先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找好,然后在这个方向中再去增加热门的关键点。否则可能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无形中大幅降低了自己项目的中标率,给那些中标的人做了炮灰。

除了这个案例之外,还有我碰到最多的,就是在选题方向上纠结许久的。定方向需要慎重是对的,不盲目,考虑好做什么方向后一心一意先做好这个方向。但其实定方向并不那么复杂,后面我针对这部分方法会做一些讨论。

二、凡事,方法最重要

职业的发展和我们平时做研究项目是一样的。前期计划的重要性好比一个研究项目的前期设计,决定了将来职业道路的顺利与否以及职业成就的达成情况。

找一个好的方向确实很重要,不过其实只要记住一个关键点即可--术业有专攻!做你擅长的事,包括科室擅长的以及单位擅长的。把一件事做好了之后,再考虑往别的平行方向延伸。与其花大量精力去找热门方向,不如针对自己科室擅长的地方,平时临床患者样本最突出的点,集中去攻,缩小检索范围,着重自己最强项的点去找。

原因很简单,对于医生来说,所有的基础研究最终都要围绕临床的,失去临床意义便无意义。如果这个研究方向将来在临床上很难得到应用的话,不建议做!例如一年都收不了几例患者的临床研究基本是无法开展,不利于研究做深做大,容易走向瓶颈。反之,从自己临床上寻找问题,查阅文献,针对自己临床上的强项去找,当下虽然可能并不热门,但从这个方向出发,容易出成果,同时随着平时临床经验逐渐增加,结合在这个领域里先前做的研究,也容易有新的Idea!做基础研究的同时在临床上也能得到相关的应用,这样几个循环后,整体的研究不仅连贯性强,而且实施起来更契合自身临床情况,越做越有信心。

在日后申报课题的时,既有研究基础,又有临床验证,基础临床相结合,并且以往研究有着完整的连贯体系,不论从专业度还是该研究领域的能力都是能说服基金委评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只需要主攻一份高质量的标书即可,只要标书整体逻辑性强,重点能突出,吸引到基金委评审的研究,那中标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总结以上,选自己擅长的方向,能长期在临床上得到应用的方向坚持不懈,做大做深。在整个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会有很多人跑在你前面,但跑得久了,前面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有放弃的,有跑偏的,有跑了一半东张西望的等等。只要坚持了,将来自己可能就会是领跑者,专家首先是要先针对一个领域的,自己的经验丰富了,才有理由去领跑。

前面我们说了方向以及方法的问题,解开方向方法问题的结后,就要开始落实到执行以及规划中去了,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重中之重!以下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关于职业规划的执行方式。

三、职业发展,眼光放远

我们在之前谈到关于很多医生一直在被动科研的现状,每次也都是等到单位要求时才会去做相关的准备。在这样被动的情况之下,由于时间非常紧迫,会让自己心力憔悴,疲于奔命,并且最终的结果可能还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还容易产生厌恶科研的情绪,甚至出现极端的想法。人在长期高压环境下,会不快乐,与其发生这样的情况,不如换个方式,提前规划好,把自己的职业道路走的更精彩一些,每天都能活在有目标的日子里,让原本的任务变成一种成就。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心心理健康作为评判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去定义了,作为医生的我们更应该了解自己的内心。给自己定个大目标,然后细分成小目标,一个个去完成,让自己一直活在成就感中,最终达成自己的大目标,充实自己的内心。

几个月前,有个朋友和我聊天说现在医生越来越不好做了,既要看病又被逼着做科研,课题啊什么的他都已经不考虑了,反正怎么报也都报不中,就想混着混着到退休得了,晋升目前也不奢望了,现在新来的年轻医生能力都很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就想休息休息。其实我能理解,他并不是不想上进了,而是失去了上进需要的信心,自我否定。作为一位医生,寒窗苦读那么多年。在大学里,医学专业可以说是压力最大的,也是最辛苦的专业之一,大家辛辛苦苦那么些年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在医院里混到退休吗?其实大家都希望能有个好的前景,干出一番事业,哪个毕业的年轻人不是这么想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棱角慢慢被磨平了而已。

我朋友的情况其实在我平时的工作里并不少见,并且也让很多医生非常困惑,但要走出这样的窘境其实并非难事。首先,我们要从一个严谨及大胆的职业路线规划开始,制定一个目标!并做好详细的计划,然后落实到执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不要等别人给你安排,也不要去抱怨当下,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时可能仅仅只是你的一个消极想法而失去了一个机会,然后又会因为失去了这个机会而抱怨,导致另一个机会出现时你都没看到一起飞走了,进入死循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这种循环中,要的是计划好立即就去做,没有执行,再完善的职业规划,都是空谈!

其次,我们就要谈到目标的制定了,如何去制定自己发展的目标也很重要,可以说是前进路上的希望和里程碑。在我碰到的一些医生里,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医生,他们中很多人对国自然项目都怀着敬畏,不敢轻易去触碰,觉得离自己还很遥远,并且很多人潜意识里也认为名额一直都被一些国内顶尖单位和学府掌握着,这样的想法确实也不无道理,这些单位本身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国家同样拨下的经费利用率会高很多,那毫无疑问会给予多一些支持,不过按照每年国自然下发的经费总额来说,就算在很多方面这些单位有绝对的优势能拿到很多资助名额,但其实也仅仅只是总额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剩余的资助经费还有很大一笔,与此同时个别地区还有国自然地区扶持项目,是单独针对一些偏远地区的,从机会上来说其实剩余的名额还有非常大的一部分,大家机会都是一样的。如果能理解这点的话,咱话不多说,开始定一个中距离目标--"国自然"。不要怕,作为医生来说给自己定一个国家级课题的目标只是让自己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进行飞跃的一个基本而已!对有些年轻医生或者科研能力还比较薄弱的医生来说,这个目标可能会认为比较远,不过记住一点,这是你前方的阳光,只要一直坚持在朝这个方向走,总有达到的那一天,而且到了那时,再回头望一眼过去也就是目前当下,你不会为现在定这个目标而后悔的!你会是你们单位里脱颖而出的那一位,也是单位里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国自然作为第一基本目标

PS:这里我们先说一下为什么要以国自然作为第一基本目标。国自然对医生的好处相信大多医生应该都能理解,不过对一部分医生来说,具体的作用可能相对还是比较模糊的,这里我也简单说一下其意义所在。

1

先从总体来看:

国自然对医生,尤其是想让自己在单位有一定地位的医生来说是进入良性循环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很多医生也知道国自然项目难报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前期基础的不足或者竞争力不够的关系,但其实不仅仅是国自然,科研基础对很多课题项目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而国自然就是很多项目申报时作为研究基础的通用典范!如果我们成功申报过国自然项目,那从研究基础的角度来说,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大型的课题项目,以及所有的中小型课题项目了,在申报其他任何项目的时候都会非常有底气。同时有国自然课题也有了经费的支撑,可以持续把研究项目做深,持续产出成果,用于申报更高的课题。

1

从单位职称及地位看:

医师职级从初级住院医师开始,到中级主治,高级的主任医师来说这都是一个过程,而很多一线城市的高级职称除了有相关的文章成果外,还需要课题项目作为晋升的标准,甚至有些单位会以国自然课题项目作为标准,那如果有了国自然,至少到高级职称的话基本已经没有问题了。另外单位方面除了医师职称外,还有行政职称,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些行政管理岗位,这些行政职称光只有文章本身肯定是不够的,需要有带动性,可以理解为除了自己以外,能带动整个科室,甚至单位本身的科研,能在单位起到带头的作用。要有这些属性,那毫无疑问是必须要有大型项目的,最基本的就是先从带学生开始,晋聘硕导、博导!而国自然很多人都知道,也是聘为博导的关键要素,没有国自然基本是不太可能成为博导的。成为博导后,在带学生的同时,学生也能协助完成相关的科研工作,作为通讯作者的你也能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有了这些成果后在单位的地位自然也就提升了。

1

从待遇角度来看:

职级有了待遇也自然提升了,行政职称也有管理相关岗位津贴,博导还有博导的这部分,外加产出的成果等,都是能提升自己个人待遇的。以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国自然作为第一目标的原因。

1

总结

国自然是一个走向高级行政岗位的开始,当你有了面上项目后,有了自己的学生,有了自己的团队,研究也就真正意义上走上了正轨,良性循环的开始,如果那时你还年轻,那单位的机会也不会少,在同等研究能力情况下,单位本身也更愿意投资在年轻医生的身上,不管是行政职称,还是进修机会上。

如何完成目标的执行呢?

目标既然定好了,我们就要落实到执行层面。针对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先分析和理解这个其本身,同时针对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几个阶段,然后逐个突破。在执行前,我们要先针对每个阶段可能碰到的问题,或者自身的弱项先进行分析并提升。拿国自然来说,我们可以先理解一下国自然的项目申报要求及指南,定位好自己首先想报的是什么级别的国家级课题,常规来说有国自然青年基金、地方基金及面上项目。先后顺序建议--青年基金 > 地方基金 > 面上项目。

1

青年基金主要由于年龄限制,是为年轻的有潜力的科研人员所创立的基金,男性35岁以下,女性40岁以下,只要在这个年龄段内符合要求的一定要去申报,不管是否能中,主要因为一旦过了这个年龄,就无法再申报。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至少是在读博士,在导师同意的情况下,依托单位申报,或者就是博士学位且有依托单位可以直接申报。但一般目前的竞争情况来看最好是在这前提下再有一篇基础的SCI文章。

2

其次是国自然地方基金,由于是地方扶植项目,所以不参与面上项目大型国内顶尖单位和学府的竞争,也是一个机会,但由于地方限制,先查询一下是否符合地区扶植标准,可在国自然官网的【资助格局】中查询,符合地区要求的情况下,还需要是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但目前的条件下最好还能有一篇基础SCI文章。

3

最后是面上项目了,国自然面上项目是聘博导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参与全国所有顶尖单位人才竞争的一个资助项目,所以难度相比前两个会大很多,竞争也非常激烈,除了需要有博士学历以及高级职称外,研究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以往以通讯作者身份申报过相关的省自然及以上课题的,包括有相关研究领域里的基础研究SCI文章,以及高分的文章基础为关键。所以在没有一定条件情况下,并不建议轻易申报面上项目,否则大多情况下是石沉大海的。一般如果以往有过国自然青年项目、地区项目、或者有省自然项目的作者才建议考虑,每一步都需要循序渐进。

在了解以上国自然项目的基本情况后,根据自己目前的能力、基础以及所在的阶段要开始确认好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情开始准备起来了,我们就接着上面提到的直接以国自然面上项目作为当下的大目标同时,以最困难的基础条件来举例。

      职业规划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自身情况,博士学位,是否已获得?如果还没有,那我们要先解决博士学位问题。先发一篇SCI文章作为起点,这是博士毕业时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大多单位在晋升高级职称时的必要因素,基本上大多在职博士毕业用的SCI文章也都能作为晋升高级职称时使用,两不误,不过在职博士的学位基本上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才可以拿到,也不排除可能会有延期的情况,所以这个阶段主要第一要素就是最快时间发完文章博士毕业。其次,在博士毕业的同时聘上高级职称后,手上至少已经有一篇SCI的文章了,但此时可能还没有基金项目申报的经验,我们需要再给自己5年的时间去达成咱们的大目标,这5年是卧薪尝胆的5年,不过肯定也是一直都在进步的,因为一直都会有成果产出,5年之后才是你真正享受成果的时候,而且很多课题基金项目主要看的就是近5年的研究成果。针对这部分我们可以先理一个顺序,这个顺序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打乱,要按次进行,清楚先后顺序以及做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只要这部分熟悉了,将来在你制定新计划的时候,也会非常有层次,不会让你一头雾水。最后,提醒一下各位,一定要注意!在没有达到当下阶段目标前,个人建议其他的暂时先不用多考虑,容易走弯路,哪怕是当下的一个条件对自己来说达成非常困难,你也只能考虑如何去达成,去攻克,没有捷径。以下我按照刚才的条件来做一个计划给大家先看下。

一、毕业时有一篇SCI作为研究基础

首先考虑的无疑是一个地方项目(当然如果年龄和地区允许的话,首先考虑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或国自然地区项目,按上面提到的国家课题申报顺序)

申报项目本身有两个关键的用途 -- 首先对于国自然来说,以往负责过的研究项目是一个关键,证明作者本人是有项目执行经验的,主要用于说服基金委评审相信你对项目的把控度;另一方面就是有一定的经费去支撑后续的研究,用于加深加大研究意义,也是为了后续在课题项目完成后,其成果本身能用于发表一篇影响因子相对较高的文章,使结题总评更加优秀,并且又能为后续申报课题打下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能仅仅只是一个省自然的课题(或国自然青年或地区项目),在手上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在原本发表文章的基础上,再先行垫资做一些预实验,有预实验的研究项目在中标率上会有大幅提升,尤其是有说服力的结果,让我们整个项目更具有竞争力。

二、在地方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后,专注加深研究意义

如刚才所说的,研究要做深。大多地方研究项目,如果不是国家级项目的话,经费资助预算一般在5-8万左右,并不多,加上单位的配套经费,应该有个10来万,这些预算,估计勉强能支撑起一个影响因子在3分左右的研究项目。即便如此,我们仍要以3分以上的文章作为目标去完成这个研究,计算经费预算上真不够的话,也要尽量克服一下,哪怕再垫资一部分,或者从其他朋友的经费中先帮忙资助一下,这个非常重要。对于后续国自然面上项目来说,文章数量的意义并不大,但研究质量的本身却很关键。所以如果文章质量不够的话,从研究基础角度来说,很有可能还需要再发一篇高分的文章或者再申报一个项目,那又多一个周期。

三、第3篇文章,这篇文章作为辅助,稳固研究基础,需与刚才地方项目的研究方向一致,或者是能再加深一下。

这篇文章不需要像课题主文章那样一定拥有高分,研究类型的话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或者是META类型的文章也都可以,但一定要有关联,比如临床上讨论其应用;或者META分析,分析讨论相关的一些研究争议。主要用于辅助,让基金委评审认可我们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对基金委评审来说还是比较看重的,也是对这个行业及研究领域的一种理解。在基金委评审评估项目时,会考虑申报人本身对于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而这种处理能力往往是来自于对这个研究领域的了解。有这篇文章的辅助,在你最终的竞争环境里至少还能再刷掉1 /3的竞争对手,细节决定成败。

四、最终章:优质标书+预实验

完成以上几项内容的话,那已经可以恭喜你了!因为最辛苦的时候也已经撑过来了,你也已经有了申报面上项目的基础资本,离我们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并且作为医学工作者本身应该在单位也有一定的地位了,但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面上项目被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要影响到自己的心态,更不要放弃。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高中标率,在以上内容全部完成后,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多给自己些时间去查阅些文献,找一些能与自己方向关联起来的热门点,多看几篇,给自己些启发。同时,在国自然项目审批的过程中,项目的可执行性、可行性相当的重要。在以往被资助的国自然项目里,有不少项目看起来创新性并不是很强,但也拿到了资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可行性本身。对于一个有一定研究意义,并且前期的结果非常具有说服力的项目来说,就算其创新性一般,很多基金委评审还是愿意上会再讨论一下这个项目是否能被资助的问题,因为该项目按其标书预期结果做成的几率相当大,也就是保障性很高,综合分数并不会低。要加强项目可行性,可执行性,最有说服力及最有效的关键就是预实验结果,在近几年里,国自然项目本身越来越看重预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超过一篇文章所带来的价值,所以预实验对提升国自然面上项目中标率来说,其性价比相当高。

总结讨论

结合以上条件,SCI文章总共3篇,其中1篇3分以上,1篇是博士毕业用作为起步点,另一篇作为辅助,省级课题1项,加上预实验,有了这样的研究基础在相关领域里已经算是比较领先的了。当然,可能还有老师会问我文章总共就这3篇,为什么说已经领先了很多?其实这个即是关键之处,有一部分条件还不错的医生在申报国自然面上项目前会准备很多发表的文章作为基础,但实际情况按照我以往接触的医生来说,有很大一部分人所发表的文章连贯性并不强,还有研究方向花里胡哨的,或者发的大多都是临床文章,甚至还有些医生从来都没有发过基础研究的文章。如果这样去申报国自然,评审时研究基础会大打折扣,研究是一环扣一环的,要有计划地去执行。反观我们,虽然只发表了3篇SCI文章,但两篇是同一方向且是加深延续性的研究,另一篇是作为辅助应用或分析的,同时其中一篇基础研究的文章影响因子在3分以上,这样的条件对评审就我们的研究综合能力来看说服力很强。国自然这类大型课题项目申报时,文章不在多,而在精。这也是先前省级项目做的时候我说"哪怕克服一下",经费如果不够,垫资也要把文章发到3分以上的原因。与此同时,也是因为我们先前申报过省级的项目,有了项目执行经验,也能使基金委评审相信我们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完成此次申报的项目,而且结题时的文章影响因子也是3分以上的,结题成绩也会是评审比较在意的一点(国家也希望多资助一些低投入高产出的成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再增加一些预实验结果,多点开花,大部分基金委评审都没有理由怀疑我们项目执行时的可执行性。

以上这些主要目的是让审稿人能认可我们的能力,接下来最后一步就是标书本身的质量,也可以说是这个项目的研究意义了,要使评审对我们项目感兴趣,同时认为该项目对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其实当到达这一步时就并没有那么难了,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是关键,尤其对于经验不丰富的医生来说,慢工出细活嘛。多花些时间查查文献,把申报项目相关的一些内容多看一下,往往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你会获得启发,而且按上面我们说的方法,大方向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已经定好了,需要查询的文献范围也已经最大程度上缩小了,整体文献查阅的工作量也已经大幅降低,不会再出现刚才我提到的那位医生朋友那样的情况,为了找个方向来回查阅文献而浪费时间。

上面说到的这些,只是我们以零基础开始把国自然面上项目作为第一目标的一种假设。其实,大家都能扩展一下思维,看看自己目前当下到了哪个阶段了,给自己定一个大目标,确定好后开始制定达成计划,然后找准目前必须要做的第一步开始执行,不要乱,有目的和计划的去做,逐步推进。几年后,你会发现比同龄人强了不少,尤其当他们在挠头痛苦,而你已经离开目标不远,甚至可能已经达成时,你就会理解系统地去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这个其实和做科研是一样的,我们除了会设计自己的课题以外还要会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努力+方法,也是我们市场中谈及的流量+转化,两点结合才能使你更为优秀。

  寄语  
希望这些分享对各位忙碌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尤其是一些我们国家未来的医学人才有帮助,最后再提一句,严谨的设计规划+严格的执行是关键!要坚持!人生及事业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同行者,有在你前面的,也有在你后面的;有跑得快的,也有跑的慢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会有人中途慢慢退出。跑得快的,跑得慢的,在你前面的,在你后面的,最终都一样。不管别人怎么样,不管你的天赋如何,你最终都能成为领跑者,不要怀疑自己,只因为你坚持了下来,而别人逐渐在退出,在你前方的人会越来越少。
所以!各位老师,加油!坚持住!你就会是领域里的专家!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

(0)

相关推荐

  • 临床医师,基础小白必看!为了明年的国自然,现在应该做这些准备!

    一年一度的国自然项目填报刚刚拉下帷幕,相信每个医生都为国自然的书写苦苦挣扎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的区别令人傻傻分不清楚:几千字的立项依据使人剪不断理还乱:前期工作基础的匮乏使得行文逻辑就像一 ...

  • 菜鸟写基金国自然标书撰写小结(1)

    国自然标书撰写小结(1) 现在离2017年国自然申请还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很多同道已经开始准备明年的申请了,我在前面的内容主要跟大家分享了标书的具体撰写方法和写作细节,很多人觉得意犹未尽,那么从今天开 ...

  • 郝钰医生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TSEE项目资助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访学.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各级科研进步奖6项. ...

  • 课题研究的条件与基础怎么写

    课题研究是要有条件与基础保障的,没有了这些,那课题容易失去可行性.因而,条件与基础是课题申报书中必填项.那么,课题研究的条件与基础怎么写? 课题研究的条件与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术简历:课题 ...

  • 都说临床医生搞科研特别累?那是你没走对方向

    众所周知,医生的晋升之路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但偏偏疲于工作的临床医生分身乏术,无法投入大量的精力与实践去给自己"镀金",导致在晋升这一块止步不前. 虽然都知 ...

  • 科研项目开题报告的书写格式

       1. 申请者基本情况(姓名   年龄     职称   专业等) 2.申请理由(国内外同学科研究动态,本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必要性.参考文献等) 3. 课题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4 ...

  • 发表论文怎样标课题?论文发表标课题的方法

    论文是课题科研成果常见的展现形式,公布课题科研成果,意味着论文要匹配期刊公开发表.为了说明这篇论文是某课题的科研成果,在发表论文上要标注课题.那么,发表论文怎么标课题? 不是所有的论文都能标课题,而能 ...

  • 纵向课题经费和横向课题经费一样吗

    纵向课题经费和横向课题经费一样吗?不确定.纵向课题和横线课题,都是科研项目,完成研究,需要经费的支持,但经费的多少,与所研究的具体课题有关,与课题是纵向还是横向没关系. 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是课题研究 ...

  • 连续6年没中国自然,我差点被医院连夜开除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728天 国自然必备 基金虐我千百遍,我待基金如初恋,这话一点不假.大佬们申请国自然基金给我的感觉是直接给基金委发短信:"我,秦始皇,打钱"!而我申请 ...

  • 真的,今年我这把国自然稳了。

    我想逗乐这个闷闷的世界 愿世界更欢乐01-26 09:48 又到了冬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上至大批教授.学者.知名教授,下至大片年轻的讲师.博士.住院医生,蛰伏而动. 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为数不 ...

  • 想知道你的科研实力怎么样?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基金申请标书中有一项:前期基础.前期基础包括针对标书拟研究的方向的前期工作.实验数据及发表的相关文章等. 所以想知道自己的实力如何,暂且先抛开所在科室.主任.医院.学校等外界的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