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一根藤结十二瓜(文/张垣)

郁氏文化

一根藤结十二瓜

文/张垣

长草的地方,必定能长瓜长豆长庄稼!

这是母亲生前常讲的话,并且亲自实践,带我去向荒草要瓜要豆要庄稼,使我悟出了荒年饿勿煞勤劳人的真理。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已经实现人民公社化的农民,分到了一些十边隙地自救。我家分到一条长500多米长满茅草的明沟沿,正巧我那时因病休学在家,也跟着母亲投入开荒自救战斗。我举钉耙挖茅草根,母亲用铁拉敲我挖的泥块,把茅草根理出来丢岸上,然后把沟沿地拉平,起早带晚两三天,茅草沟沿旧貌变新颜。我用铁搭开趟,母亲下高粱种后又盖土。一礼拜光景,小苗出土,绿油油,齐整整。母亲带我除草,间苗,松土,浇水,施肥。荒地不负汗水情,那年秋天,红高粱如火把一样点燃在沟沿上,召唤我们收割进场院,然后磨红粉,中秋做圆子,过年蒸年糕,茅草地为我们度饥荒立下汗马功劳。

想当年为了应付饥荒,母亲动足了脑筋,瞄准了茅坑后边的荒草地,带着我向荒草开战,整出半张芦菲大的一小块地。种瓜点豆栽菜秧,寸土必争。一棵南瓜苗引上茅坑屋,一根扁豆藤引上宅沟沿上的苦棟树,东西呼应,早长夜大,朝气蓬勃。母亲把管理权下放给我,我每天上茅坑必去看望,小菜上除虫,扁豆藤引上楝树枝,南瓜藤上除赘芽,花开时,将生物书上学到的人工授粉灵活运用,科学种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根南瓜藤上先后结了十个瓜,一根扁豆藤上长了一串串红扁豆。扁豆红烧当菜吃,南瓜切块和米煮,一烧开还掺一杯红高粱粉,顿时瓜香粉香扑鼻,为填饱我们肚子添上美妙乐章。

而今早就解决温饱难题的江海大地,不要说村里有抛荒的田地,就是我们这个过去见缝插针的乡镇小区,由于没有物业管理,楼前楼后杂草丛生,断砖破瓦碎玻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干在手里,开荒除草清除断砖瓦碎玻璃。春天播下种,夏天勤管理,春华秋实,一到秋天,庄稼们争先恐后报喜来了。就在那长满荆棘的地方,一根南瓜藤上居然结了十二瓜,我欢天喜地摘下来,抱回家,放在阳台上展览劳动成果,摄进微信。但南瓜毕竟是吃物,想当年为填饱肚子立功,而今作为绿色农产品,也是餐桌座上宾。十二瓜不是看的,我要让亲友们享受我的劳动果实。先切开一个大南瓜,切成4块,送一块楼下的耄耋同事老丁,递一块楼上能画善唱的小江,西邻是来此打工而购下住房的贵州人,送块南瓜此新邻,把他们感动了再三谢谢,还一块留着自己用,糯米南瓜粥,红枣放几颗,一吃三顿,美滋滋的。

老家县城住着高三老班主主任和初中同窗三载的挚友,挑上两只不大不小的南瓜,不妨乘公交车送上门,给他们一个惊喜,夸我的南泥湾精神生产的南瓜是最佳礼物。故乡的镇文联打造的文学刊物《江花》杂志主编,近期刊了我之投稿,承蒙主编亲自开车送样刊上门,我即取上刚采的南瓜还报,也把他感动得直点赞我之勤劳。还有一个跨进古稀大门的城里戏友,也知当年瓜菜半年粮的甘苦,我也拿了一只南瓜送进他家,可把他乐坏了,说要做南瓜饼打牙祭。有个来自里下河水乡在本镇做卖米生意的老板,其儿是我之学生,我常去他们的水泥船上买米,一来二去搞熟了,我就送一个南瓜让他们改改口味。

一根藤上十二瓜,荒草地上培育出。转眼七个作贡献,留下五个阳台展。啥人上门权作礼,权作鹅毛表寸心。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