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一位犯人说自己是杨靖宇的弟弟,我党秘密把他接走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提篮桥监狱释放被日军关押的人员,其中有一个人的出狱经历了一波三折。
这个人对监狱人员说,自己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弟弟,叫杨树田。杨靖宇的大名无人不知,监狱领导也不敢怠慢,就开始查证此事。
一天,监狱来了一位特殊的人物,自称是国民党少将特派员,将杨树田接出了监狱。实际上,这位“国民党少将特派员”,就是我党地下人员范纪曼。
后来经查证,这个杨树田是黑龙江人,而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是河南确山县人,而且没有兄弟,那么,杨树田究竟是什么人呢?他为什么要说自己是杨靖宇的弟弟?
这还得从杨树田的革命经历说起。
杨树田原名叫杨奠坤,又名杨佐青,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参加革命非常早,中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北满省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刚满20岁的杨奠坤被任命为中共北满省委军委代理书记,负责领导军事斗争工作。
后来,随着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北满省委决定扩大军事力量,就找杨奠坤谈话,派他到南满磐石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吉林省,重点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并开辟抗日根据地,在东北地区成立第一个抗日武装队伍和抗日根据地。
杨奠坤到了磐石地区后,很快便投入了工作,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就建立了磐石工农反日游击队,杨奠坤担任政委,对磐石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影响很大。
游击队的迅速壮大,也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注意,调集了一个团加两个连的兵力对游击队进行围剿。
在一次战斗中,杨奠坤受了重伤,身上、腿上多处中弹,无法再继续战斗了。
为了保存这支武装力量,杨奠坤向组织建议,立即选派一名干部,特别是懂军事的干部来领导这支游击队,对于东北地区的抗日意义非常重大。
北满省委同意了杨奠坤的请求,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这个时候,张贯一进入了省委的视野。
经过谈话后,张贯一表示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尽快到磐石地区领导这支游击队。
这个张贯一,就是后来的杨靖宇。
那么,张贯一为什么要改名叫杨靖宇呢?
其实,“张贯一”也不是他的原名,他的原名叫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确山县,很早就在河南组织起义,并担任红军豫南游击队总指挥,受到了中央的重视。
为了培养干部,中央点名马尚德到位于上海的中央学习深造,但因为马尚德的名字很响亮,为了避免麻烦,马尚德就改名叫张贯一,因为他的母亲姓张,“贯一”的意思就是“一以贯之地坚持革命”。
后来,周恩来对他也非常欣赏,就派到他苏联继续深造,但是在路过东北的时候,因为出国的手续比较麻烦,需要很长时间,张贯一就在组织的安排下,暂时在东北开展工作。
就在这个时候,杨奠坤因为受伤,向组织提出派另一个人来领导游击队,组织考虑到张贯一以前也领导过游击队,有斗争经验,就安排他去接替杨奠坤的工作。
到磐石地区前,张贯一想到,这毕竟是一支由各地方武装力量合并而来的军队,大家的抗日思想需要统一,情况比较复杂,而且自己是外来户,没有参与这支部队的创建,恐怕不能服众,因此,为了更好地领导这支武装力量,张贯一就决定去看望杨奠坤,想听取他的一些建议。
两人交谈后,杨奠坤对他的担忧也深有同感,毕竟队伍成分比较复杂,统一思想有点难,工作确实不好做。张贯一对杨奠坤说:“磐石地区都叫你杨司令、杨政委,你的威望很高啊,我要是有你这威望,就好开展工作了。”
杨奠坤灵机一动,对张贯一说:“这样吧,你改个名字,最好姓杨,对外就说是我的亲哥哥,这样就好开展工作了。”
张贯一听后,也表示同意,还对杨奠坤说:“你比我小6岁,以后就是我的亲老弟了,咱俩就是亲哥俩了。”二人哈哈大笑,从此就以亲兄弟相称。
张贯一对外称“杨政委”,在当地的方言中,听起来很像“杨靖宇”,张贯一也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义,从此就决定叫“杨靖宇”。
杨靖宇宣称是杨奠坤的哥哥,迅速拉近了与队伍的距离,再加上他本来就能力出众,很快就掌握了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为东北地区威震敌胆的抗日劲旅——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担任总指挥兼政委,让日伪军闻风丧胆。
再说杨奠坤,等伤好之后,被组织派到苏联学习,回国后来到上海,化名杨树田,从事秘密情报工作。
可惜在1942年,因为叛徒告密,杨树田在上海被捕,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树田对监狱人员说,自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弟弟,最后在我党的营救下,得以出狱。
后来,杨树田回到东北,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建国后担任过黑龙江外事处处长等职,于1970年去世,享年59岁。
(参考资料:《杨靖宇将军》《文史博览》《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