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神经源性膀胱之诊断与中西医治疗手段

 一、神经源性膀胱的的主要病因: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  管病、震颤性麻痹症、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脑炎、脊髓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等,还有糖尿病、梅毒、椎间盘突出及一些原因未明的疾病;攀钢集团总医院男科蒋毅
2、先天性疾病,如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骶骨畸形等;
3、中枢神经手术或广泛盆腔手术(如子宫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  清除术等);
4、对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普鲁本辛、酒精、尼古丁以及用于降血压、脱敏等药物均可影响排尿中枢神经;
5、脊髓或颅脑损伤。
二、神经源性膀胱的的分类:
根据损伤部位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膀胱(中枢神经损伤)及下运动神经元膀胱(脊髓中枢,骶髓2~骶髓4,或中枢以下的周围神经)损伤。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将神经源性膀胱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型及逼尿肌无反射型。
三、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
1、临床表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的表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易出现膀胱病变,如泌尿系感染、结石等;逼尿肌无反射型的表现:残余尿量增多,小便费力,反射性排尿,尿潴留,易导致肾积水、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同时有原发病的一系列表现。 
2、辅助检查 目前临床检查手段包括磁共振成像、膀胱造影、静脉尿路造影、CT、超声、尿流动力学
四、神经源性膀胱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特点:阴阳两虚、肾虚血雨、髓海空虚、脉络淤阻、膀胱水道不利

涉及脏腑肺(主治节)脾(升清、运化水湿)肾(阳、水之根)膀胱(气化司开阖),涉及病机脾虚中气下陷、肾阳亏虚、肾阴不足、髓海空虚;阴虚火旺、气虚血瘀、气虚失于固膀,湿热水道不利。
神经源性膀胱多见于二型糖尿病并发,因而属“消渴”、“癃闭”、“淋证(劳淋)”, 消渴日久,肾气受损,消渴日久,耗气伤阴,髓海逐渐亏虚,脉络损伤,致膀胱水道失于濡养,或损伤阳气,使中气下陷或命门火衰,不能蒸腾气化,导致膀胱气化无权,小便排出困难或膀胱开合失司出现小便失禁等症状。表现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肾与膀胱、髓海,且与肺、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有气郁、血瘀、水停、阴阳虚衰。临床表现为尿等待、尿无力、小便频数而尿量少,严重者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点  滴难出,有时可表现为尿失禁。
五、现代药物治疗:
(一)M受体阻断剂用于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型
1、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宁通,舍尼亭):酒石酸托特罗定是一种强效竞争性M受体(毒蕈碱受体)阻断剂,对M受体有高亲和性和专一性,它对膀膀胱的选择性明显强于对唾液腺的选择性,其对膀肌收缩的抑制约为对唾液腺的 20倍,其抗胆碱作用与母体相似,即二者竞争性抑制膀胱不自主收缩,对抑制膀胱痉挛的发生有较理想的效果,适用于因膀胱过度兴奋引起的尿频、尿急或紧迫性尿失禁症状的治疗。
2、盐酸奥昔布宁(尿多灵):一种主要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具有很强的平滑肌解痉作用,较强的镇痛作用,较弱的抗胆碱能作用及局部麻醉作用。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跃、尿频、尿急、神经源性尿失禁、自发性逼尿肌不稳定和夜遗尿最为适合。对治疗小儿遗尿也有较好的疗效。有报道昔布宁治疗尿失禁优于酒石酸托特罗定片。
禁忌症a对本药过敏者;b青光眼患者;c部分或完全性胃肠道梗阻者;d老年或衰弱患者的肠张力缺乏时;e反流性食管炎患者;f重症肌无力患者;g阻塞性尿道疾病患者;h出血期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
3、曲司氯胺
4、索利那新(卫喜康)
(二)逼尿肌无反射型:可以用氯贝胆碱协同降低尿道压力及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如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阿夫唑嗪、特拉唑嗪、坦索罗辛等,但是对于逼尿肌一括约肌协调失调者不适用。有报道口服阿夫唑嗪12周,对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比较,结果示口服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可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患者的尿道压力,减少残余尿量。有人通过临床观察对比,用琥珀酸索利那新比酒石酸托特罗片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更安全有效。有人建议口服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有人建议使用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一定疗效。

(三)溴吡斯的明、左旋多巴、美多芭

(四)营养神经的药物:甲钴胺片、维生素B6,12
六、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案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济生肾气丸加味治疗,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牛膝、车前子、石韦、水红花  子)。

2、气虚血瘀:早期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王清仁原方黄芪 120克(生黄芪重用)、归尾、赤芍克、地龙 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红花。合并二型糖尿病的加消渴丸。

3、益气温阳化瘀利尿:消渴日久,伤津耗液,气阴两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阴虚血脉涩滞,就会形成瘀血,补阳还五汤加缩泉丸肾气丸(黄芪、红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生熟地黄、蜈蚣、蟋蟀、肉桂、天台乌药、桑螵蛸、黑附片、山茱萸、泽泻、茯苓、五味子等。)

4、健脾补肾益气:生黄芪、自术、升麻、柴胡、枸杞子、杜仲、怀牛  膝、车前子、车前草、猪苓、泽泻配合温针灸治疗。

5、清湿热、益肾活血通利水道:因脾肾亏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如黄芪、茯苓、泽泻、蔚蓄、熟地黄、山茱萸、  蒲黄、菟丝子、肉桂、黄柏、鸡血藤、葛根、知母等等。

6、气滞血瘀:黄芪、准山药、苍术、玄参、白术、茯苓、菟丝子、山萸肉、王不留行、水蛭各、石韦、车前子川连、琥珀末(冲)、沉香粉、降香、柴胡、郁金,炒白芍、当归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