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的出处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
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
“故俗语云:'画地作狱,以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