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演讲刷屏:“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近日,清华大学副教授 刘瑜 发表了名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她说道:

“目前为止,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她认为,如今的教育就像搞军备竞赛一样,是时代的进步,但也带来了普遍的 焦虑 。

应对和缓解这一现状的方式是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允许孩子成为普通人。

由此,她也自我调侃了一番:

“我家孩子以后就开个奶茶店就得了,不行开个煎饼店也行。”

一时间,刘教授的这番话引起广泛热议,霸屏热搜。

精英人士和普通民众两方的认可度都不高,尤其是有人觉得这简直就是教授的“凡尔赛”式炫耀和“毒鸡汤”:

“夫妻俩都是高知教授,孩子读的是清华附小,会是普通人吗?哪怕退学了,再怎么着,也是个‘高晓松’啊。”

不得不说,如今的教育讨论,分分钟能把家长们心头按压着的焦虑情绪引爆。

普通人的定义是什么?

的确,刘教授这番话的意思,明显是有了给孩子托底的底气说的。

因为大家都知道:开奶茶店并不比当“打工人”轻松快乐。

普通人如果没有资本、资源,是付不起房租、人工费的,自然也很难开店成功。

所以,教授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让孩子开个奶茶店吧”,但作为清华教授的子女,能真正走到这一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也难怪大家有情绪要怼她了。

刘瑜遭到了如此多的“围剿”和质疑,还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她作为堂堂名校的副教授、海归博士、教育的既得利益者,这样的演讲分明是居心叵测,想让普通人放弃努力嘛。

那么,普通人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要知道,无论古今中外,能成为高官权贵的是少数人,能成为商贾巨富的是少数人,能成为团队领袖的也是少数人。

所以,普通人的内涵很广,相对于极少数金字塔顶尖的人,其他的人都可以称作是“普通人”。

那么,在当下,考得上985名校、能成为教授的是普通人;

考上普通一本大学、成为专业人才的是普通人;

只能上大中专的、成为技术骨干的也是普通人;

而无数上不了中学的打工人,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众。

其实,刘教授这句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并不是要我们放弃鸡娃;

而是要认识和接纳自家孩子的现实,尤其是在竞争激烈、人人焦虑的大环境下,主动探求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

如今,作为家长,谁不想自家孩子是学霸超人呢?但凭什么你家孩子就是幸运抓到彩票的那一个?这不科学。

所以,如果孩子确实在学习方面不行,要有“将来让他(她)开奶茶店谋生也行”的心理准备。

孩子学习,从来都不是“最努力的那个,就是成绩最好的那个”。

正如许多成年人可能比马云还聪明、更努力,却成不了像他那样的有钱人。

根据二八定律,80%的孩子都是“泯然众人”的普通娃,还有10%学习吃力的孩子。

所以,即便有的孩子每天睡得比所有人都晚,学得比所有人都认真,也很有可能成绩不佳。

身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

无论你是身处在哪个层次的普通人,不是不需要奋力拼搏和努力鸡娃,而是要认清现实,摆平心态。

教育的恶性竞争伤害的是孩子本身

事实上,这世上,人们只有自己亲身得来的经验教训才印象最深刻。

倘若你不让人们——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自己去亲身试验一番,他们大多是不会相信的,哪怕你说的是100%正确,尤其是在教育孩子这方面。

大家会觉得:凭啥不让我们“鸡娃”呢?

所以,不信邪的家长们前赴后继地努力“鸡娃”,从幼儿园开始,唯恐“输在起跑线上”;

更极端的家长从备孕时就算好了,要“赢在子宫里”。

至于小学中学期间的各种兴趣班、奥数班、培优班等等,一个也不能少。

试想一下,无论孩子的资质如何、能否被“鸡娃”成功,如果人生有二十多年(从幼儿园到硕士毕业)要在不停地刷题、紧张地竞争中度过,还能有多少时间去追寻人生的意义,体验生活趣味呢?

而这样无限制的恶性竞争,家长和学校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搞素质教育,受到最大伤害的终归还是孩子本人。

如今,青少年有抑郁症、焦虑症倾向的不在少数,自杀的低龄化趋势也不容忽视。

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杀。

事实上,每个时代的人,都是在和自己同时代的人竞争;时代不同了,父母的精彩在孩子身上往往难以复制成功。

而父母长辈的硬逼,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把孩子培养成只会考试、了无生趣的“空心人”,找不到自我和生存的意义。

即便能取得学业和技能上的成绩,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走不了太远。

就连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毕业生中,也不乏身患抑郁撑不下去的优秀学生。

在脱口秀现场,“能把人笑劈叉”的李雪琴,就是这样一个原本丧丧的患病女孩。

在父母离婚后,为了安抚敏感脆弱、情绪不定的母亲,小女孩李雪琴竟然“活成了妈妈的妈妈”。

她被迫变得成熟懂事,不允许自己考第二名。

但同时,焦虑悲观等情绪压得她曾经天天都有要割腕的感觉,在大街上崩溃痛哭……不得不中断了海外名校的留学生活而回国。

万幸的是,最终李雪琴通过自嘲视频成了脱口秀网红,在治愈他人的同时,也慢慢治愈了自己。

普通人正确的“鸡娃”姿势

既然大家都是普通人,那么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正确“鸡娃”呢?

答案很简单:大家按照自己的能(财)力来尽力培养(托举)孩子。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亲自教,还是求助“外援”报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让学习成为孩子成长中一个自发的、内化的环节,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谋生。

那么,当学习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考级,课外班就不再只是充满了功利性和学本领、学技能的无趣:

当孩子弹钢琴时,翻飞的手指带来的悦动,能让他陶醉在优美的琴声里;

当孩子学书法时,一笔一划的起伏转折,能让他凝神静气,体会到变化和平衡之美;

当孩子打球时,激烈的对抗反应,能让他强身健体、意志坚韧,还能锻炼和队友的配合协调;

哪怕孩子只能在乡野山间捕鱼牧羊、割草种菜,一样可以学习吹笛唱歌,体验劳动的满足和喜悦。

所有这些投入和培养,并不是指望孩子以后一定要走专业道路,而是为了熏陶审美和激发兴趣。

这些无法像考试一样衡量成绩的“学习”,是孩子累积生命厚度、丰富人生体验必不可少的。

所以,幼儿园时期,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中小学阶段,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报班、请名师,去尽力冲刺心仪的好学校。

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爱来打底——父母关爱、同学友爱和对世界的善意。

这同样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因为生活不只有生存和工作,还有许多爱让人间值得。

近日,在浙江宁波一所中学里,开家长会前,一名男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妈妈留下了暖心字条,让老母亲瞬间泪目。

这张字条的正面,折起的一栏写着他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在字条的下方,还告诉妈妈给她留了一瓶水。

在字条的背面,男生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我没有尽力,也没有放弃,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越是坚强,越是要学会在泥泞的路上爬行;一切只是开始。最后,从逆境中寻找光明,从顺境中寻找阴影。——[挪威]易卜生  以上,共勉!”

妈妈说,儿子住校,一周才能见上一面。

当她看到儿子的字条和成绩时,她很理解儿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告诉妈妈也是鼓励自己:

 “考第一不是成功,没进重点也不是失败,他会在逆境中继续前进,希望妈妈也不要失望。”

这让妈妈觉得孩子长大懂事了,非常感动,当场眼泪就流了下来。

班主任说,该男生学习很自觉,一直在争取提高成绩。

而且,他为人善良阳光,平时会和妈妈一起参加很多公益活动。

“孩子细心的举动,处处透露着他的感恩用心和积极向上的品格。”

而这种良好的心态,才是我们日常应该有的姿态。

所谓人生,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努力奔跑,不断争取,也不断地在失败和收获中,一天天坚定走下去。

哪怕最终的结局是平凡如草芥,也无惧无悔。

因为我们已经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过好了每一个当下。

于是,所有的结果,都能从容面对和欣然接受。

接受孩子是普通人,是父母的成长,接受孩子们本来的面貌,就是他们最好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