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猪草青青肉飘香

猪草青青肉飘香

猪是人类较早驯化的动物之一。《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家字:“从宀,豭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宀为房,豕是猪。古人认为,有房有猪才算有家。可以看出,猪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即使在今天,猪肉也是中国人餐桌上最重要的肉食。

在农村,几乎家家养猪。养猪能捡些残汤剩饭,年关还能杀来过年。在农村,一年忙碌下来,不杀个过年猪,这年似乎就过得不够体面,好像缺少什么。城里没条件养猪,年关也会托亲戚或熟人到乡下去吊几十斤猪肉,在乡下熏好,制成腊肉,拉到城里。

养猪就得有猪圈。那猪圈也跟房子一样,有豪华的,也有简陋的。以前农村,猪圈非常简陋。几面土墙,一个破木门,上面搭几个架子,盖上几根茅草,就是猪圈。再好一点的,土墙改成了石墙,上面依旧盖茅草。后来,石墙变成了砖墙,茅草变成了混凝土。从外观上看,倒是与人住的差不多。现代化的养猪场里,几窗明净,空气通畅,还为猪按摩、放音乐。猪们甚是享受。

以前粮食紧张,猪们只能吃猪草,外加零星的包谷面,或是麦麸、荞壳。不过,乡间的猪草丰富得很,又四季不断,有些还是中草药,如何首乌、车前草;秋收后撒的白菜、萝卜,长大后大捆的割回家剁碎了煮给猪吃;荞子筛下来得糠,喂猪也不错。

喂猪用水凶。没通自来水那会,从双龙井挑水,一天至少两挑。虽不远,但道路狭窄,坑坑洼洼,磕磕碰碰,很是费事。后来在寨子后面的大山里拉了山泉,才彻底告别挑水的日子。不管是龙井水,还是山泉,卫生,安全,还甜甜的。为此,父亲自豪的说:“在农村,猪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试想,这样喂出来的猪,那肉能不好吃吗?

打猪草自然是小孩的活。放学后,背起花箩,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爬坡过坎,蹚溪探林,随便在苞谷林、河沟边、杂草中转一圈,小花箩便满了。打猪草的孩子,小手都被猪草的汁液染得花花绿绿,手心手背满是剁猪草留下的“丝丝线线”。一跟斗几扑爬,也是常有之事。

乡下人养猪,猪食是要煮熟的。父亲说,猪吃熟食,吃猪草,猪肉结实,才有肉气。现在,有的农家也学着现代化养殖的懒办法。拌点饲料撒在猪槽里,旁边放一盆水,便整天不管不问。猪倒是长得快,也失了猪肉的味道。不过,喂饲料的猪是喂来卖给猪贩子的,喂年猪还是老老实实的喂熟食。城里人吊腊肉,总是要找熟人,才能吊到正宗的猪肉。

煮猪食大多用木材。上坡干活,顺路带点枯枝败叶回家,是农家的习惯。每家的房前屋后,成堆成捆的柴火随处可见。农忙时节,起个大早,加水、劈柴、生火、剁猪草,四十来分钟,一天的猪食便煮好了,再上山干活。农闲时节,则慢悠悠的起床,煮点面条过早,掺水、生火、砍猪草。猪草上了锅,坐在院子,看着袅袅而上的炊烟,享受一天的悠闲时光。

最怕路过猪圈边。有点风吹草动,猪便咆哮着拱圈门。特别是中午或黄昏,全寨子猪的咆哮声此起彼伏。听那叫声,哪家的猪喂不喂食都晓得。我是怕给猪喂食的。提着猪食走近圈门,猪们便如得了圣旨一般,齐刷刷的往圈门跑,咆哮着,或是拱着、撕咬着圈门底部,或者干脆伸着两只前脚搭在圈门上。那声音别提有多难听。等把猪食倒在槽里,开了圈门,得迅速闪到一边。躲闪不及,猪脚、猪嘴便会毫不留情的往鞋上、裤子上招呼,哈喇子一片。看着猪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也只能踢几脚、嘟哝几句了事。

人怕出名猪怕壮。猪们的生活虽是无忧无虑的,到头来免不了一刀。农村人养猪,得养上一年多,有的甚至两年。猪养得肥肥的,三四百斤。以前农村防疫条件低下,一头小猪长成大猪也真是不容易。一不小心,猪脑壳就安不稳。若不是缺钱用,哪家舍得把喂粮食的猪卖给猪贩子,得留着过年。

刚进冬月,农村便有了过年的味道。炊烟多了起来,猪的嚎叫声也多了起来。不用说,人们开始杀年猪了。杀年猪是全家、全寨子的大事。城里工作的家人都赶回乡下老家,有时还吆喝上二三好友,美其名曰喝“旺子汤”。吊过年猪肉的也活跃起来,四处打听。

每次杀年猪,父亲都要提前通知我,并且选在周末。尽管村里年轻人大多出了门,只剩几个老者,但杀年猪还是没问题的。但每次父亲都要喊我去帮忙。我知道,父亲是想让我喝点“旺子汤”,尝点绿色猪肉的味道。

杀年猪闹热得很。烧水、杀猪、刮毛、开膛、砍肉。开膛时,两边总是站满人,伸长脖子踮着脚,看看哪家的猪的边油多,肉头厚。清完内脏,主人家先割一块肉去烧着。等砍完肉,清洗好大小肠,香喷喷的新鲜猪肉便端上桌子上。砸着叶子烟,摆起龙门阵,搞二两小酒,一天便过去了。第二天,又不知到哪家喝“旺子汤”。冬季,乡下的“旺子汤”总是不断的。

西南气候潮湿,猪肉容易发霉。农村人自有办法,不用冰箱,用柴火熏。杀猪时,趁着肉还热,往肉上敷上盐巴,放在大锅里沤上几天,肉里的水分便出来不少,再烟熏火烤。木柴当然是香樟、松树、映山红、青冈为佳。平时上山时拽几根回家,积少成多,柴火自不用愁。

熏肉时,父亲习惯在堂屋里搭上架子,把猪肉挂在架上,离地约半米。生上火,烤上两三天,猪肉便黄爽爽,硬邦邦,是为腊肉。腊肉挂在通风处,想吃了便割一节来烧,方便,味美。在农村,腊月可是待客、馈赠亲友、新姑爷拜年的佳品。

杀了猪,猪圈便空着。人们又买猪仔来喂。买猪、喂猪、卖猪、杀猪,年年如此,岁岁如斯。

(0)

相关推荐

  • 杨 森丨杀年猪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陆陆续续的杀起了年猪.这是东北早年的风俗,也是那嘎达(地方)的一道风景和大事. 那时,庄户人家一年最热闹.最期盼的事似乎就是杀年猪了.大人盼,小孩更盼,林场和屯里人都盼.就连屯里的二 ...

  • 过年最难忘的事

    江西农村习俗杀年猪 郑华红 快过年了,到了杀年猪的时候,让人想着都是件挺兴奋的事情.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养头猪,有的人家甚至是养二头三头.谁家的猪多,养的壮,能体现这家人家底肯定殷实,在村里地位也 ...

  • 李永春【记忆系列】之:杀年猪〡中国少儿文学微刊第315期

    中国少儿文学微刊   总第315期 关于杀年猪的回忆,也只能是为了揭示和记录那个特定时代的生活碎片.在离雷坞村不远的一个旅游景区里,杀年猪被当成一个乡村旅游的节目进行推广,轮番地进行演绎.它和传统娶亲 ...

  • 过年记忆|杀年猪,发生意想不到的状况……

    春节临近,这使我回想起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农村老家过年生产队 杀年猪 时的情景. 那时,农村老家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人们缺衣少食,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次猪肉,过年杀年猪就成了农村的一件大事,村民尤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杨全富《杀年猪的日子》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杨全富 [作者简介]杨全富,又名阿都登巴,藏族,现年43岁,康巴作家群作家,四川省教育报刊社特约作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每一年 ...

  • 肥猪满圈

    肥猪满圈    刘希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每年腊月老百姓家里贴春联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在自己家的猪圈上也贴上一副对子,是清一色的一句话,叫"肥猪满圈". 其实啊,说是&q ...

  • 张新中‖猪娃儿唠唠

    闲暇回到老家农村八野遛弯,四下里用目观看,在房前屋后.涧边道旁杂灌草丛中,隐隐约约还能看到猪圈的影子.但都是坍塌了的猪棚,蓄满臭气熏天污水的粪坑,石头滚落遍地杂乱破败不堪的围圈,歪歪斜斜坍塌位移的猪食 ...

  • 散文界 | 刘凯: 飘香四溢“窝子面”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飘香四溢"窝子面" 文|刘凯 又是一个无眠之年.挑灯夜战赶稿子直到东方破晓,看到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我知道我又熬了整个通宵,只为心中甚久的那个梦想,只为 ...

  • 散文|| 又到桂花飘香时

    又到桂花飘香时 "奶茶就喝香飘飘."大家对央视的这句广告语一定不会陌生吧.我很自豪地告诉大家,香飘飘奶茶就产在我的第二故乡――湖州. 桂花盛开的季节,让我想起了"香飘飘& ...

  • 原创散文| 低吟浅唱菊飘香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我们 你真的很特别 写在初冬 2021-1-29         文/美如画   导读:朝阳晨起赏花,露珠仍不舍与花儿的亲吻,晶莹剔透,欢闪耀眼,别有一番情趣:凤蝶披着华丽舞 ...

  • 散文随笔:炒米飘香的村庄,才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最忆儿时故乡炒米香 文/梁征 自从我记事起,每年的腊月,故乡的空气中就会陆陆续续飘起炒米香.虽然离开故乡快三十年了,每年腊月仍然会"飘来"故乡的炒米香,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乡愁. 汪曾 ...

  • 散文《皖南香菜飘香时》吴登翔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皖南宣城香菜是全国有名的地方特色小咸菜,每年霜降后家家户户开始制作香菜作为冬季佳肴.每到冬季太阳好的天气,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飘香的饺子/马西良

    节假日亲朋相聚,一定要包顿饺子吃.俗话说:有钱没钱吃顿饺子过年.过年吃饺子已成为一种年的象征,更是中国汉族长期形成的民俗习惯. 在农村老家时,那时父母健在,每当春节临近,打扫完院落街道,清理完屋内卫生 ...

  • 水煮肉飘香小窍门

    水煮肉的用料五花肉 1000克 白菜 半棵木耳 几朵 郫县豆瓣酱 50克辣椒 50克 花椒 20克八瓣 1个 姜 一块蒜 半头 葱 半根胡椒粉 10克 全兴大曲酒 1勺骨汤 1碗 盐 适量水煮肉的做法 ...

  • 年肉飘香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大鱼.大肉已不再是奢求之物,家家户户都把平常日子过得像年一样,真正过年时反倒没有了以前过年的那种气氛.以前孩子们那种期盼过年的心情渐渐淡了,年味也不像以前那么浓烈 ...

  • 第二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作品-散文《青青的石板路》

    青青的石板路 诗/满常学 胡同里有条笔直的石板路,经过漫长的岁月,青石板变得光滑,到底有多少人走过,没人知道,到底是谁铺设的,没人知道,到底为什么要在胡同里铺这些不规则的石板路,也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