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名士谌锡九的传奇一生
对联彰显爱国情 言行传递正能量
——记我的祖父、纳雍有名气的书法作者谌锡九
谌 刚
我的祖父谌贻福,字锡九,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年,公元1903年)冬月初九日寅时,殁于甲子年(公元1984年)冬月初八日申时,享年82岁。
书法园地 勤恳耕耘
祖父8岁时,曾祖父去世,靠曾祖母悉心抚养长大。童年时期,聘请大定府(今大方县)前清举人刘鲁凡临门赐教,成为祖父的启蒙老师。禀性好学,加之刘老先生的严格要求,祖父刻苦攻读四书五经、幼学琼林等古典书籍。刘老先生的教育,从写字开始。每天早上,研墨后,祖父开始学写“天、地、君、親、師、位”几个大字。写字时,刘老先生要求祖父将鸡蛋塞入握笔的手掌心中,不允许把鸡蛋捏破。练就运笔的功夫后,又要求祖父在握笔的手腕上放一个盛满水的碗,写字时不允许碗中的水溢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寒来暑往经年累月的勤学苦练,祖父的笔法、笔势、笔意都与日俱进,写得一手漂亮的正楷字,在县内开始崭露头角,终于成为晚清和民国时期纳雍有名气的书法作者之一。随着知名度提高,先后有居仁碗厂、寨乐岳家田坝的父老乡亲请祖父教私塾。
祖父平生热爱教育,除给学生传授文学知识外,还精心传授书法的间架结构方法,并对教过的学生都书写一本楷字贴相赠以作纪念。因此,凡是受祖父教育过的学生都能写一笔好字。祖父自25岁受聘于乡间设立私塾开始,在三尺讲台上一站近20个春秋,学生达500多人。
爱国情怀 远近闻名
《纳雍县的独特文化》一文介绍,祖父除了对书法有较深的造诣外,还善于词赋,他的代表作有《兔场八颖》《吊白骨坟》《居仁白义赞》《水东竹枝》等。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祖父深谙对联的结构、平仄、节奏、对仗。
1945年7月7日,纳雍召开全县各族各界群众参加的抗日战争爆发八周年纪念大会,受县长委托,他挥毫写就两副对联:
其一:
其二:
祖父倡议广大适龄青年投笔从戎、握枪杀敌,号召没有从军的同胞捐粮献款、支持抗战。对联彰显了祖父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爱国热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祖父对时局的把握、对形势的判断可见一斑。
解放后,1950年初,祖父义无反顾送我的幺叔谌鸿文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这种先有国后有家的爱国情怀在纳雍遐迩闻名。
1959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各地纷纷开办集体食堂,但因粮食紧张必须找野菜搭配。家乡也不例外,生产队长邀请祖父撰写对联装饰集体食堂,祖父响应号召、欣然命笔:
其一:
其二:
其三:
对联张贴出来后,激发了人民群众生产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当时前来检查工作的纳雍县领导的高度赞誉。
正大光明 忠厚待人
1952年土改开始,举家搬迁到王家寨公社桃园村中合组,祖父心爱的《幼学》《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中国古汉语词典》以及抄有对联、诗词、应用文的笔记本,不慎丢失而深感遗憾。
祖父靠惊人的记忆力,一字一句背诵,让我的五叔谌鸿章用钢笔记在笔记本上,并逐字逐句给五叔讲解每篇文章的意思。
五叔先后摘抄有《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赋》《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陈情表》《燕诗》《陋室铭》《滕王阁序》《徐敬业讨武曌檄》《吊古战场文》《岳阳楼记》《岳武穆奉诏班师赋》《朱由榔给吴三桂书》《祭妹文》《朱子治家训》《多尔衮致明阁部史可法书》《与妻书》《川民劝杨森罢兵息争书》《七月七日祭抗战阵亡将士文》等优秀文章,让晚辈相互间学习传阅。
祖父还叮嘱晚辈,有文化后写什么东西都可以,但不宜给人家写诉状和离婚申请,以免良心受到谴责。如果是对联、祭文、申请、合同,有人请写,尽量给人家写,人家终会领情。
在祖父的殷切教导下,我的父亲谌鸿藻接下祖父的接力棒,数十年义务为村民写神榜、对联、碑序、祭文,知名度遍及纳雍轿子山麓、过狮河畔。
祖父一生正大光明,贫而不谄,富而不骄,忠厚待人,义方教子,学习书本知识,全在于运用。平常,祖父通过名言警句、史实哲理,帮助街坊邻里调解家庭纠纷,化解彼此矛盾。
例如: 村民面临屋基、土地边界争议等,他引用清康熙时期文学殿大学士张英给家人来信批的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说服人家。
如若弟兄姐妹为老人遗产反目成仇,他便用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感化众兄弟要分多润寡,把手足之情看得比黄金还重要。
譬如有人请他仲裁婚姻瓜葛,他就用“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名言耐心教育双方要改掉不良习气而破镜重圆。
在家乡方圆数百里,祖父不论是对子孙的教育,还是对邻里的引导都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语言行动传递出无穷正能量。
由于祖父为人处世的高风亮节和光明磊落,受到世人的普遍称赞,被尊称为谌五先生。
受祖父的影响,我家在编篡整理谱书时将我的父亲谌鸿藻起草的以下文字作为家训贻传并教育子孙后代(暂称“二百字”家训)。
谌氏公民,尧皇子孙。
凡同此姓,是吾宗亲。
五里传家,世代相承。
家声悠久,忠厚为人。
耕读为本,工商为生。
利取有道,处世公平。
学而不厌,教学谆谆。
贫贱有志,富贵宜仁。
科技创业,治家俭勤。
男女平等,老少分称。
抚儿育女,茹苦含辛。
团结互助,济困扶贫。
遵纪守法,敬老报恩。
专横跋扈,法不容情。
不称强霸,方为良孙。
各理正业,自食其身。
宽人严己,让步他人。
家有纠纷,族内调停。
欺老压少,背祖败门。
只期后裔,文武多能。
德才兼备,报国为民。
以此为则,人人遵循。
不教不传,老有罪民。
爱族传谱,兰桂芳腾。
续谱贻名,训诫子孙。
人才辈出 晚生若云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祖父目睹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非常高兴。
特别是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复出工作,摘掉了很多人头上的地主份子帽子,加之我的亲堂兄谌伟业仅初中毕业,恰逢高考政策恢复,已逾而立考取毕节师专中文系,祖父欣慰之余写下对联: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祖父虽年逾八旬,还手不释卷。他喜爱阅读毛泽东同志撰写的诗词,尤其是《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念奴娇·昆仑》《忆秦娥·娄山关》等随时都在吟唱。
在临近去世的一天晚上,祖父梦见一个白头老翁很像他的恩师刘鲁凡。刘老先生对祖父说,你们家近年考取学校,参加工作的人都很出色,送你一副对联作为纪念:
如今祖父一脉子孙、曾孙、玄孙110余人,分布在英国、北京、贵阳、七星关、纳雍、六枝等地;近40人走进党政机关、纪检监察、民主党派、电力能源、文教卫生、财贸金融、农业科研、公安政法、国土资源、移动通讯等行业。
大家表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都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自觉奉献,不辜负祖父的遗愿——与其积钱予儿孙,不如积德予儿孙,让筠阳世泽添异彩,五里家声更辉煌!
作者简介:谌刚,男,汉族,1971年03月生,贵州纳雍人,1991年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07月参加工作,贵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理学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现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毕节市分行纪委副书记、纪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