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困境中实现生命突围的方法
庄子的《恶乎往而不可》中塑造的子祀、子舆、子犁、子来,被疾病摧残的丑陋无人形,子舆生病“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疾病让子舆变得腰弯背弓,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眼上,肩膀高过了头顶,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 像子舆、子来这样的人虽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保持内心的平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
现实中一个人面对着造化的“不公”。上帝的“戏辱”,生死的抉择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是否会陷入无度的沮丧、悲伤、哀怨,在扑面而来的巨大黑洞中战栗、喘息、无法自拔?抑或是洞穿上帝的心思,在齐膝的淤泥中伴蛙鸣而歌,在尖利的荆棘丛中拈花而笑?在这无边的困境中,庄子告诉我们:“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世俗的哀乐不能惊扰他内心的平静。依靠自我精神的培育得到人生的大解脱,这种解脱表征了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庄子就是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像,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包括死亡,包括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其安时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固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如果困境是一种人生经历,那么这种经历却会使我们成熟,必须经历沧桑的话,那么沧桑也是一种美丽。在沧桑中学会坦然。因为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自我调整,坦然,其实就是平淡中的一份自信,一份快乐、潇洒。
“生命就象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现实就象一把枷锁,把我困住无法挣脱,这迷样的生活锋利如刀,一次次将我重伤,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一直在飞一直在找,可我发现无法找到,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要想剪碎这有过的网”,汪峰的歌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正因为生活的不可预测性,常常让我们手足无措。当今高中生这个群体可以说是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由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家庭、学校、社会又把他们当成年人看待,用各种完美标准要求他们。而这一时期的他们相对于小学初中也是各种意识苏醒的时期,如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注,被羡慕,被仰视,被异性爱等等。由此,也是最容易受挫的叛逆时期。如果没有引导好,很容易走向偏激。或自轻自践 ,或轻视他人,践踏他人,为了所谓的尊严自杀,杀人,作为高中教师都应该把生命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尤其作为人文教育学科的语文教师
如此漂亮的课文,许多教师因为本书与高考无关而放弃了,我在此课教学中采用探讨式启发学生,理解庄子写作用意,理解人生中的坎坷,如何去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拓展到古今中外的不幸者。如遭受极度侮辱人且残酷宫刑的司马迁,天生没有四肢的澳大利亚世界演讲家尼克胡哲积极面对人生的事迹,同时也引进社会中身陷困境而懦弱的人,对照比较,激励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珍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