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打卡|24元结《贼退示官吏》

贼退示官吏

【唐】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1

译文

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2

注释

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
道县:今湖南县道县。
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
边鄙:边境。
与:通“欤”,吗。
昔岁:从前。
庭户:庭院。
洞壑(hè):山洞,沟壑。
井:即“井田”;井税:这里指赋税。
晏:晚。
世变: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
戎旃(zhān):战旗,一说为军帐。
典:治理、掌管。
见全:被保全。
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
绝:断绝。
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委符节:辞官。
引竿:拿钓竿,代指隐居。刺船:撑船。
将:带着。就:靠近。
湖:一作“海”。

3

赏析

在诗中,元结把起义的少数民族称之为“贼”,固然表现了他的偏见,但他把“诸使”和“贼”对比起来写,通过对“贼”的有所肯定,来衬托官吏的残暴,这对本身也是个“官吏”的作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写“昔”。头两句是对“昔”的总的概括,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三、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这一段的核心是“井税有常期”句,所谓“井税”,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有常期”,是说有一定的限度。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

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安史之乱以来,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后来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西原蛮”发生变乱。由此引出后四句,强调城小没有被屠,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贫伤可怜”,也即“贼”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对“贼”的褒扬。此诗题为“示官吏”,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戒官吏,所以写“贼”是为了写“官”,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一开始用反问句把“官”和“贼”对照起来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这是抨击官吏,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和前面“井税”两句相照应,与“昔”形成鲜明对比,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接下来的两句:“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揭示了“时世贤”的残民本质。“绝人命”和“伤可怜”相照应,“时世贤”与“贼”作对比,这里对“时世贤”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绝人命”,也不愿作“时世贤”的决绝态度,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归老”句,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个官吏,他是不能违“王命”的,可是作“征敛者”吧,他又不愿“绝人命”。诗人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的办法是:宁愿弃官,归隐江湖,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此处充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民瘼的热情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时元结任道州刺史。此诗的小序交待了作诗的原委。诗人认为,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却不能体恤人民,在道州百姓“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舂陵行》)的情况下,仍旧残酷征敛,有感于此,作者写下了这首诗以警示征敛租税的官吏。

作者介绍: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0)

相关推荐

  • 唐诗解读——元结之《贼退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 ...

  • 诗词鉴赏打卡 | 33柳宗元《溪居》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傍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 译文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 ...

  • 诗词鉴赏打卡 | 32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 ...

  • 诗词鉴赏打卡|31韦应物《送杨氏女》

    送杨氏女 [唐]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 ...

  • 诗词鉴赏打卡 | 30韦应物《东郊》

    东郊 [唐]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译文 困守官舍,使我终年 ...

  • 诗词鉴赏打卡 | 29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31.夕次盱眙县--韦应物来自每日一首古诗词00:0011:50 ▲ ...

  • 诗词鉴赏打卡 | 27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1 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 ...

  • 诗词鉴赏打卡 | 26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28.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来自每日一首古诗词00:0012:2 ...

  • 诗词鉴赏打卡 | 25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 ...

  • 诗词鉴赏打卡|23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