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与投资德化白瓷的基础知识
德化窑文物区别于世界各窑口的本质就是如玉如脂的材质和惟妙惟肖的技艺,在现代骨质瓷没有出现之前,世界材质最 好的瓷器就是"中国白"。"布兰克帝支那"("中国白")就是福建德化白瓷的代称,德化白瓷文物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属于认知度极高的中国文物,绝大多数英国收藏家对于何朝宗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何朝宗瓷塑一般都有何朝宗三字印章款或何朝宗印四字印章款。但有印章款的并不一定是何朝宗本人作品。
白瓷工艺传承止宋代以后,是一定窑为集大成,它还发展出了刻花,印花,贴花等修饰技巧,胎薄轻巧,质地细腻,釉面滋润,它主要的颜色为乳白色或者白中泛青色,除底足以外,均施满釉,定窑还兼烧黑釉,绿釉,酱油,但是名声和影响度都不如白瓷影响大,此外,它的茶器具不是很多,因为他们是采用复烧工艺,因为器物在窑里,是倒扣着烧的,这样做出的杯子,口的边沿就会不着釉,与口唇接触不舒服,只有加上金属包边才好用。
现在市场上的瓷器大致有三种:白瓷也称贝瓷、骨质瓷、新骨瓷(不含有骨粉),其中白瓷是景德镇的传统的工艺产品,这种瓷器成形难度搞,瓷器的成功率比较低,一般产品的品质很难和骨质瓷比较,但是高 档的成本又比较高。因此出于一些成本的考虑,现在市场就出现了一种不添加骨粉,加入一些化学原料而成的所谓的新骨瓷。
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著 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道:“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对于瓷釉的描述,他也提到用松毛水调泥浆。“以瓷塑人”为特色的窑口,德化可谓佼佼者。明清时期“中国白”是德化白瓷的成熟期。瓷塑工人善于运用德化瓷土较软、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在烧制生活器皿的同时,不断提高雕塑技法,精心创作雕塑造像,烧制了大量人物、佛像艺术品。这些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人物瓷塑,将德化窑的工艺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明代嘉靖以后,因西洋人的东来,海氛不靖,历来作为销售市场的东南亚各国被一些西洋人所控制。因此,东南亚的政治贸易概况都有很大的转变,德化瓷的海外销路曾经一度转弱。同时,江南地区渐趋富庶,为了迎合新兴市民阶 层和士大夫对工艺美术品和雅玩的要求,德化窑的陶人便开始生产文房用具和书斋的陈设品,以及各种塑像。晚期史料上所记福窑产品往往提及“博山佛像之类”这种由广大民间生活用品转向狭隘的玩赏品与海上政治贸易关系的变化,以及明末清初,清政 府和郑成功之战,“禁海”、“迁界”的摧残,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白瓷的衰落。
德化白瓷最出名的器型为盒和神佛塑像,南宋时期便开始专门烧制盒子,盒盖上采用刻花和印花装饰,花样题材丰富,有动物花卉等百种纹饰,题材之丰富在南方地区首 屈 一 指,而最常用的蓖划纹也在此时盛行,在各种碗盘内侧常用此装饰。明代德化窑盛烧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融合巧妙,浑然一体,如同白玉,被赞为"象牙白"、 “天鹅绒白”。德化白瓷塑像面部刻画细腻,一颦一笑好似真人,衣纹衣褶深而洗练,飘动自然,形象传神,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釉色纯净莹润,通体雪白,不加彩饰,素雅恬淡。
德化白瓷以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如达摩、观音等,通过佛教传播让德化白瓷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