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简记/录音】基层治理现代化主旨演讲

因为坐的位置太差,导致拍摄的图片稀烂,录制的音频杂音可能也比较多(学院音响设备也有故障),所以阅读体验可能不好,欢迎有更为清晰音频的同学评论区分享。
主持人:李友梅(上海大学)
1、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
演讲主题:新中国7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成就和趋势
·生活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
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
·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
工业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结构不平衡。就业长期稳定。
·减贫成就巨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
·建成最宏大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公民社会的发展?——没有提到)
·趋势一:中国即将步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但仍不能轻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趋势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处于中后期,社会转型依然具有巨大潜力和空间。
·趋势三:劳动力供求关系深刻变化,高质量发展有赖于新的人口红利。
·趋势四:老龄化速度加快,是挑战也是机遇。
·趋势五:发展动力和约束条件发展深刻变化,促进大众消费任道重远。
·趋势六:2020年后在新的贫困标准下开始征服贫困征程。
2、宋亚平(湖北社会科学院)
演讲主题:党的基层建设与农村社会治理

·农民赚钱、发财致富的问题
·劳动力外流、空心村
·财政转移支付少、集体资产少
·农村基层治理退化:资源缺少、人才缺少、制度的统一化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极端)自由主义、利己主义——问题
·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学生、也不是农民更不是合法干部)制度实施的优势与缺点——治标不治本。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集体经济力量
3、张静(北京大学)
演讲主题:社会治理中的理论问题
社会治理有没有理论?
为何一些方法有效/失效/无效?
现代社会科学提供知识:使政策以知识为基础。
·政治社会学视角
冲突和秩序形成。
社会治理如何作用于冲突向秩序的转化。
方法背后是理论(原理)。
·秩序因何出现?
Goowin、Skopol
国家建制对不同政治势力的吸纳问题和对社会的渗透力,是持续稳定的关键。
治理政策启示:吸纳,防止重要社会类别被排斥在体制之外,产生激进化发展。
·吸纳的结构性覆盖
识别社会类别
转型中的体制内外问题
建立吸纳通道
行政吸纳政治
·为什么青年群体容易不稳定
青年特点
社会交流频繁
地位尚未分层
利益尚未分化
无资源的群体
利害考量较少
·为何受过教育的青年出现不满
社会结构进位障碍
教育体系对身份/阶层预期的制造
蚁族现象
治理政策启示,教育提供预期和职业结构平衡
·为什么基层变得不稳定
传统
士绅双轨制
上下分治(费孝通)
双重治理结构
·双重治理体系的特征
两个治理角色
连接、协调、应责和代表(单位……)
中层组织的作用重要
·基层机制运转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挑战
基层机制运转
社会流动:环境改变
双重治理瓦解:在不同地方的萎缩水平不同
提供社会公正的微观机制消失
治理政策启示:适应流动社会的社会公正机制
·为何制度认同减弱
古德诺:为何民工无民族主义障碍
Reger gould:个体在政治和社会关系中产生身份认同,不是通过文化或者阶级特性决定。
王宇华:利益关联和通道影响对法制的认同
·认同竞争
治理政策启示:构建以公共组织为中心的利益关联纽带,替代血缘地缘族缘及个人的利益关联纽带,成为新的共同体依靠。
4、谢立中(北京大学)
演讲主题:未来我国城镇化理想水平与乡村治理的中国方案

(中间模型分析、数据预测就不放了)
5、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
演讲主题:网络社会的阶层参与与治理

(阶层结构与网络社会)
·中国进入数字社会。
网络社会也是深受消费能力与收入差距的影响。
阶层仍是理解这种变化的重要维度。
阶层研究与网络社会研究的结合
真相与网络
·数字社会仍然是一个阶层社会。
·网络使用的阶层差异
·阶层、网络与信源选择偏好
·阶层与意见表达偏好
·阶层、媒体与舆论监督
·阶层与线下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