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古镇:黄河渡口的前尘往事

两 年前初秋的周末去了一趟山西的碛口,今年再去,算是弥补了当时未好好拍照片的遗憾,时值节气大雪,碛口还未到最冷的时候,河面上飘着的薄冰,第二天就融化了。依然是从太原坐火车到吕梁,再从吕梁坐小中巴来到碛口,交通不便让这个黄河岸上的古镇显得有点冷清。古老的镇子依着湫水与黄河交汇的地势而建,在这里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顿觉豁然开朗。古镇并不大,几个小时便可以把它逛遍,当年毛主席东渡黄河走过的小巷,也隐藏在这里,但如果对黄土高原仍然保留一种情怀,仍然念念不忘当年黄河渡口故事的人来说,在这里找一家有历史韵味的客栈住下来,晚上和清晨的时间里好好感受一下黄河岸边的安静和从容,是正确的选择。

碛口客栈:枕着黄河水入眠

依然选择了在碛口客栈住下,在吕梁火车站找到的一部小面包车直接把我送到了客栈门口,走进客栈就如穿越了一般,走进大门,宽敞的四合院映入眼帘,四处悬挂着碛口的特色酸枣,非常喜庆,后来发现整个碛口古镇都在用红枣做吉祥物,在这里若不吃枣子真要辜负此行了。院子分上下两层,底下是窑洞式建筑,上面则是中式花格木门窗的排楼,但装修依然是窑洞的模式,一排排新挂上的红灯笼点缀其间,鲜红的枣子悬挂在梁柱上,给这古老的院落增添了不少生机。我的房间安排在二楼的窑洞里,掀开窗帘,举目远眺便是黄河水,整个碛口码头尽收眼底。碛口客栈原来叫“四合堂”,以前是经营粮油的地方,后来专营过载货物的运转,解放后,四和堂演变为碛口粮站,这几年才改为经营客栈,上一次入住的客房柜子里还堆放着很多当年的会计账簿。

窑洞人家:往事如烟

古镇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多半是老弱妇孺,象我这样住下来的游客其实也并不多,零星的几位客人让客栈显得有点冷清,上次来的时候周末较多人,都是附近来此度周末的游客,大多数人吃了饭便赶回城里的,偶尔会碰到一些剧组的车子,来这里取景拍摄。跟一些老人聊天,他们都会兴致勃勃地说起古镇以往光辉的历史,看着他们蹲在大街上吃饭聊天,就像看到一幅逝去的发白的老照片,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末的慢生活中。晚上回到客栈久久未能入眠,高墙上挂着的红灯笼一直在我眼前晃动,打开窗户循声望去,涛声依旧物是人非,那曾经的繁华早已沉没在历史中,而这依山面河的院落却让人思绪良久,这一砖一瓦都是古人曾经抚摸过的,站在夜色中,仿佛望着那点点星空便能追忆往日不朽的灵魂。

黄河岸边:烟火与落日

我喜欢依水而建的城镇,水给大地带来了很多灵气,把世俗都变成了一首首可以歌颂的诗篇。不得不说碛口古镇是个神奇的地方,聚合了自然、人文的天人合一的美丽景观。碛口不仅仅是古时商人沿黄河南上北下的必经商路要道,而且还是一处军事要塞。南北朝后期,“五胡”猖獗,碛口成为抗击胡人的前哨,平定胡人的门户。到了隋、唐、北宋,定胡依旧。金朝取代北宋后,实现了北方大统一。从元代开始,碛口又成为“州、县”共管的军事战略要地。后从明、清一直延续到民国,碛口的战略要地作用方才失去,前后历时近两千多年。对于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偏僻小镇来说,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实在是难以想象当年的繁华与和活力。黄昏的时候走在黄河边,看着落日沉沉西下,金黄染遍河岸,河水交汇之处闪着金光,心中感慨,若此时不是一个人多好,却又万分幸运,这美景须得孤独自赏才好。

拾梯而上:炊烟袅袅宛如仙境

一共爬了三次黑龙庙了,沿着小巷拾梯而上,还未天黑,新月便爬上了枝头。黑龙庙这次终于关了门,但门口的戏台还在,据说登上黑龙庙,在此边歌唱,对面的陕西都能听得到。传说黑龙庙是设计师按照自己小儿子垒积木的造型而得的灵感,庙宇建好之后儿子却夭折了,黑龙庙也是为了纪念设计师的这个小儿子的,但旧时镇里的人是在这里祈雨。站在庙顶,可以俯瞰古镇全景,对面就是大同碛,中间的是麒麟滩。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在加上日落时分古镇里的袅袅炊烟,宛如仙境。古时商人远远的看见黑龙庙,心就踏实放松下来,到了碛口,商人们将货物卸下,提起行囊,住进客栈,点一盘油炸花生米,一壶当地的老黄酒,老碛口就如同老家一样逍遥自在。

睡醒之后在客栈里吃午饭,突然就停电了,端着饭碗走到午“听涛阁”,想起那年微风中的畅饮,一瞬间,却恍若一梦。饭后离开古镇,车子奔驰,尘土飞扬,黄河的波涛声渐行渐远,碛口古镇的故事仍然每天在上演。

七月娃娃的原创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