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经观察 | eDNA检测技术:生物大数据获取的隐秘方法
eDNA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或将成为生物大数据获取的新的隐秘方法
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大数据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管理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日益扩大的国际合作面前,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大数据管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其中,窃取方式隐蔽难辨成为当前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新挑战。例如,部分医院、科研学术机构或非政府组织以国际科研合作、免费体检、消除贫困、环境监测等名义开展生物遗传数据收集活动;从传统的细胞、组织、血液等实体生物样本转向基因序列等生物数据信息,以互联网发送替代出境携带。
近年来,eDNA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或将成为生物大数据获取的新的隐秘方法。
eDNA(环境DNA)是指从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的DNA。其来源广泛,包括生物体的体液、粪便、脱落的皮肤或毛发等。与传统的遗传信息检测方法相比,灵敏且非侵入性的eDNA检测技术可实现对微量遗传物质的隐秘检测,即不与生物直接接触,只需在环境中收集相关的DNA痕迹,便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获取特定生物的遗传信息。
随着eDNA检测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已成为追踪发现濒危物种和检测入侵物种的有力工具。2018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科学家就通过该技术成功在越南春庆湖确认了全球第四只斑鳖的存在。2018年5月,英国科学家通过该技术发现源自亚洲的麦穗鱼已入侵英国23个水体,且50%的麦穗鱼群体携带寄生虫,对当地渔业养殖及水生物种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威胁。一时间,eDNA检测技术因其准确灵敏和成果突出,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该技术在生物遗传数据收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潜力,使其具有窃取生物数据的隐患。
目前,不少与该技术相关科学研究活动存在调查、窃取敏感地区生物遗传数据的嫌疑。调查发现,美国威尔康奈尔大学于2016年启动了“全球城市采样日”项目,在每年的6月21日会同时从超过40个国家75座城市的地铁、公共汽车、机场等公共空间,通过使用棉签擦拭扶手和座椅,或使用无菌瓶采集城市水体等方式,收集DNA、RNA和微生物样本。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北等城市均被列入样品采集城市,我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多个城市,也已成为样本的密集采集区。该项目的公开目标是绘制城市生物群系、识别并跟踪城市中的抗菌素抗性标记,为药物研发和城市健康管理提供支持。目前采集的样本总数已超过2万份。
由于该项目的开展区域较为敏感、采样人员无需培训、采样过程非常隐蔽,意味着相关的采集分析工作或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存在生物遗传数据泄露的风险。
生物遗传数据或将暴露一国居民的身体免疫特性,使该国居民健康面临较大安全隐患。而采集的人体病原体信息若被军方利用,或将研制针对性极强的生物武器,严重威胁他国国家安全。
作者丨刘发鹏 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