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到底好不好?
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了解手机的辐射有多大。
每种情况都做了3次实验,取其中的最大值,测试结果
详见下表——
第一款:
瞬时最大值 (单位:V/m)
* 裸机通话状态 呼出 呼入 通话中
5.33 9.16 1-4
* 使用蓝牙耳机 呼出 呼入 通话中
2.68 1.27 0.2x-0.3x
* 使用有线耳机 呼出 呼入 通话中
1.41 1.48 Low
* 收发短信 发出短信 收到短信
2.99 2.90
* 手机上网 GPRS上网 下载过程中
8.16 2.x-6.x
* 待机 Low
第二款:
瞬时最大值 (单位:V/m)
* 呼出 10.09
呼入 11.39
通话中 1-4
* 发出短信 3.5
收到短信 3.34
* 待机 Low
辐射强度低于12伏/米属于安全范围
手机辐射频率一般在30-3000MHz之间,根据国家标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于公众“在一天24小时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值应小于12伏/米”。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辐射室副主任刘岳洲解释说,如果24小时内,在电场强度超过12伏/米的环境下连续待6分钟以上,就属于“超标”了。
家庭中使用很普遍的微波炉,辐射量就比较大。在实验现场,我们对一台功率为700瓦的微波炉进行了测试。
当它以“高火”状态工作时,距离微波炉10厘米左右的区间,瞬时辐射最大值达到了18.57伏/米。距离1米左右,辐射值则在1-2伏/米之间波动。
使用手机避免长时间通话、上网
其实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都存在一定量的电磁辐射,比如大街上的射频综场强大约在0.5-1.0伏/米左右,市民家里现在都在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发射的信号电场强度在1-2伏/米左右。人对于辐射都有一定的耐受性,肌体对微量的辐射损伤也有自我修复能力,通常情况下,正常使用无线设备并不会造成危害。
手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呢?常见的手机工作在800兆赫(MHz)到1800兆赫(MHz)的频率范围。该频段属于射频(RF)的微波段。如同微波炉一样,手机的电磁场可对周围的介质,包括人体肌肉组织产生热效应。显然,长时间在手机的辐射下,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比如很多男性喜欢把手机放在贴身的裤袋里,比起女性把手机放在随身的包包里,接受的辐射量肯定要大一些。
不久前,国内也有专家进行过这类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手机辐射与距离有关系。如果将手机拿远,辐射就会下降;如果将手机紧贴着耳朵,听久了会感到耳朵发烫。在我们这次的实验中,使用耳机将手机远离身体后,辐射量确实是明显下降。
(注:蓝牙和有线耳机测试,是将探头置于耳机边上,手机距离探头约1米左右。测试仪测试区间为0.1MHz-3000MHz,若辐射值小于0.3伏/米,测试仪显示为“Low” 。)
从实验结果来看, 当你接到来电,也就是铃声响起的那一瞬间,辐射量达到最大值,而不是“按下接听键”的那刻。在通话过程中,辐射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而收发短信、上网时产生的辐射量,一点都不比打电话的时候少,有时甚至更强。
减少辐射小贴士
控制手机辐射最有效的手段是控制使用时间和距离,监测站专家提出几条建议:
1、尽可能不要把手机放在贴身裤袋、衣袋里
2、收发短信时,尽可能远离头部,并离开身体一些距离
3、用手机上网,尽量少下载软件或图片等数据量较大的文件,并远离头部
4、每天电话较多的,尽量使用有线耳机
5、打电话尽量使用固定电话
所以,我们不免看出合理的使用手机是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的。
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奉劝大家每1—1.5小时就休息一下眼睛,方法有:远眺、看绿色的东西等等。这些都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