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朱泥壶,这三家是顶流!

纯色紫砂文化

10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如果你不了解紫砂
来纯色紫砂文化就对了
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楷模在人手。”说的当然是宜兴紫砂壶了,而紫砂壶中又有一类朱泥小壶堪称一绝,清代为盛,至今为典。
明许次纾《茶疏》载:“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宜于散漫。”“壶小则香易聚,壶大则味不佳。”
诚然,朱泥无大品,小壶传天下。在好古尚拙的紫砂世界里,朱泥坚持以小巧为上,以秀俊美为个性。
朱泥壶油性强,砂性弱,熔点低,结晶充分,收缩比例大。由此造成了朱泥壶致密光润,音清而远,蕴茶愈香的特点。其泥料细腻红润,色泽殷红,有娇艳高贵之感,象征吉祥,因为窑温的不同,终烧成绝美中国红。
“名人配名壶”,清代盛行这种茶壶风靡天下,连乾隆皇帝,都对它赞叹不已。
在《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中,就有一把紫砂朱泥的御用小壶置于茶柜上。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们,人手一壶。纷纷以拥用一把“名家朱泥紫砂小壶”为社会地位、高雅品位的象征。
在朱泥小壶的经典之中,梨式壶为又一经典,因形状似梨而得名,以其器型小巧,朴素清雅脱颖而出,颇得大家喜爱
有闽南俗谚流传,“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无名”指无款的朱泥佳器,而后三者,既是人名,又是壶名,皆为经典壶式。且三人都制过梨型壶,为其扬名天下起到推动作用。
清乾隆 朱泥思亭壶
款识:思亭(把下款)
思亭,本为清代制壶大家陆思亭之名,其经典作品“思亭壶”备受茶客青睐,自此“思亭”成为了“梨形壶”的代名词,“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的传颂风靡中国数百年。茶客入门必收的第一把朱泥小壶即“思亭”。
清中期 陆思亭款朱泥思亭壶
款识:【墙款】陆思亭
早期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
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
思亭排名优于孟臣,壶式以其俊秀高雅,伫立在茶船之中,有若蛟龙昂首,气韵出众,留名于朱泥陶史。
清乾隆 朱泥思亭壶
款识:思亭(把下款)

清早期 惠孟臣制朱泥铺砂平盖莲子壶
款识:惠孟臣(底款)
镌刻:辛卯仲冬,惠孟臣制。
孟臣,从听泉山馆珍藏的白砂大壶中得知,此壶底款有“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楷书十一字,以此认定孟臣姓惠。孟臣大约为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著名壶艺名家,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小壶造型精妙、简洁洗练、移人心目,色多朱紫,后世称为“孟臣壶”。
清乾隆 孟臣款朱泥笠帽圆壶
款识:孟臣(底款)
镌刻:明月一天凉似水。孟臣制。
梨形壶、水平壶等是孟臣壶的经典代表。尤以所制梨形壶最具影响。据说安妮皇后在定制银质茶具时,要求模仿惠孟臣的梨形壶。
清乾隆 孟臣款朱泥梨式壶
款识:孟臣(底款)
镌刻:羞珍水玉具流。孟臣。
明末清初 惠孟臣制紫泥笠帽壶
款识:孟臣(刻款)
镌刻:竹石居茗助,孟臣。
清早期 孟臣制款朱泥龙蛋壶
款识:孟臣(刻款)

清中期 龙印款水平壶、龙印款三足壶、逸公款高身圆壶 (一组三件)
款识:水平(盖款),龙印款(底款);水平(盖款),龙印款(底款);逸公(底款)
镌刻:水非水不流。逸公。
逸公,清朝著名紫砂艺人,大小壶兼制,善制小壶,以工巧闻名,与明朝的惠孟臣并称“二惠”。
清雍乾 逸公款朱泥扁圆壶
款识:逸公(底款)
镌刻:行吟水寺前。逸公。
逸公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自带风流洒脱、飘逸脱俗、清隐孤傲的神韵。且长于工巧,而浑朴不逮。
清康熙 逸公款朱泥梨式壶
款识:逸公(底款)
镌刻:茂陵有此,消渴无难。
清早期 逸公款朱泥平盖莲子壶
款识:逸公(底款)

这里是一个独立的、深耕、死磕、专注传统紫砂工艺作品和分享紫砂文化的全网交流平台,来自美丽的文化名城江苏宜兴。

专注传统紫砂工艺作品、分享紫砂文化
感谢有你,感谢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