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何加法:秋
秋
秋分时节,满目金黄。
傍晚时分,大自然的色彩与太阳的光色揉合在一起,一句“春华秋实”,道不尽的欢喜。“秋风送爽,丹桂飘香”——这是书本上的秋天,艺术的;农村的秋天,不是这样。
先大致科普下收玉米的步骤,因为这是假期里帮父母做的较为完整的一件事。
田地里的玉米成熟后,每人提着一竹篮,从一棵一棵站立的玉米秸的中部扳下玉米棒,篮中的玉米棒再一篮一篮向手扶拖拉机上集中,卸在自己家的院里或晒场上,摊开晾晒,大多在傍晚时分,开始脱粒。此处各环节上的动作要领不表。
父亲说,脱粒玉米必须要三个人,每个人有自己的分工。
一旦机器开动了,此时,人就变成了机器。
这么多年,的确是疏于田地,曾经的老本随着时光逐渐被淡忘。想当然认为,脱粒时只要把篓子喂的满满的,总不会错。事与愿违机器几次被“憋”熄火。掌握了要领,人也变得轻松,时间上也从容了许多。
第二天刚蒙蒙亮,就被父亲喊起,继续脱粒玉米,头晚只干了1/3。
玉米的粒子铺满了院子,下蛋后晃晃悠悠从窝中出来的几只母鸡,根本不会认为这一堆玉米粒对它们有多重要,它们对主人的劳动果实视而不见,悠闲地寻找着更可口的美味——躲在玉米粒堆里的虫子。
一天下来,手心三处水泡。
回到父母身边,哪怕是短暂的,与其他环境相比,不经意间就会点起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思考: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将到哪里去,这一段路我将怎样走。过去与未来一齐慢慢由远及近时,总会不自觉寻找曾经的情境,这就有了返程时的突发奇想:绕行2/30公里,去一个长长的坝上,短暂停留,拍几张秋天的照片,到此一游,就好。
因为路线选择的失误,经过了一段路,逼仄、坑洼不平,尘土与细小的沙石不时被卷起。想起来了,已经拟好了下次回家时的计划,这一段20余公里的长度,我要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复制30余年前的光与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
“桃李春风一杯酒”——这是浪迹江湖的一时快意;
“农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尽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却深以为然。天地间,是一本真正的无字书。人间热土,一根草、一粒种子,都是一个字、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天地人者,定当永怀敬畏之心。
面前黄土背朝青天的父辈,依旧佝偻着身躯,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稼穑之辛劳,只有当你自己挥起锄头时,方知那份艰难。但生活并不总是苦的、累的,在物质方面远不及城里人精致,但上苍仍眷顾关爱着他们。这次回去,因为身边闲事,说到年龄的话题。父亲说,66岁正是担劲出力的年龄时,带给我内心从没有过的触动,并且以此来改变自己。
两天的时间很短,想写的不足挂齿的琐碎很多。有些情境,熔汇在我心头,独自品尝。